山西省太原五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月)高三历史(文)出题、校对:郭素英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共48分)1.朱子《全书·语录》说“封建”之意,一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二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己私,分与亲贤共理”。但这套体制也有重大缺陷,即A.膏粱子弟“不学而居民上,为害岂有涯哉?”B.天下未“放开做,使恢复有余地”C.“来来去去,无长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D.“事权之太分,委琐不足恃,重迟不易举”2.右图为西汉州(部)设置情况简表(局部),皇帝给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的基本职责,其中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的,而对国王的监察却未列入明文,这主要是由于A.惩戒秦亡,着意涵养同姓B.王国气盛,中央暂时隐忍C.郡守掌军,威胁中央集权D.推恩令行,王国患已消3.清朝皇帝上谕分两种,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明发上谕内容是公开的,传达方式与明以前旧制相同,“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廷寄上谕则“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旁人谁也不知道。”由此可见A.至清代我国封建政治制度最终成熟B.清中央机构设置注重兼容满汉旧制C.内阁身份更正式,地位高于军机处D.军机处成核心机枢“隐然执政之府”4.徽商“贾而好儒”,明清商业重镇浙江南浔也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场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之说,从商入儒乃是包括山西、闽粤在内的绝大多数明清商人的实际选择。这说明A.商业发展猛烈冲击传统社会秩序B.科举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C.成就功名需要强大经济基础支撑D.商业价值得到社会风尚的普遍认同5.汉字中许多形声、会意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读右图这个“耕”字,我们可以确知当时A.土地私有得到发展B.精耕细作开始确立C.小农独立经营普遍D.生产力水平较低下6.唐朝前期,大力推行均田制,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土地,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关中农民均田所得最少最可能是由于A.关中不宜农业,土地、人口少B.关中动荡,农业人口大量南迁C.关中大量土地为地主占有D.贵族门阀干预,均田执行不力7.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宋“不抑兼并”,农业渐趋衰退B.北宋“抑商”力度逐渐加大C.王安石变法“理财”,收效显著D.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8.“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置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脚踏三锭纺车D.《天工开物》9.“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10.“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11.城邦在实质上是一种特权组织,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在公民心目中如神物一般。公民们赋予它绝对的政治、宗教和伦理权威,能够全面地支配和干预个人生活。希腊的这种城邦公民工具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城邦是维护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B.城邦政治实质是贵族政治C.城邦借神权对公民实施精神控制D.城邦对公民利益严重漠视12.自梭伦时代起的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曾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主要说明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A.民主生活出现某种倒退B.社会包容性大为减弱C.城邦进入空前繁荣时期D.公民与外邦人矛盾尖锐13.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A.反对追求实利B.坚持法律之上C.推崇专家治国D.忽视道德作用14.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C.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D.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15.沃尔特·白芝浩(1826年—1877年)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英国的“单一性”表现在A.国王为世袭元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B.议会掌立法权,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C.首相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D.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与首相共进退16.“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麦迪逊这一主张在美国政体建构中得到落实,美国为此设置了A.总统主持的内阁B.联邦最高法院C.联邦参议院D.两党制政党制度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实际上反映了A.近代宪政适应性范围广B.法德意识形态相对立C.两国民主力量的强弱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18.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19.12.支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雷诺说,“自14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话题就已经是“欧洲的出现,欧洲成为所有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驾驶员、劝服者、整形者、营造者。”从这个角度看,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是A.罗马法的最终完善B.新航路的开辟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业革命20.历史上整个工业化过程中,约从18世纪初直至20世纪上半叶,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乃是第二产业的兴起。关于历史上的这次巨变,比较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近代工业的兴起”在这一变革过程中A.英国一花独秀始终充当先导B.机械动力机器被广泛运用C.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D.煤和石油同时成为新能源21.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A.责任内阁制的正式形成B.两党制的充分发展C.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D.英国宪章运动的推动22.右图《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画家乔治·修拉的代表作,作为“点彩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他的作品注重以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为基础进一步融汇A.浪漫主义的感性热列B.印象主义的光色试验C.现实主义的细节刻画D.现代主义的变形夸张23.“大家深深意识到混乱扰攘的危险,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为达到安全而必须作出的牺牲。谨慎被看成是最高美德,理智被尊为对付破坏性的热狂之辈顶有力的武器,□□□的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着合乎定则的轨道一成不变地绕日回转,这成了贤良政治的富于想像性的象征。”方框里缺省的人名应是A.尼古拉·哥白尼B.伽里列奥·伽利略C.艾萨克·牛顿D.查尔斯・达尔文24.“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马基雅维里的生涯和他的其他著作表明,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共和政治而不喜欢独裁政治。然而在其《君主论》中他大谈治国安邦之道,曾多处提及并十分推崇凯撒的治国之术,其目的就是让君主效仿这个虽以凶残著称,却给罗马带来和平统一的君主。他希望人们相信,如果君主们能够听其谏言,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就能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重构政治,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特征,将是愿意去做必然性所命令的任何事情——不管行动碰巧是邪恶的还是有道德的——以便达到他的最高目的。”莎士比亚了解马基雅维里,这是肯定的。他们在君主观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二者都主张君主身为一国之君,应把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治国安邦、使国家强大统一。——《莎士比亚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观之比较》(1)归纳材料一中的君主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历史进步性(10分)材料二英国走的是一条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渐进式的道路,通过自我调节曲折缓慢发展的速度,采用灵活与稳定交织的开放流动形式,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和改变传统政治结构;它的发展又是建立在英国君主制、司法制、议会制、内阁制、文官制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之基础上的。此外,独特的发展历程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特征也是密不可分的。——《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2)英国后来确立起来的政体与莎士比亚时代的主张有何异同?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如何?(6分)材料三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3)近代美国民主政体建设中,对英国的民主探索成就有何借鉴和发展?其发展对美国而言最大意义何在?(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政体探索的认识。(3分)26.(12分)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6分)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1.生产新变化(1)农业:新农作物引进农业种植技术提高(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2.商品经济的发达:(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3)①(4)②(5)③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手工业:④(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⑤政治:⑥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王安石洞察时艰、思多虑深,以振国安民为己任实施改革。目的是为国家增加资财,方法是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来涵养税源,或节省财政开支。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税负、向普遍纳税的方向努力。单从技术层面上看,王安石这些政策设计是合理的。但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大调整,推行中便迭遭阻碍。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直至人亡政息。材料二小威廉·皮特,英国首相(任期1784—1801,1804—1806),托利党党魁,首任相时年24岁。美国革命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加上自身财政混乱和浪费,政府信誉极低,内阁不受信任。小皮特迎着困难,进行大刀阔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