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经济的策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经济的策略(刘常青永兴联社)摘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枢纽——金融机构在应对市场经济,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倡导建立和完善一个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便成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关键词:信用缺失金融机构策略从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大约发放了1千5百万个不良抵押房贷,这些不良贷款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可能出现违约。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的未偿还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穆迪网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个人消费汽车、房产不良贷款总计1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占81%。——中国硕博网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中国财经报》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达6000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青年报》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信用缺失已成为当代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行业发展的瓶颈。逃废债务变成银企之间的一场殊死博弈。个人,企业的失信行为更成为金融业闻之魄散的“败血症”。企业,个人的逃废债行为,导致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增加了银行贷款损失的概率,挫伤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了银行信贷的风险预期,银行的理性选择更是“惧贷”,“惜贷”,望“贷“兴叹,甚至于被迫减少贷款的投放。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成为制约金融业发展的关键锁链,建立和谐良性的金融生态链迫在眉睫。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唤起了金融界的警觉,如何应对信用经济大环境成为金融界面对的首要课题。一、征信系统——信用体系构建的良好基石。信贷,即“信用+贷款”,它体现了借款户与贷款户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联系。信用是两者合作的基础和纽带,贷款则是合作的方式和目的。信用的优劣直接制约了贷款的发放。作为银行金融业运营的核心业务,它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贷款的良性发放和有效回收就离不开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征信,是指在对个人、企业和组织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维护和管理。征信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规范征信活动,避免和降低信用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就需要全面搜集信息,广泛共享资源,灵活管理系统。(一)搜集信息突出一个“全”字。信息收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构建信用体系和发放贷款的质量,因此,金融机构尤其是信贷员在发放一笔贷款要既要做到事前调查、事中跟踪和事后总结。调查信息要常发问广听取,需要查询了解借款人的资信需要状况,资信登记的内容应该详尽广泛。内容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号码,年龄,住址);信用记录信息(包括银行贷款、偿还记录、个人信用卡信息等记录);投资及经营活动信息(包括买卖股票、债券、收藏品、商业经营等);社会公共信息记录(个人收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信息、个人保险信息、个人养老积金、失业保险金、个人住房公积金、个人房产等信息);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包括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特别记录,即违反工商、税务、公安行政法规,恶意逃债、偷逃税费、欺诈行为等民事处罚和刑事犯罪信息)。(二)整合信息着重一个“广”字。我国涉及到信用信息资源的部门较多,有银行、证券、保险、社保、公安、工商、民政和社会共同事业等部门、行业,各行业拥有自己的客户信用登记系统,各成一体,互不相通,这就造成了资源的范围浪费和信用搜集成本的增加,要改变这样的封闭状态,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功能广泛,使用便捷,即时登记和公布的互联网征信系统,为各行业搜集交流信息提供了平台,也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此外要按照市场规律,倡导建立一个中介组织,各金融机构在中介组织中拥有自己的会员,凡涉及到个人信息资源或需要利用个人信用数据的部门、单位均可作为个人信用中介的成员单位,实行资源搜集和享用互补,会员之间免费服务,数据免费采集,会员以外单位按照市场运作,全部采取有偿服务,且依据其服务的项目难易程度以及次数多少、金额大小等,以确定其服务价格的高低。此外,进行定期交流和集训,促进信息搜集方式的创新,信息评估科学化。(三)管理信息强调一个“活”字。资信的搜集和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应该做到几个方面:首先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各县级金融机构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一批信息管理专业成员及一套完善的操作体系。部门成员既各自为岗,又要相互配合,既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制约。其次,资信评估应该是动态的。恶意失信和无意违约应该区别对待。我认为应该将数学中的加减法应用到这里,对行为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评估。这样信用报告反应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特定时期的信用状态,而不是一份信用的终极判决。此外,要形成褒善贬恶的考核体制。对信用级别高,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客户适当地放宽贷款额度,相反,信用记录恶劣的客户则应该谨慎贷款。二、媒体宣传——信用体系构建的有力工具。诚信,也就是“诚实+信用”,诚实是一个道德范畴,而信用则是一个经济范畴。在当今信用建设和经济建设失衡的市场化行潮中,失信更多反应的是一种道德的不规范行为。在最开始的“物物交换”时代,由于经济发展和空间的局限,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更多地停留在一个村庄,一个区域,彼此的知根知底也就迫使大家用信用来维护这种物品交流的和谐状态。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开放,自然经济也衍化到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交易不再局限于一个地点,交易的扩大化也为信用的瓦解埋下了隐患,商人、借款人的失信欺诈行为也不再如往昔受到道德的谴责,信用危机一触即发。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扩大行为的知情面。(一)金融网站——信用报告的成绩单。每个金融机构建立独立而又开放的金融网站,让金融网站成为信用报告的成绩单。这里面既有守信者的光荣榜,又有失信者的黑名单。一方面,让守信者方方面面一路绿灯,受人敬重,另一方面让失信者处处碰壁,无路可走。一旦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人人都对其敬而远之,感受到在经济活动中处处被动和步步难行,让其付出比金钱还大的代价。此外,还可以宣传和培植“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生态金融环境。(二)短信提醒——树信、立信的预警灯。开通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短信业务,为客户和银行建立了对话平台,增加了双方的交流机会,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短信提醒是服务创新的一个新招,也为构建信用体系增加了交流工具。金融业可以启动信用警示机制,对有轻微失信行为的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予以短信提示,对待严重失信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以这种方式提出警告。三、信息管理——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砝码。如果说搜集信息是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那么管理信息则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建设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整个工程的结构和质量。如何有效管理信息便成为一个探讨构建信用体系的重要问题。(一)建立信用账户。信用账户的原理等同于一个银行开立的储蓄账户,不同的是后者存取的是金额,而前者存取的则是信用纪录量化的数额。这个账户同样是以身份证号码开户的,一个储户只有一个信用账户,储户的信用信息在这个账户中流水性地登记反应出来,树信是贷方,失信是借方,余额反应的是储户的最终信用值。余额越高,所享受的社会服务更多,更便捷,反之,则处处受制,面面为壁。(二)编制资产流量报告表。客户的交易行为总是适时地在账户中体现出现金流动。如果在银行账户操作系统中有一个平行的客户个人资金流量表,那么就可以更加详尽地看到客户的资金运营状况。因此编制客户资产流量报告表有利于金融机构掌握客户运营信息,有利于适时进行资产保全。(三)使用信用ID编码。信用ID编码相当于个人的指纹。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唯一的、专属的ID码。在互联网系统上有一个ID查询网,网站上登录的是每一个公民的信用记录。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获得客户的ID密码都可以从这个网站上查询到对方的信用信息。这种ID编码相当于个人档案,所不同的是这里反应的主要是信用记录,操作查询的方式也更为简单方便。同时,社会有专门的ID信用登记机构,每一个单位都负责将部下员工的信用信息递交给这个机构,并由这个机构核实和登记各位公民的信用信息。四、程序升级——信用体系构建的技术保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的渠道,而是整合信息的工具。科技日新月异实现了现代化的便捷服务,同时也为信用体系构建提供了技术帮助,完善和升级今天的金融操作管理系统也就提上日程。(一)建立一个金融互联的操作系统。在央行的倡导和推动下,各大小银行加强了彼此的联系,逐步实现了交易的互通,但总体而言,各银行还是处于一个“各扫门前雪”相对封闭的结构,这就影响了信息的交流和互助。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无阻碍的高速操作系统迫在眉睫。通过这个系统,各金融机构能够互享客户信息,查询信用登记状况。同时,这个系统是一个智能系统,比如,为客户开立账户时,系统能够自动跳出客户的基本信息。当客户提出大额现金时,系统能够及时提醒操作员关于该客户的最近现金流动情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现金存取风险。(二)信用账户和储蓄账户的捆绑。进入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黑名单,还可以在另一家开立信用卡透支,这是银行竞争的恶性结果,也是信用管理的漏洞。在拥有一个互通无碍的联网系统前提下,如果将信用账户和储蓄账户进行捆绑,那么客户的所有储蓄余额直接制约客户的信用透支额,这样,恶意透支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三)个人账户管理的系统化。相对于对公账户管理,我国金融机构的对私账户管理过于松弛。同一个客户拥有数十个账户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账户的繁多必然增加了账户管理的难度。因此,应该将对公账户管理方式沿用到个人账户管理系统中。控制账户的数量,提升账户的质量,每一个账户都能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地高效率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变成“一次性账户”或“睡眠型账户”。当然,对私的账户的数目繁多,范围广泛,照搬对公账户的管理方式,金融机构只会敬客户而远之,望存款而哀叹,互联网的兴起和建立已经为账户管理打开了亮窗。五、惩戒机制——信用体系构建的强大后盾。惩罚机制是信用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惩罚机制可以杜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的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骗贷行为,信用管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能否正常运转决定了金融结构能够走向成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拥有一个严格的惩戒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设立客户管理“黑名单”。金融机构应该从长远考虑,设立客户的“黑名单”,恶意失信,严重违约的客户便成为其中的成员。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将这份名单递交给其他机构,如政府,税务,移动电信公司等,借助他们的力量,让客户意识到失信比失利更可怕,信用缺失必将导致个体在社会上享受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二)信用信息的商业化。信用信息商业化不是将信用与金钱挂钩,而是指拥有不同值信用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享受到不同级别的商业服务。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理应收到更多的尊重,享受到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而信用记录恶劣的人必将为自己的失信之举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和遭受社会各机构的冷遇和抛弃。(三)法律的保驾护航作用。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以法律规范信用行为。金融机构应该借助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对待一些恶意逃债,蓄意骗贷的行为个体应该寻求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通过诉讼,通报等手段适时资产保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步伐已经逐渐与世界接轨,而在日益扩大,竞争白热化的开放性市场经济潮流下,信用是加强彼此合作,扩大市场贸易的纽带。“立信则立品牌,赢信则赢天下”的竞争法则也愈加发挥他的社会效应。作为经济发展的枢纽——金融机构要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担当起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创建和谐生态金融环境的重担。参考文献:1,《关于商业银行建立信用体系的几点思考》[J].《农金纵横》2002年04期2,郭长平.《征信体系建设和经济金融发展》[Z].中国酒泉政府公众信息网2007-04-233,齐刚.《关于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