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金融机构的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2、融通资金。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4、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5、风险转移与管理。二、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同一般企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不同。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与资本;经营内容是货币收付、信贷往来等各种金融业务。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对象是普通商品和劳务,主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金融机构则经营货币资金这种特殊商品,主要从事货币的收付与借贷。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一般经济单位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则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这种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性质。金融机构则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诱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三、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四类:一是负责管理存款货币并监管银行业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原则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特定类业务为主。近二十年又出现了全能化与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有实力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正在开展范围非常广泛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在各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中仍是位居重要地位的金融机构之一。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车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专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指由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问银行集团等。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网际金融机构组织,主要由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组成。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国际金融机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建立的。1944年7月,44个同盟同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会议协议条款成立了网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后又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网际金融机构主要有两大类:全球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前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网际清算银行。后者主要有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五、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正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六、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构成比较复杂,尤其是港澳台地区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以及金融业的特殊性,使金融制度、金融机构体系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就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而论,应该包括祖国大陆金融机构体系、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机构体系、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机构体系和中国台湾金融机构体系。祖国大陆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以银行业为主体,又分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两大体系。证券业不断快速发展,保险业门类齐全。香港是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体,以银行、业为中心,外汇、黄金、期货、共同基金和保险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机构体系分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种。澳门的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银行在整个金融中所占比重较大。台湾的金融机构体系则分为正式的金融体系和民间借贷两部分。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一、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经济、贸易发展和繁荣的结果,是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货币经营业是现代银行业的前身。3、早期的银行业多具有高利贷性质。4、现代银行通过两条途径形成:一是从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而来;二是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建的新式股份制银行。后者是现代银行的主流类型。二、银行经营的特殊性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企业。它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最大化利润。同时,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和一般企业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利益和特殊的风险。银行经营具有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从行业特点得到好处,即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获取可观的收益;二是从国家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银行经营也存在特殊风险。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相互之间不象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那样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通资金,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会产生特殊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按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是经营风险。当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安排在总量上或期限结构上出现失衡时,会直接造成银行的经营风险。三是公信力风险。银行能吸收不同期限和不同数量的资金,是基于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马上就会挤兑存款,当银行无法应对众多存款人的挤兑时,破产便在所难免。四是竞争风险。在电子科技已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研发之中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银行业在提供的产品中所包含的经营、管理、价格以及其他因素方面都将面临更为广泛的竞争。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种类1、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2、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商业银行行为的调控和管理。3、政策性或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目前各国主要的政策性或专业银行有: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4、信用合作机构。由于信用合作机构也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同时也办理结算等中间业务的金融机构,故许多国家也将其列入银行类或存款类金融机构之中。四、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1、总分行制。2、单一银行制。3、控股公司制。4、连锁银行制。五、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与职能分工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国金融体制决定的。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U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来看,主要有负债、资产业务;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还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白有资本。存款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各种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它是银行资金来源中的最主要部分。其他负债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种借入款,属于主动型负债。从严格意义上讲,银行资本应属净值,不应算在负债之内,之所以将其列入负债方,只是为了表明它与各种负债共同构成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所以不要因此而将银行的债权与所有权相混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即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主要有现金资产、信贷资产和投资三大类。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放在同业的存款以及托收中现金。信贷资产是指银行发放的各种贷款,属于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投资是指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这既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收益的需要,也是分散化经营、降低风险、减少资本损失和增加资产流动性的要求。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展的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这类业务通常与资产负债业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它产生于资产负债业务,另一方面,具有扩大资产负债山业务规模的目的和作用。传统的中间业务主要是结算业务、承兑业务、保管业务等,后又发展了代理业务、信托业务、信用卡业务、理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表外业务顾名思义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所未曾反映的业务。这些业务虽然不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因而是其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表外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表外业务包括银行中间业务,狭义表外业务主要包括各种担保性业务、承诺性业务(回购协议、信贷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期货、期权、互换合约)三个主要类别。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许多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国家政策风险和主权风险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