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解析与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第一部分违反强制性条文部分常见问题:①无任务书、无勘察技术要求;②建筑物没有基础埋深、没有标高、没有基底压力等,勘察工作缺少依据,影响湿陷性计算及报告书有关章节的分析评价。问题分析:设计单位未定或项目未经规划审批的情况下委托勘察。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1款及第14.3.3条1款常见问题:①拟建物周边道路、既有建筑及界址不标注;②拟建物位置不确定;③缺地形图或地面整平标高。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强条不熟悉,也不重视;②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1款常见问题:主要持力层取样数量或测试数据不足6个(多见于小工程或深基坑工程C、φ值)。问题分析:①面积小,工程量少的工程难以满足取样数量要求;②受利益驱动,有意识减少数量。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20条2款常见问题:①进行液化评价的勘探点深度不足15~20m;②勘探点平面布置不足3个或N值频数不足6个:问题分析:①多见于面积小,工程量少的锅炉房、食堂等工程;②相互压价竞争,低价中标,孔深不够;③技术人员不认真学习规范,工作浮躁。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5.7.8条和4.1.20条1款2款。常见问题:①无充分资料情况下,缺土和水腐蚀性分析;②取样数量少。问题分析:①对GB50021-2001第12.1.1条理解不正确,必须提供充分资料;②取样有意或无意漏取;③周边无资料也应用规范12.1.1条应付差事。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8款常见问题:①未提供水位年变化幅度;②未提供抗浮设防和防渗水位。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强条不重视;②对水位变幅及抗浮水位用途不了解;③审核、审定人把关不严。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6款常见问题:微冻区或冰冻区未提供场地标准冻深。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强条不熟悉,也不重视;②对标准冻深的用途不了解;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7款常见问题:砂粒土及碎石土不提供变形计算参数Es值,设计进行沉降计算缺少依据。问题分析:①对规范学习不深入,理解不正确;②对相关结构专业,基础知识不了解。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4款GB50021-2001第14.3.3条5款常见问题:非湿陷性黄土地基,不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分析:①地基均匀性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理解;②缺乏相关结构专业的基础知识;③工作不认真,粗枝大叶。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3款及14.3.3条4款常见问题:①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未穿透;②未测定Psh值;③湿陷性黄土场地类型及湿陷等级平面上分区未标明。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规定不理解;②缺乏相关结构专业基础知识;③多见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的丙丁类建筑;④压价竞争,人为减少工作量。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1.1条2款、3款、4款常见问题:场地稳定性评价中,仅评价地裂缝,对其它不良地质作用,不作评价。问题分析:场地稳定性问题评价不全面。若不另增章节应在稳定性评价中对不良地质作用作出评价或无。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1条2款常见问题:①未提供场地类别,未进行建筑抗震地段划分;②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不正确;③对高差较大的场地(半挖半填或岩土地基)按整个场地划分过于笼统。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规定不了解;②报告书粗糙;③不能正确理解规范及说明。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5.7.2条常见问题:特征周期内插问题问题分析:西安地区多数场地20m深度内的等效剪切波速在250m/s附近,是否按“抗震规范”4.1.6条的规定进行特征周期的内插目前尚不一致。正确做法: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且其值处于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15%范围内)允许内插。见GB50011-2001第4.1.6条及说明。第二部分违反一般性条文部分常见问题:湿陷性黄土场地,取样孔少,而过多使用标贯或静探测试手段不妥。问题分析:①低价竞争,少取土可减少费用;②钻规范的空子,投机取巧,湿陷性黄土场地首先必须执行黄土规范;③标贯指标N及触探指标ps、qc、fs与湿陷性指标δzs、δs无相关关系。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2.4条4款常见问题:①地下水埋深大的湿陷性黄土场地,未开挖探井;②水上取样间距2m,直接影响湿陷性评价;③虽布置探井,但数量过少。问题分析:①低价竞争,少取土可减少费用;②钻规范的空子,投机取巧,湿陷性黄土场地首先必须执行黄土规范;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1.7条常见问题:在勘探中当发现局部地段地层复杂变化,或发现可能采用端承桩时,应加密勘探点,但仍按原勘探方案进行。问题分析:①不应受合同金额限制而不调整勘察方案;②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及时调整勘察方案。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1.16条2款及4.9.2条1、2款常见问题: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时,勘探点深度仅考虑满足天然地基要求,忽略了桩基“应达到预计桩长下3~5d且不小于3~5m”的要求。问题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应考虑到采用桩基的可能性。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9.4条常见问题:勘探孔深度不够:对自重湿陷性场地,要求控制性钻孔深度不小于15m(是从基础底面算起)。对甲、乙类建筑,也有勘探深度不满足计算沉降变形的现象。问题分析:①考虑问题不全面,勘察方案深度不够;②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初判不正确。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GB50025-2004、JGJ72-2004有关孔深的规定常见问题:深基坑工程对周边范围的勘探常被忽视问题分析:①不熟悉规范,它包括勘探地层和周边建筑设施(管道)的调查。②一般场地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为主,复杂场地,斜坡场地必须有实测地质剖面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4.8.3条常见问题:高程测量基准点引用位置错误。普遍的是假定高程,尤其是用假定的钻孔孔口高程作为引测点更加错误,这样将无可追朔。问题分析: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差。正确做法:要引测相对永久性的高程常见问题:土工试验中,WL测定方法未做说明。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规定不理解;②不重视执行一般性条文。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11.2.2条常见问题:粉土定名依据不足,未进行颗分。问题分析:①土工试验技术人员对规范不熟悉;②技术负责人对试验结果不分析,盲目引用。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3.3.4及GB50007-2002第4.1.11条常见问题:①粉土进行液化评价时缺少粘粒含量(ρc)值;②粉土作为持力层进行深宽修正时缺少ρc值。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规定不理解;②不注意业务的学习,忽略或不知道规范规定;③不愿花费用,作此试验项目。正确做法:见GB50011-2001第4.3.3条2款和4.3.4条;GB50007-2002第5.2.4条。常见问题:①岩土的分层与描述过于简单,粉土的密实度和湿度,砂土的级配等未描述,不符合规范要求;②岩土的描述与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差异甚大。问题分析:①现场描述和试验结果没进行综合;②不重视规范条款的规定。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3.3.7条2款、3款常见问题:黄土湿陷性试验的压力常不正确,新近堆积黄土的试验压力未用1.5kg/cm,而是2.0kg/cm。在挖填方较大地区的自重湿陷性试验压力,未按挖填方后的上复土自重考虑,基底压力大于300Kpa时,宜用实际压力,常仍用2.0kg/cm2的压力作试验。问题分析:①工程负责人对土工试验要求未填写清楚;②业务水平差,工作不负责任。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3.3条常见问题:①自重湿陷场地10m以下湿陷系数没有取土做δzs;②湿陷量计算时β及β0取值不正确。问题分析:①规范不熟悉;②工作不认真。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4.4条及4.4.5条2款常见问题:大面积填方地段土的试验压力没有加上回填土的自重压力。问题分析:①勘察时,设计未提供整平标高;②对规范的规定没理解。正确做法:见GB50025-2004第4.3.4条1款及4.3.2条常见问题: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确定不准确。问题分析:①阅读规范不认真;②湿陷性黄土地区,严重湿陷属复杂地基。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3.1.3条1款2)常见问题:①地层划分不准确,硬塑、软塑划为一层;②饱和黄土与湿陷性土层合为一层,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土层的工程能力。问题分析:①违反规范关于地层划分的规定;②地质划分应根据土的分类结合工程特性划分③黄土地区还应根据时代成因和湿陷性质划分。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3.3条及GB50025-2004第4.1.1条。常见问题:①平面图勘探点仅有孔号、孔深,没有标高和水位;②平面图上的孔深、标高、水位与剖面图不符;③无方向;④无比例尺;⑤无图名;⑥文字报告中有界桩高程点,具有坐标和高程,但不画在图中;⑦勘探点编号混乱;⑧剖面连线不清楚,连线方向搞错,剖面连线不突出重点;⑨拟建建筑物不用粗线;⑩建筑物名称、层数标注不全;⑾建设场地有不同的地貌单元,但在平面图中没有画出分界线来;⑿湿陷类型分界线没有划出来等。问题分析:①不熟悉规定,图的绘制随意性大;②工作不认真,过于粗略;③审核审定没有把关走过场。正确做法:见建质[2003]144号《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1.2条、4.2.2条、4.2.4条及4.2.5条;或见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之规定。常见问题:地基评价中未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经验,评价针对性不强或评价有误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理解不深,经验不足;②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③注意工程经验积累和工程实例的收集。正确做法:见GB50021-2001第14.1.2条常见问题:①地基方案罗列了数种,没有倾向性意见;②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等级Ⅱ-Ⅳ级)采用CFG桩方案;③大面积回填土问题。正确做法:①地基方案通过比较后应提出建议意见;②CFG桩是复合地基,地基土也分担一部分上部荷载,不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而直接采用CFG桩方案是不合适的;③大面积回填应在基础施工前三个月完成;土工试验时要考虑作为附加荷载。常见问题:①抗震设防丙类建筑(10F且h30m)未实测波速;②中小学等乙类建筑未实测波速;③初勘阶段未测波速。④高层建筑群,波速试验偏少,达不到每栋1个的要求。问题分析:①对规范的规定不理解;②不注意学习,忽略了规范规定;③为省钱故意不作此试验项目。正确做法:见GB50011-2001第4.1.3条常见问题: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地震液化时,地下水位深度未按最高水位采用,而是采用勘察时的实测水位问题分析:不熟悉规范正确做法:见GB50011—2001第4.3.3条3款常见问题:抗震设防烈度问题“抗震规范”规定长安县的设防烈度为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现改为长安区,划归西安市,地震烈度就有些乱了。有的报告按8°来提,有的按7°;房地产开发公司多同意按7°,有的建设单位自建工程要求按8°提,尤其是象067基地,处于西安市和长安区交界地段,抗震设防烈度统一。处于高陵县境内的泾河开发区亦有类似的情况。问题分析:根据新修订的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原则①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②城镇大小是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的另一原则;③根据汶川地震总结的经验设防烈度按建筑类别能提高但不能降低。正确做法:属西安管辖并在辖区备案应按西安市设防烈度考虑,属长安县、高陵县管辖在县上备案可按当地设防烈度考虑。常见问题:①进行复合地基和桩基评价时,混淆了“特征值”和“极限值”②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与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混淆不清、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