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岳麓版)一、教学目标目的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军事起义。辛亥革命发生有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理解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20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背景。制作图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结论认识。认识革命烈士愈挫折愈奋的精神。武昌起义武汉成为革命首发地;湖北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首发地的原因。武昌起义的成功不是偶然,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结合课本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解释历史材料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做出正确的评价。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帝制的终结,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南京临时政府,从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与国旗、宪法等都彰显其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讨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认识革命的必然性和和曲折性;提供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体会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认识它对国家的推动和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进程。(二)难点: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评价。三、教学对象分析辛亥革命在初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四、教学内容分析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教材分为“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武昌首义”、“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三目组成,教材较注重辛亥革命过程,并侧重辛亥革命影响。本课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五、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电脑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分组搜集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3导言1.让一位学生身穿中山装走上讲台;问:这位同学穿的是什么款式的服装?由此导入新课。1.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学生较熟悉,气氛开始活跃,积极回答。1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2.签定《辛丑条约》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挽救其统治危机?其措施结果与洋务运动比较有何启示?2.阅读课本、材料提取信息、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3.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数据,问:数据说明什么?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4、展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问:这些组织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否有必然关系?5.强调同盟会纲领,即三民主义,分组讨论,突出“三民主义”的分析。问:革命党人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与太平天国有和何区别?3.4.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得出这些资料说明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5.积极参加讨论,代表发言,以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手段、积极性和局限性。26.播放《上下五千年》片段,同盟会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皖浙起义、黄花岗起义;让学生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有何体会?6.积极发言,体会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进程7.观看学生表演,创设情景,以掌握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教师点评和表扬。7.学生以历史小短剧的形式再现武昌起义爆发的情景,掌握基本史实。8.问: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情景再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革命党人领导人,你对推举黎元洪有何看法?你会怎么办?怎样看待“和平光复”?有何经验教训?引导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发展。8.认清武昌起义后的形势(结合地图),认识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危机。44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9.被国人称为“国父”的谁?主宰天下的“皇上”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台湾采用的是“民国纪年”,而不是大家熟悉的“公元纪年”,如大陆的2004年,台湾则说“民国九十三年”,这是怎么回事?10.观看中华民国成立的录象,引导学生掌握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9.问题简单,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掌握帝制的终结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内容。10.感受帝制的结束和中华民国建立的进步性所在。511.出示材料: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问:南京临时政府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能否在全国范围推广?《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探究《美国1787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11.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讨论,得出结论: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评价辛亥革命作伏笔。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2.创设情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对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对待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假如你是孙中山,你会怎样对待应付当时的形势?(分角色讨论)13.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讨论:孙中山的退位是不是“一个历史的错误”?为什么?12.积极思考和分角色分组讨论,掌握当时的革命形势发展。13.感性认识袁世凯的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讨论,以体会革命的曲折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714.讨论:目前,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目前史学界的争论很多:有辛亥革命失败说、胜利说、有胜有败说、非胜非败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观点。14.,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小结15.结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列出拓展研究内容。15.自主完成练习,进行拓展研究5七、教学媒体设计次序媒体内容作用⒈电脑课件中山装服饰导入新课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说明辛亥革命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⒊《上下五千年》片段,同盟会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黄兴像、秋瑾像、林觉民的《与妻书》介绍皖浙起义、黄花岗起义,体会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⒋《武昌起义形势图》《清分崩离析图》说明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⒌孙中山像、中华民国成立的录象帮助掌握中华民国的基本史实⒍文字材料: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帮助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⒎展示图片,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袁世凯像、《袁世凯及其党羽反对孙中山及南京国民政府》、《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与北洋军阀将领的合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与各国使节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八、拓展研究设计中华英雄网站辛亥革命纪念馆1、学学习和生活的周边环境中,以“中山”冠名的地方(如:街道、公园、医院等)有哪些?你到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和演变吗?建议同学们对这些地名的来历和演变进行调查,你有兴趣吗?2、福建的厦门和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的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玩耍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的两岸各竖立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6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条口号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建议就此话题开展讨论。3、在孙中山“振兴中华”呼声的鼓舞下,中国迎来了革命的新曙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伟大的历史进步。试撰写一段200字的辛亥革命纪念碑的碑文,赞颂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不屈斗争和献身精神。(董志萍肇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