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综合测试题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2、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3、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4、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5、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6、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7、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A.城濮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马陵之战9.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10、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11、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13、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2A、秦B、唐C、元D、隋1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16、创造“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汉文帝和唐太宗治国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生产,减轻徭役。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改善科举制,扩充国学规模D、任用贤才,虚心纳谏。17、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18、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转轮排字19、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0、下列文学作品中,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二、判断题(10分)(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21、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此河”指“大运河”。()22、小李自豪地写道:“我国有四大发明,其中印刷术和火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2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24、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建立元朝。()25、“苏湖熟,天下足”可见南宋时淮河流域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26、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是指唐玄宗。()27、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赵高。()28、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压制知识分子,造成了社会恐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9、“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李时珍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30、统一女真各部,并创立八旗制度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努尔哈赤。()三、材料解析题(43分)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右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3(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1分)32、阅读材料(10分):“在所有的路中,这是一条最奇异、最了不起,也是最神秘、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条路。如果没有这条路,中国的发展脉络,西方的演化轨迹,世界的过去与未来,都将发生任何人也难相象的逆转。也就是说,这条路曾经以无可比拟的巨大力量改变了我们和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世界。”“在这条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各种商品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流动着;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以如此细微的孔道沟通、交流、碰撞,各种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艺术,各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一呈现;印度的佛陀、伊斯兰的真主、基督教的耶稣也从这里翩然走来……”请回答:(1)这条“路”指的是什么路?它的起点是哪里?谁对这条路的开通起了重要作用(6分)(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这条路的作用。(4分)33、阅读材料(10分):材料一、舟之所以比人君,水之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材料三、“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唐朝哪些皇帝?(3分)(2)材料一体现了该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3)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4)从上述三位皇帝的行为中,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3分)34、阅读材料(6分)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B、“一把心肠论浊清”C、“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1)、写出以上诗句的三位诗人均因诗获罪而被斩,这反映了哪一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4(2)、统治者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3)、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2分)35、阅读材料(7分)材料1: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2: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生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材料3: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材料4: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3分)(3)想一想材料4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分)四、问答题(7分)36、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在法兰西的大地上,中国文化年以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用370多个项目,向法国公众展示了深厚凝重、绚丽多彩和充满生机的中华文化。假如你是中国四大发明展厅的解说员,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介绍古老中国的灿烂文化。(4分)37、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了解了很多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治国名君、治世能臣、文学名家、能工巧匠等,相信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他们中你最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4分)(你欣赏的历史人物必须是中国古代史范围之内的,并说出欣赏的理由)三板桥中学邹彦5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AADAA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CBCDCBA二、判断题21√22×23√24×25×26×27×28√29√30√三、材料解析题31、(1)“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2)“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手段:强调教化和灌输,而焚书坑儒的手段则是粗暴野蛮。(4)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提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32、(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张骞。(2)联系中外的纽带和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33、(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重视人民力量(3)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4)没有,由于他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了朝政混乱(5)要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要提倡节俭,要注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34、(1)清朝文字狱(2)加强思想控制(3)阻碍了学术文化发展,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35、(1)隋朝(2)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形式:采用八股文(3)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而不讲求实际学问,败坏了学风。(有道理即可)四、问答题36、(言之有理即可)37、(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