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4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课标要求—明确重点(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二、知识结构—宏观把握三、基础回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年10月1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1.政治建设的开始:前提:新中国的成立(1949-1957)关键:1954年宪法的颁布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政治建设的曲折(1957-1978):表现;认识:3.新时期政治建设的发展:(1)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3)健全法律体系(1982年宪法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显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4)依法治国:1997年,十五大,“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999年被写入宪法。(5)基层民主选举:实行直接选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4.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理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台湾:由来、两岸交流、影响因素、基本政策、历史意义2/142、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3、条件:军事:解放战争的胜利;理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政治:七届二中全会。4、标志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⑴新政权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的精神和政权特色。⑵伟大意义:对中国: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②标志着革命的基本胜利;③中国进入了的新时代;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胜利;⑤保证在政治上从向的顺利过渡。对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1、巩固政权(1949.10----1952.12)2、制定宪法时间:年,替代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⑴目的:总结革命和建设成果,保证从向的过渡。⑵内容:①共共110066条条::分分为为;;;;公公民民的的;;以以及及和和首首都都等等四四章章;;②确立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规定了人民的;④制定了的方针政策;⑤写入宪法。⑶原则:体现了原则和原则。⑷性质:第一部的宪法。⑸意义:①加强了;②巩固了的成果;③反映了国家根本要求;④反映了人民共同愿望;⑤提高了的积极性;⑥推动了的发展;⑦奠定了的基础。3、过渡实现:(1953---1956.12)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到1956年底,随着从经济和政治上从向过渡3/14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1954年确立——1957—1965年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遭受挫折——1966—1976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完善)(1)确立:年通过确立。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2)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产生。(3)代表组成:和人士。(4)原则:(5)权力:最高、、、。(6)确立意义:奠定了基础、规范了关系、昭示了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确立——1957—1976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与文革遭到破坏——1976后恢复——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合作基础: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的历史。(2)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3)指导思想:1956年“、”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合作形式:。(5)基本组织:(6)政协职能变化:①建国初期,1949年后代行;②1954年一届人大后,作用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舞台。(7)多党合作的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热情,开创了、共同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原因:①我国的决定;②历史上集中统一国家的存在;③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④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4/14(2)基本内容:在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和各民族,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①1949年《》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详细说明③1954年《》——更明确规定④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入新发展阶段(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的施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形成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1947、新疆1955、广西1958、宁夏1958、西藏1965),数百个自治州、自治县。(5)意义:①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相结合,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②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实现共同繁荣;④有助于把爱国与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4.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①以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②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③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四)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表现:(1)许多人被随意、,得不到保障;(2)司法系统瘫痪,陷于混乱;(3)国家政治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被严重践踏;(4)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章被践踏,无法正常进行,党的领导受到削弱。2、启示:这说明民主法制破坏所产生的危害,故必须加强建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并非一帆风顺。(五)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5/141.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1)平反——首要环节(胡耀邦)(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制度、制度、加强建设(3)健全法律体系:①⑥⑦颁布了年宪法②③④;逐步建成比较健全的。⑤《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显示了法律面前和平等的原则,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4)依法治国:1997年,大,“依法治国”确立为政的重点;年被写入宪法。中国进入的新时期。关于依法治国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意义: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方法: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5)基层民主选举:含义:是我国宪法落实、进行保障人民用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实行直接选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环。历程:1989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6/14委员由居民产生,每届任期年。1998年的正式颁布《》。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意义:①基层民主选主制度激发了人民热情;保障了人民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②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六)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最初提出:1956、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的设想。(2)酝酿:1981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的“”。(3)形成: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含义:“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内,大陆实行,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几点注意①“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根本、重大的区别。②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③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4)宪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写入宪法。(5)最终确立:全国人大会议通过,正式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6)运用:香港、澳门问题成功运用。2、香港回归7/14⑴条件:增强、提高,方针完善。⑵回归过程:A.1984年12月发表《》B.年7月1日收回主权。⑶意义:洗刷,翻开香港历史新一页,迈出坚实一步。3、澳门回归过程(1)1985年,中葡取得广泛一致(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3)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4、两岸交流—台湾问题。(1)两岸关系曲折①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长期紧张,互不承认②蒋经国统治后期,仍坚持自己正统③李登辉、陈水扁等上台后,两岸交流受限,交流不正常④“台独”势力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①发展条件:改革开放后,大陆国力提高②共同点:认为只有一个中国③1979,国防部长令停止炮击,真正停火。④80年代以来,两岸“三通”努力,、、逐渐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观光、探亲、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⑤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强调“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这“决不是针对,而是针对干涉中国统一和搞‘’的图谋的”。这些主张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8/14⑥200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对话,并郑重声明:“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3)中共的立场和诚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阻碍因素:和国际。(5)前景展望: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6)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性质:香港和澳门问题是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7)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破坏分子还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8)意义:①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性问题。②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的崛起,经济的起飞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将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起点。四、典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南京的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A.《共同纲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