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9.山西省平遥中学摸底考试)“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人,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答案BA.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有勤劳的美德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C.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D.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D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3、(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B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4、【2011·济南一调】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C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5、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曲辕梨的出现C、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D、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6.(08北京文综)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B出现在战国时期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8.【2012·泉州四校联考】《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B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9.(2011·福州月考)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对其解释不准确的是(A)A.实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2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的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10、(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B)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D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2.【2012•南京一模】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C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3.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B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粉彩瓷装饰房子1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B)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5.《诗·小雅·大田》:“有洽蒌蒌,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A.铁器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度的瓦解C.水利工程的兴修D.土地兼并的出现1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地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C、君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3题)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C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18.(2010·济南模拟)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3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D)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19.(广东惠州调研)明万历华间,我国东南地区“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C)A.佃农完全获得了生产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完全消失C.佃农获得实际利益,积极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20、(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B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1.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①自然条件②人口密度③开发早晚④生产技术D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北京市东城区质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时人赞叹“江南之为国盛矣”。形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前提和最主要因素应是(C)A.统治者施行劝课农桑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3.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C)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24、【2011·浙江五校联考】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CA.农产品产量增加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水利事业发展42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C)A.当时欧洲国家已能够产生瓷器B.当时欧洲国家的手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落后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D.当时中国的青花瓷出口量最大26.(2010·长沙模拟)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27“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BA.丝纺织业B.棉纺织业C.麻纺织业D.毛纺织业28(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B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2009年海南高考7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D)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30、(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C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1、(2009年广东高考3题)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C)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532、【2012•日照调研】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打禅杖和戒刀。D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33、【2012•太原调研】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C)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34、【2011·济南一调】.《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35、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A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36.(2010·厦门模拟)“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D)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37.【2012•黄桥模拟】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D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38、(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4题)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C)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6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39、【2011·厦门期末】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A)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40.(2010·盐城模拟)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B)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