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解析与探究]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测评]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第二课生产的发展。[课中思考题]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提示: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自我测评]1.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提示:“公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农民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提示: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提示:战国以前主要是土地国有制,战国以后2000多年主要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4.概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提示:租佃制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租佃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租佃制下,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上述因素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发展。第三课[课中思考题]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这个思考题是和教材内容直接相关的。《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生产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自我测评]1.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提示:该题让学生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总结即可。2.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提示: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参见“教材分析”有关内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参见“教材分析”的有关内容和“教学参考资料”的有关条目。第四课[课中思考题]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提示:(教师讲完丝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后,参照文字阅读框所引《柳南续笔》的史料,提出此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人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衣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扩大的关系人手,可参看本课“教材分析”相关部分。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阅读与思考]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①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②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我测评]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提示: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制瓷等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提示:①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后来出现了从征役制向雇募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部门里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②经营特点:参见本课“教学过程建议”中的图表。第五课[课中思考题]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①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②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2.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②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3.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提示: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阅读与思考]请思考:《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提示: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了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向统治阶级提出了如何管理工商业的方法。司马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在正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商业及有关政策的不同看法,肯定了商业的价值和商人的地位,这就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解析与探究]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提示:①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材料二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②材料一的理由是: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的话,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很充足,社会自然也会稳定了。材料二的理由是:工商业本来也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的愿望的人,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③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此问,答案不求唯一。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提示:对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利弊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答案不求唯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此讨论和发言并对言之有理者给予肯定。[自我测评]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提示:①商业发展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文明。②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农耕时代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一直向前的趋势,这与商业发展大势是相吻合的。其特色之二,就是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具体内容参见教材)。第六课[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依据教材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①一般性的表现和原因:清王朝专制集权体制更趋强固,闭关自守,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统治地位。而西方则实现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作坊,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专制,理性战胜神学,科学战胜蒙昧。最终工业革命将西方带进工业文明时代。②更深层次的原因:从中国的情况看,在专制集权统治和纲常礼教的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得以强化,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不断完善自身的体系,化解变革因素,阻碍近代化因素的发展,进而又造成传统农耕文明衰落,逐渐落后于世界。③此外,人口压力过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的发展被传统农村牵制等也是重要的原因。[解析与探究]这些原始资料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能否据此断定晚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为什么?提示:这些原始资料透露了明朝江苏一带的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历史信息。原因:①材料中“大户张机为生”,靠手中资金、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剥削增殖财富;②“小户趁织为活”、“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说明工匠完全脱离土地,失去任何生产资料,惟靠受雇出卖劳动力为生;③“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而望”,显不出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样,资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者(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雇佣者(机工)在市场相遇,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了。[自我测评]1.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劳动方式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参见“教学过程建议”有关部分。2.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参见“教学过程建议”有关内容和“阅读与思考”提示部分。第七课[阅读与思考]想一想,病菌对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起了什么作用?提示: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