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编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极图说编辑《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书名《太极图说》作者周敦颐页数249字出版时间宋朝目录1基本介绍▪来源介绍▪太极解说2原文解析▪原文介绍▪原文解释▪重点解析3社会影响▪发展演变▪哲学地位▪思想渊源4其他介绍1基本介绍编辑来源介绍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该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中。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太极图说》则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全文只有249字。受《周易·系辞传》的启发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阐释了其宇宙观,“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解说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2原文解析编辑原文介绍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1]原文解释上篇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是知无极无自故。极,言对待之极至也。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和谓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所谓无极,即非无极,是谓无极,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谓凡夫。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易数钩隐图》)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第二节: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动而生阳,是本自非动也。本自非动不谓静,有以别于后之谓静也。一动一静,各一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观之谓一阴一阳。若非一之,则其一体而运,非相,非非相。为以一之,故得互为其根,成就两仪。两仪立,阳变阴合,化中偏正,万象成焉。第三节: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阳变阴合,化中偏正有差,万象成焉。如于道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阴阳归极中也,偏正出万象。五气(气):水、火、木、金、土。四时(质):木、火、土、金、水。气质并行,是生万化也。五行一阴阳也,……:此明于生化之道,破五形相归阴阳,阴阳非相即归太极,极亦非,是则无极。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一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谓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第四节: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无极之真者,非动,非非动之体也。二五者,五气、四时也。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极,感化之体也。妙,玄玄所成也。通书之言‘几’者,当谓于此。凝,凝滞,是成相体也。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传有以述焉,是明于此四者,非二也。道,乃述于此图上下通达之行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明其行行之谓也。第五节: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二气者:乾坤,天地之气也;男女,阴阳之气也。化生万物之理,乃二气变合之道也。生生之谓,乃各为阴阳、天地之效而变化也,是得无穷。所谓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谓天地、男女。第六虚节:上述五节,可列五行欤?下亦一五节,其亦可列一五行欤?存之。下篇第一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上篇言大象,此处究小宇也,形异理同。惟人者,自居故成万执。灵秀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归。一形一神,神变形合。善恶秉阴阳,万事类万物。感动者,‘非幡非风,仁者心动’也。此可谓‘生生’。第二节: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人极类太极。人极之先,不惟人得之。中正,何非中庸,法于无极。仁义乃成生生之易,法于阴阳。非动,非非动之体,有似于静,故主静焉。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圣人合之,成三之蕴也。调和之,尽象穷理。此可谓之‘离明’。第三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吉凶生大业。定吉凶者,明悖逆顺成也,以之一人性。此可谓‘顺逆’。第四节: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天地人三才立矣,行于大化。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与归欤?!原始,还原本始。反终,返终也。终始本一,至矣。死生之说,历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知之修练,谓之圣人。此谓‘修道’。第五节: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大者达也。易者死生反类之变也。本立而道生。斯,化道也。其,通途。至,一行也。矣,止于至善。此谓‘无形’。第六虚节:全书二百五十字,去一自,二百四十九字。图与书: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余续博注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朱文公易说》)。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明曹端,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重点解析1、太极图中的倒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倒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6、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9、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我们能看到,太极图是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组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①太极图与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相对应。也就是说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乐极则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道家把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②儒家同样认为阴阳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太极图中阴阳各自参半,形成天平一样平衡,任何一方多或少都将破坏平衡。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阴阳的和谐、平衡。这与儒家提倡的“中庸”理论相吻合。③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发展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性;提倡“中庸”的儒家思想统治了我国几千年。无论怎么讲,太极一图对我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3社会影响编辑发展演变据说程氏兄弟正是受到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影响,才无意于科举,专心学问的。太极图乃是道家秘传,是不轻易付诸世人的。易分为象、数,象早已失传,数也只剩下残缺不全的枝节了。人类求道的历程不知有多少万年,有多少代?据说太极图是求道者脑中所浮现,小太极与大太极二者相同而且相通,共为一体,这就是古求道者对于宇宙的整体认识,是先求诸于人类自身的。易的形成就是远取星辰天象,近取山川河谷,世间万物,综合人体内外,详察其共同运动规律所衍化出来的。伏羲是人类的始祖,在上天的启示下,用龙尾画出了八卦,开启了人类文明,是人类开智之初。太极图与太极说并非后人的捏造,而是与人类的出现同时出现的,与河图、洛书相类。现代科学已经承认整个宇宙的最初形成源于一个原子,是逐步分裂膨胀扩大的。古哲人将宇宙形成的过程分为五个过程,就是五运终始。无极状态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就是什么都没有,连气都没有,处于真空状态,古人称之为太易。无极而太极,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宇宙远远没有达到太极的状态,也就是大极了的极点。人类所见到的宇宙不过分裂了短短一百八十多亿年,我们所说的是人类年,不是宇宙年。人类年的一百八十多亿年也许只是宇宙年的十八年,宇宙不成熟就不会产生智慧生命,僵死物是不能产生智慧生命的。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在无极状态,却有道在其中,理在其中,神在其中,无影无形,遵循自然规律,使宇宙有序的出现,有序的形成,不乱方寸。物极必反,出现了阴阳二气,这就是太初,起初阴阳二气是极其微弱的。阳动而阴静,这就是自然之道。随着阳动的增强,阴静也相对的加大,阴阳是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当阴阳两仪形成时,宇宙呈混沌状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而生的。在混沌之中,生出了五气,金,木,水,火,土,宇宙五气顺布,各含一性,万事万物都源自于五行。这样就进入了太始阶段,星云等形成了,云气之中含有五行,尚未形成有形状的元素。但已经分出了阴阳,分出了五行,给物质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太素阶段是物质出现并且迅速形成的阶段,各类元素均来自于气,为浊物,古哲人称之为阴阳二气磨来磨去磨出的渣滓。清气上浮,浊气下沉,阴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