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契丹与辽代第十六章契丹与辽代(公元916~1125年)绪论征服王朝论第一节辽代的政治发展第二节辽代的政治制度第三节辽代的经济和文化课程目录绪论、征服王朝论古代的中国,从文化地理角度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汉文化主导区,居住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另一块是汉文化主导区以外的地区,居住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文化上受汉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这一格局大致形成于秦汉时期,以后尽管不断发展变化,但直到晚清,基本面貌并无太大改变。大致分为南方少数民族,(包括东南、中南、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西北戈壁、沙漠间的绿洲民族,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游牧民族,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和辽西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中国东北的半农半猎民族以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狩猎或半农半牧民族。中国农、牧区大致的地理分界线是从东北斜贯西南,即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此线东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农为主或农业区过渡,此线西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牧为主或纯牧区过渡。此线两侧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即半农半牧区。“在历史上,最威胁中国的是北族。他们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公元前4世纪秦、赵、燕诸国与北方的骑寇相遇,至6世纪之末五胡全被中国同化而告终结,历时约1000年。其第二批和中国的交涉,起于4世纪后半铁勒侵入漠南北,至10世纪前半沙陀失却在中国的政权为止,历时约600年。从此以后,塞外开发的气运,暂向东北,辽、金、元、清相继而起。其事起于10世纪初契丹的盛强。……这三批北族,其逐渐移入中国,而为中国人所同化,前后相同。惟一二期,是以被征服的形式移入的,至第三期,则系以征服的形式侵入。”——吕思勉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此书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教材,社会影响颇大。吕思勉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文字学等方面写了大量的著述,其治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著述之丰富,在近现代史学家中是罕见的。北方游牧民族布达拉宫壁画骑射图北方游牧民族的演进西周猃狁商代鬼方春秋北狄战国、秦汉匈奴魏晋十六国“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北魏柔然→→→→〓→→→→→→北朝、隋唐突厥唐回纥五代、北宋契丹金、南宋女真元、明、清蒙古清满族→匈奴突厥维吾尔回纥铁勒突厥语族鲜卑契丹蒙古室韦东胡蒙古语族满族女真渤海靺鞨肃慎通古斯——满语族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简表北匈奴西迁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经过73、89、91年三次打击,北匈奴西迁。290年左右,北匈奴到达顿河以东的阿兰国。《中国历史与经济地图册》哈佛燕京学院1935年突厥帝国突厥的西迁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征服王朝论(美)魏特夫《中国社会史--辽》,1949出发点:将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征服汉人之后所建立的政权进行区分A、“渗透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为典型B、“征服王朝”,辽、金、元、清辽朝概况五代十国时期,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名大辽。辽朝(916~1125年)从耶律阿保机起共经历9帝,209年。学习辽朝历史应注意:(1)辽宋之间发生了数次战争,但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罕见的长期和平,辽与宋是北、南朝兄弟国的关系。(2)辽朝幅员辽阔,境内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辽朝统治者实行了“因俗而治”政策,其北南双轨制度尤有特色。(3)辽朝在经济上对东北和北方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在经济上有自己的特点。(4)辽灭亡后,其王族又在新疆、中亚建立了西辽,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国号帝系疆域与京城辽朝国号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金史》卷二《太祖本纪》名之曰大金,犹辽人以辽水名国也《三朝北盟会编》卷三揉面图北京永定门外辽墓壁画辽西夏北宋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辽史》卷37《地理志序》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辽史》卷37《地理志》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今内蒙宁城今山西大同今辽宁辽阳今北京辽五京示意图辽中京感圣寺舍利塔(大明塔)辽朝雄踞北方200多年,促进了汉族和北方各族的融合,在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范围内,辽朝称宋朝为南朝,宋朝也在公文中把辽叫北朝;而在西域以远地区,由于辽向西方的扩张并占据着东西方之间陆路往来的通道,契丹的名声便远超过宋。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认为契丹就是中国,至今蒙语、俄语等一些国内外民族的语言中仍把中国或汉人叫做“契丹”。辽朝历史地位的评价民族的自觉最盛、曾为东洋历史开一新纪元的,是五代时崛起于北方的契丹民族。——宫崎市定辽之立国,与汉初匈奴、唐初突厥均不同,辽国直是一个汉族分化的国家。——钱穆近古西方文献对中国的称呼:KltaiKytayCathayKitaiCataiKathayKhataGhotaiGhataHitaKataiXetaiKatayCathan等皆来自“契丹”一词见冯家昇《契丹名号考释》第一节辽代的政治发展一、契丹的兴起二、阿保机建国三、辽太宗统治时期(926-947)四、承天萧太后五、辽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六、西辽一、契丹的兴起1、契丹族源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东胡族系,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鲜卑最初分为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鼎立于辽水流域。公元四世纪初,慕容部势力强大。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慕容部联合赵王石虎,攻灭了段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又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则分为契丹和库莫奚。这样,契丹和库莫奚便从鲜卑宇文部中分离出来。北魏登国三年(389),契丹和库莫奚相继又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到湟河(内蒙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内蒙老哈河)以北,从此,契丹之名才正式见于史籍。契丹民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北齐时成书的《魏书》。《魏书》记载说,“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东部宇文之别种也”。1451年朝鲜郑麟趾等写成的《高丽史》,卷10,378年有“契丹犯北边”的记载。2.契丹建国前的历史分期古八部时期元魏时起,分为八部:悉万丹、阿大何、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叱六于和羽真侯。八部互不统属。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到了隋朝,为了抗击外来势力的侵扰,部落联盟逐渐产生了。早在北齐天宝四年(553),北齐曾大举袭击契丹,俘其民十余万口,“获杂畜数十万头”。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突厥和隋朝,都先后发动了对契丹的进攻。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重新将契丹族划分为八个部落,史称大贺氏八部。贞观二十二年,契丹诸部归附唐朝,唐设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唐中叶,契丹族内乱,开元十八年(730),大贺氏被遥辇氏所代替。其统治一直到阿保机建国。分为遥辇氏前八部、遥辇氏后八部两个时期。二、阿保机建国唐末国势衰微,契丹族日益强盛,遥辇氏后八部中的迭剌部也成为最强大的部落,控制了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实权。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出身于迭剌部贵族家庭,从他的七世祖起便充当夷离堇(后改为大人、大王)。阿保机于901年继承夷离堇之位。907年,他又被推为可汗。916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26年病死。内蒙库伦一号辽墓壁画—引马侍从五代胡瓌《卓歇图》局部,本图描绘了契丹可汗率部下出猎后歇息的情景祖州石室辽祖陵901,耶律阿保机(耶律亿)任迭剌部夷离堇。903,于越,总知军国事907,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部落联盟可汗。916,建元神册,建立契丹国家。三、辽太宗统治时期(926-947)述律后(879—953年),耶律阿保机之妻。也属于萧氏家族,太祖时便参与政治。阿保机与耶律倍的斗争“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命与突欲(即太子倍)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欢跃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资治通鉴》卷275辽的崛起:943年的形势契丹国建立后,利用中原分裂和回鹘衰灭造成的真空局面,先后征服了突厥遗部、吐谷浑、沙陀、奚等部和东北的渤海国。契丹对中原的征服并不顺利。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献“燕云十六州”。942年,儿皇帝石敬瑭死,契丹与后晋的密切关系瓦解。946年,契丹军出兵灭亡后晋。次年,耶律德光在开封改国号为“大辽”。由于契丹族的残暴,在开封周围以“打草谷”等名义四处搜刮抢掠,激起汉族人民的剧烈反抗。辽军在开封呆了三个月,撤军北还。辽的对外扩展古代画契丹王子射猎图内蒙库伦辽墓壁画—持杖卫士承天太后(953-1009)萧绰,景宗皇后,圣宗生母,先后以皇后和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A、选拔人材,整顿吏治。B、调整阶级关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开疆拓土。确立了同西夏的宗藩关系,迫使高丽臣服。击溃北宋的雍熙北伐,签订澶渊之盟。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群壁画五、辽的覆灭金国建立后,金太祖立即率军攻下辽北方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又以两万人击败辽天祚帝亲自率领的10万辽军主力。此后金以惊人的速度壮大,辽则以同样的速度走向崩溃。天祚帝在危机关头只顾将国库珠宝珍玩打成500多个包袱,在身边预备好骏马2000匹,随时准备逃到宋朝或西夏去避难,又猜疑杀戮大臣,导致一些高级将领投向金朝,成了攻辽的先导。1120年,金军向辽境内全面进攻,辽朝大部分城市相继被占领,天祚帝逃入内蒙大青山中,1125年被金军俘虏,辽亡。辽朝立国凡九帝,210年。金砖雕武士图金灭辽时,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西迁,1134年建立西辽。西辽是中国史书的称呼,中亚和西域的史料则称其为哈喇契丹。西辽统治西域和中亚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西辽以喀喇汗朝旧都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为都,改名虎思斡耳朵。它仍采用在中原时传统的尊号、年号、庙号,典章制度一仍辽旧例,在传播中国文化,开发当地资源,沟通中西经济文化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六、西辽(1124-1218)大石西迁图西辽虎思斡耳朵西辽立国中亚80余年,至1218年为蒙古所灭。卡特万之战(1141)塞尔柱帝国(塞尔柱王朝),(1037~1194),是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国家。11世纪末达到鼎盛。后西辽(起儿漫王朝),八剌黑在波斯南部建立了哈拉契丹王朝(1224-1303),是蒙古帝国的附属国。二、辽代的政治制度阿保机建国之后,就开始了对政权加以建设。把以前的“二府”,改为北、南宰相府。还在中央置三省,地方设州县。神册六年〈921年〉,诏“正班爵”,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不同等级,国家统治机构初具规模。但随着辽朝领土的扩张,原有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局面。阿保机晚年,征服了以农耕为主的渤海国,太宗时又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为了适应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在辽太宗时期,便采用了“因俗而治”的统治办法。使辽朝的统治机构,由简到繁,逐渐地形成辽汉北南两套统治体系。特点:“因俗而治”的双轨统治制度1、北南面官制按照“因俗而制”的办法,在中央设置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的双轨统治机构。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南面官依据“汉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人和契丹贵族。南面官的权力远不如北面官大。辽文官像契丹人崇拜太阳,皇帝御帐坐西向东,下属办事机关分列左(北)右(南)两侧,以左为尊,故官职和衙署都分称北南.辽代北南面官制示意图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