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白族维吾尔族瑶族满族苗族帽子和头饰回族起源帽子起源于巾。巾原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搽汗的布,由于大自然的风、沙和太阳对人类头部的袭扰,人们将巾从颈部移往头上,裹住头以防风沙,挡寒遮晒,渐渐地演变成今天各种各样的帽子。蒙古人的祖先发明和使用帽子也不例外,高原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使帽子成为了蒙古人不能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功能和样式更加丰富,凝结为一种蕴含深邃的文化载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帽子的功能超出了使用价值范畴,上升为审美个性,社会身份的标志物。不同时期和不同款式的帽子,能够折射出蒙古人的物质生产、加工工艺、精神境界、艺术水准。1、巴尔虎部落巴尔虎蒙古族妇女头饰,围箍为宽约7厘米的银质錾(zan)花圈,前部镶嵌数粒半圆珊瑚,圈后坠三个镂雕小银铃。似扇骨的枝条正面镶珊瑚、松石珠,背面錾刻卷草、梅花纹。头饰在下端渐收成柄状,下坠银链流穗,重约四公斤左右。2、鄂尔多斯部落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头饰由冠饰和两侧下垂的长圆形链坠组成。鄂尔多斯头饰颜色、材料选用及制作工艺,有“头饰之冠”的美誉,其上点缀的绿松石无论前后、左右都在一条线上,极富立体感。头饰重量通常在五至十公斤左右。3、喀尔喀部落喀尔喀蒙古人头戴最常见的风雪帽、尖顶立檐帽、圆顶帽、尤登帽和四耳帽,对帽子的讲究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的继承。喀尔喀妇女佩戴的头饰是把香牛皮用绿皮线做镶边,再用珊瑚珍珠镶嵌在铜饰筒状物上,把头发放入用红丝绵线装饰的鹅绒链坠中。4、科尔沁部落妇女头饰由两条缀珊瑚额箍、银质簪钗和垂链组成。佩戴时先将两条额箍从前额系于脑后,再将垂链插在头上,行走时头饰随节奏摆动。5、察哈尔部落察哈尔蒙古族妇女头饰由头围箍、流穗、后帘构成。头围箍上缀嵌珊瑚、松石的鎏金花座,两侧以精致的镂空蝴蝶饰或镂花饰连接流穗。脑后为一弯月形錾花饰片,下接由珊瑚、松石珠穿编成网状后帘,帘长及肩,十分瞩目6、和硕特部落阿拉善和硕特妇女的头饰简单、素雅,以黑蓝色为基调,佩戴时先将头发梳于头顶,发辫收于褐色链坠中,垂至腰际。额前正中戴上缀八瓣形镀金錾花托,对称地镶翡翠、红宝石等,头顶部有两粒大珊瑚珠与一花形镶珍珠金饰。7、布里亚特部落。布利亚特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较简洁、明快,只在围箍上坠红珊瑚珠十数粒,两侧各有一个镂花的圆环银饰,并与胸前圆盒挂饰相连。布里亚特妇女头戴红缨角帽,象征着布里亚特部族和个体的兴旺。蒙古族非常注重帽子的原因:人体器官中,头颅被蒙古人认为是身体的代表部位,是灵魂的寓所这种信仰有关。古代中亚或北亚草原民族有祭奠重要人物头颅的。风俗《蒙古秘史》中就有王汗(人名)死后,别的部落贵族找到他的头颅进行祭奠的记载。人的头颅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经超出了生理范筹的意义,具有了社会的特殊属性。蒙古人正因为如此看重脑袋,自然,脑袋上戴的帽子也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代表的是作为人的一切及其尊严。如果别人无意中碰到自己的帽子,就被认为可能要遇到倒霉的事,故意让人碰到帽子则意味着受到侮辱,有尊严的人当场就会做出反击。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有关另一方面表示尊重客人。但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戴帽子的意义忌讳捡起别人丢下的帽。认为,口子朝下的物品盛不住好运气,或者把自己的人气遮住。不能帽子套帽子——叠加帽子戴。这种戴法预示着将受制于很多官人。可见历史上蒙古人不喜欢官儿多。有些地方的民俗中,如果妇女戴双层帽子就可能嫁两次男人等等说法。有些部族的人们也捡口子朝上掉地下的帽子或用脚踢三次以后口子朝上落地的帽子。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无意中谁的帽子掉下就不捡它,这是恶运离开的预兆,是好事儿。同样的道理,丢帽子的人也不会专门去寻找帽子的。戴帽子的忌讳满族的头饰一、扁头(旗头)•在欣赏往日旗装的风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族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称“旗头”。“旗头’’的另一个含义即指满族妇女常用的几种民族特徵(zhi)显著并具有独特风韵的发型,如“两把头”、“钿子头”、“燕尾”、“大拉翅”、“高把头”、“架子头”、“前刘海”、“盘头翅”等等的总称。1、二把头•二把头又称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2、大拉翅•大拉翅、又名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答喇赤、旗头、旗头板等,清朝晚期在满族及清宫中为妇女所流行的一种头饰,为板状冠型,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3、钿子头•钿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钿子头”。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这种“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二、簪子•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三、头花•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ting)两部分组成。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于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四、帽子•坤秋是满族妇女秋冬所戴的帽子。式样与男子暖帽相似,帽檐上仰,帽顶多用红、蓝、紫或绛色缎子作面,顶上盖花用刺绣或挖云或平金银为装饰,再钉上两条二尺多长、上窄下宽角锐的飘带。有的飘带的锐角尖上,还钉有各色的丝线穗作为装饰。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苗族头饰特征1、以大为美:苗族头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2、以重为美: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3、以多为美: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苗族头饰的制作工艺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头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苗族银饰在造型上有其稳定性,一经祖先确定形制,即不可改动,往往形成一个支系的重要标志1、银角西江型施洞型三都式榕江式格一式银角两脚分叉,主纹线通常是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佩戴时还要在两端插上白鸡羽,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西江型施洞型银角又称之为银扇。两角间设四条银片型似扇骨,其上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银片间立有6只凤鸟,顶端有蝴蝶、垂穗。施洞银角是苗族银角中最为华美之作施洞型2、银帽银帽的类型有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等等。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3、银发簪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白族的“风花雪月”白族女子头饰复杂,因地丽异。常用的有凤冠帽、鱼尾帽、花头巾、多层巾、白缨穗、银簪、冠针等。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地妇女头饰、发型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幼童以斌虎头、狮头帽为饰;少女以扎花头巾、垂白缨穗、发辫挠头巾为饰;白族少妇以蓝布挑花头巾为饰;老年妇女则以黑包凋、布缠头为饰。洱源山区妇女,不分长幼,以盘两丈余长黑布包头为饰。•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上雪、洱海月,这正好是白族少女头饰特点。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维吾尔族的帽子•维吾尔族人有戴帽子的习惯,新疆的荒漠性气候和温差较大。这与他们冬天防寒,夏天防晒和防尘等生活观念息息相关。•还与他们热爱生活,崇尚美丽,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想突出自己个性有关。•维吾尔族帽子种类繁多,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花帽、皮帽和头巾。维吾尔族人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和天气,选择不同的帽子。瑶族头饰作为瑶民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一种独特的价值实体,它除了凭藉自然之物和经过人类心智加工艺术品作为其基本的文化符号外,在装饰活动的整个行为过程中,还意蕴着头饰主体人的希望、要求、主观意识、道德准则、信仰追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与复杂丰富的社会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和强烈的象征意义。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年轻姑娘中老年妇女过山瑶妇女头饰分为顶板高架、尖头、平头3种不同的发髻装饰。折叠成多层的布巾,或用绣花头巾包头;。顶板高架头戴顶板,高约一尺,宽约两尺许,内撑竹架,上盖白布巾,顶部再覆以绣花头巾,是一种古老的,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头饰。尖顶平顶回族女性盖头回民的盖头,一般通常有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正。公鸡帽银帽彝族帽饰彝族妇女头饰彝族少女帽饰藏族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