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稳定是确保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一国一旦金融不稳定,不仅使金融部门陷入瘫痪,而且会冲击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因此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保持金融稳定对促进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内容第一节金融稳定第二节金融脆弱性第三节金融危机第四节金融监管第五节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影响本章重点和难点1、金融稳定的涵义和特征2、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种类3、金融脆弱性的理论解释4、金融危机的概念和特点5、金融危机的形成与传导机制6、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变革第一节金融稳定一、金融稳定的概念◆金融稳定实际上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协调、良性发展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金融体系能够承受冲击且不会在经济中造成支付程序和储蓄转向投资过程的累积性损害。◆金融不稳定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一些重要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二是国际、国内市场功能及信贷可得性严重扭曲三是前两项的结果导致总支出或高或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金融稳定的几个基本观点:(1)金融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2)稳定的金融体系不一定有效,理想的状态是金融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且有效;(3)金融稳定关注系统性风险,同时,关注对系统安全影响较大的个体或事件;(4)稳定并非静止,特别是金融稳定应该是金融体系功能的稳定。◆金融稳定的类型通常可以分为金融基本稳定、金融恶化和金融危机三个级别。二、金融稳定的特征1.全局性金融稳定不仅涵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管理框架,也将对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及运行环境纳入视野。2.动态性金融稳定的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并非是一成不变而固化的金融运行状态。3.效益性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要着眼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提升,改进和完善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4.综合性金融稳定是事关经济金融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法律和政治等因素,彼此交错纵横,需要从理念、制度、政策、机构和技术等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或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三、金融稳定的标志1.物价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条件2.银行业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3.金融市场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第二节金融脆弱性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种类◆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引起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本质特征是不确定性,但存在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存在风险。◆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参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1.政策性风险2.市场风险3.信用风险4.流动性风险5.操作性风险6.道德风险三、金融脆弱性的来源(一)金融脆弱性:信贷市场视角的解释1、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明斯基的分析是基于资本主义繁荣与萧条的长波理论,从债务—通货紧缩的角度来分析金融不稳定性问题。认为经济繁荣时期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经济危机是引发金融周期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明斯基把借款企业分为风险规避型、投机型、高风险型等三种类型。认为,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预期收入普遍增加,因而企业将更加积极地借款。这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从第一类向第二类或第三类转化,使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加速积累,金融脆弱性更加严重。◆明斯基认为银行家们之所以并没有从周期性的危机中吸取教训,金融危机依然频繁爆发,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代际遗忘,二是迫于竞争的压力。2、克瑞格的安全边界假说◆安全边界是指提供一种保护以防不测,避免重蹈覆辙。◆银行在决定是否贷款时主要参照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来设定安全边界,而不太关注未来的预期。这种做法在经济扩张时期会降低安全边界标准,低于安全边界的项目容易被批准,从而导致金融业脆弱性的增加,一旦经济形势发生逆转,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二)金融脆弱性:资产价格视角的解释◆金融资产价格的过渡波动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根源。◆资产价格和交易行为的相互循环作用,使资产价格间接地决定自身,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将被价格自身所放大,推动一轮又一轮的资产价格上升,形成“金融泡沫”。当这种力量释放完毕时,市场必将出现反向运动趋势,资产价格急剧下跌。这种资产价格的不稳定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三)金融脆弱性:信息经济学视角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并不能总是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借款人总是要比金融机构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所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在经济扩张时期,金融机构常常会失去理性而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一旦经济发生逆转,这些项目就有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而这些信息一旦被存款人所知晓,或是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致使他们对金融机构失去了信心,就会出现挤兑现象,危及金融机构的安全。第三节金融危机◆近代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1929—1933年爆发的“大萧条”——1982年拉美国家外债危机——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1992年爆发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年爆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一、金融危机的概念和特点(一)金融危机的概念及分类◆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所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或局部金融体系的混乱和动荡局面。表现为利率、资产价格、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数、金融市场均发生急剧的、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甚至伴有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失业率剧增等现象。◆金融危机主要有四种类型:(1)货币危机(2)银行危机(金融机构危机)(3)债券危机(4)系统性危机(二)金融危机的特点1.超周期性和突发性2.马太性3.潜伏性4.连锁性和传染性5.破坏性6.国际游资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二、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一)货币危机理论1.过度交易论金德尔伯格认为,随着经济的扩张,人们会产生疯狂性投机,从而形成过度交易,过度交易会导致人们的恐慌和经济崩溃,形成金融危机。2.财政赤字论该理论强调与固定汇率相抵触的财政赤字政策所导致的货币危机的必然性。克鲁格曼认为,如果一国存在大量赤字,则国内信贷必然过度扩张。信贷扩张、利率下降将诱使资本外流,引起投资者对本币贬值的预期,抛售本币,而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必然干预外汇市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从而使投机者攻击该国货币,最终形成全面的货币危机。3.银行体系关键论托宾认为,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过度负债状态下,金融风险会急剧显露出来,银行可能遭受贷款损失,甚至破产。银行为了控制风险,会进一步紧缩信贷,进而使企业投资减少,甚至引起企业破产或使企业被迫出售资产以清偿债务,造成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这种状况会引起极大的连锁反应,使本来已经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4.银行挤兑论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其债务主要为短期存款,其资产通常是向企业和消费者发放的长、短期贷款。当资不抵债时,银行就失去了偿还能力。如果大部分银行都都这样,则银行系统的危机就会发生。若银行存款未保险,则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可能触发挤兑风潮。(三)外债危机理论1.债务—通货紧缩论2.资产价格下降论3.综合性国际债务论三、金融危机的扩散(一)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1.从货币危机到资本市场危机2.从货币危机到银行业危机3.从货币危机到全面的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1.金融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示范效应2.金融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竞争性贬值效应四、金融危机的治理(一)社会紧急救助1.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规定存款货币机构按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2.债务解救制度◆债务解救制度的直接目标是对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积极的援救。◆多数国家债务解救的机构主要有援助当局和资产管理公司两种形式。(1)援助当局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实行财政援助,必须要求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履行一定的程序。援助当局对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援助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援助和援助多少资金。(2)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将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接收过来,然后将这些资产打包重组成容易出售的资产形式进行出售。(二)国际社会援助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2.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3.其他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第四节金融监管一、金融监管的概念和目标◆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管理当局制定并执行若干规则和行为规范,以直接干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或间接改变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消费者的供需决策。◆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安全;(2)提高金融制度的运行效率;(3)优化金融结构。二、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有关金融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利分配的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外部监管、行业自律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其中,外部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主体,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监管的基础,而行业自律是金融监管的必要补充。1.外部监管◆外部监管一般包括监管模式和组织结构的设置。由于中央银行是主要的监管机构,因此金融监管模式基本上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相对应,分为“双线多头”模式、“一线多头”模式、高度集中的单一模式和跨国金融监管模式。◆外部监管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2.行业自律◆行业自律主要通过金融业的行业协会,以及某些金融系统的同业组织(如银行家协会、银行同业公会等)来进行。◆行业组织通过制定公约或行为规范,对其成员加强约束,同时协调各方面关系,有效地沟通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成为两者之间联系的桥梁。3.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三、主要的行业监管(一)银行业监管1.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的监管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达到既能防止过度竞争,又不损害银行经营效率的目的。2.银行日常监管◆日常监管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分析银行业务经营状况,发现银行运营中的潜在风险。◆通常的做法是设计适当的指标体系,对银行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控。目前各国监管当局所依据的监管标准是《巴塞尔协议》。3.问题银行监管◆问题银行是指:(1)出现了财务困难;(2)某些指标达不到监管标准;(3)遇到流动性困难甚至挤兑。◆问题银行监管主要包括纠正性监管、救助性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它们分别对应于银行的问题较轻、银行的问题较严重和银行经救助无效,已陷入危机三种不同的阶段。(二)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的监管内容包括:1、证券交易所的监管2、对证券发行的监管3、对证券交易的监管4、信息披露的监管(三)保险市场监管保险市场的监管内容:1、保险机构的监管2、对保险业务的监管3、重点是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四、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变革(一)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模式是指一国关于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监管法规的制度及体制安排。◆五种金融监管模式:(1)英国模式。英国是将自律组织与监管部门合并为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养老金、共同基金的监管。(2)美国模式:多头监管美国有四个监管机构:即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各州监管机构和联邦储备银行。(3)澳洲模式澳大利亚采用双峰模式,其证券及投资监察委员会负责企业融资的监管与证券的公开发行,审慎监管局负责银行与中介机构的监管,储备银行关注货币政策与金融系统的稳定。(4)法国模式法国将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分别由专业监管机构进行监管。中国目前也采用这种模式。(5)韩国模式由中央银行同时负责货币政策和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此种模式。(二)监管模式的变革◆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转变◆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成因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各国救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国的应对措施第五节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影响美国金融危机

1 / 1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