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复杂案件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每一个案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案件都具备时间要素。但却并非任何一个案件都适合绘制时间图,原因在于,仅有时间要素并不够,时间图适用于那些核心要素是时间的案件。所谓核心要素,是指事件、行为发生的时间点、或先后顺序,成为案件争议焦点或关乎案情梳理的案件。当案件要素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时,我们应该选择时间图作为基本的图表类型。或者,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当某一案件既不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的法律关系,数据也并非争议焦点时,我们一般会选择时间图呈现案件事实。那么,应该怎样绘制时间图呢?其实非常简单,在纸的中间横着或者竖着画一条线,然后在上面标注好时间和事件就可以了。以横向为例,时间图的基本构架如下:但是,如果所有时间图都仅仅按照上图构架绘制,只要案情变得复杂,我们的图表可能就会变成这样:在上述图表中,我们看不到案件的核心焦点或重要内容,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群”文字扑面而来。这样的案件事实图,无异于将案件大事记的内容强行塞入一个个方格中,对于受众理解案件事实并无益处。因此,在案情变得复杂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时间图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得复杂的案件信息能够有序、有效地在图表中进行排列。以下将介绍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方法。所谓“纵向划分”,是以横向的时间轴线图为例,对轴线上下的纵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对比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将不同类别的行为进行区分。1、合理利用纵向空间表达对比关系时间轴线的存在,能够使得一张白纸被自然而然地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个天然的空间区分,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比关系。以一起卖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例。2005年上半年至10月份,A公司的母公司与B公司就技术合作及设备购买事宜进行了磋商洽谈。随后,2005年10月23日,A公司与B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B公司向A公司出售某高精设备100台,价款共计1.87亿元。因本案买卖标的系一批高精设备,因此,双方当事人除了交付货物以及交付款项这些买卖合同基本的权利义务之外,另行约定了一些其他合同义务:对于出卖人B公司而言,需要对A公司的员工提供培训,需要帮助A公司安装调试机器设备等等;对于买受人A公司而言,需要对厂房进行施工改造,需要保证厂房内电压稳定以适应设备运行。但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买受人A公司不仅未按照合同约定对厂房进行改造,还因疏于管理,造成厂房多次停电等事故,使得出卖人B公司提供的设备无法顺利完成验收。为此,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A公司起诉要求解除合同,B公司主张继续履行。作为出卖人B公司的代理人,我们主张合同未能顺利履行的过错在A公司一方,应由其承担违约责任。这时,如果需要一张诉讼图表对本案事实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可以绘制这样一张时间轴线图:上图虽然能够将本案事实进行逐一展示,但展示的不够清晰。原因在于,上图将A公司、B公司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全部行为并行排列,使得出卖人B公司的核心主张——A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淹没在全部行为中,无法进行清晰展示。这时,我们就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轴线上下空间的方式,把A公司实际履行行为置于时间轴线的下方,与B公司的履行行为形成对比。如下图:只是把A、B两个公司的行为分置在时间轴线的上下两侧,就可以天然地起到区分两公司行为的作用。读者在看到这张图表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将两公司的行为进行对比,并对蓝色部分的A公司的违约行为进行连续地关注。时间轴线的上下两个空间除了可以用来表达两个公司的行为对比之外,还可以用来展现同一个公司的不同行为的对比。比如在如下案例中,A公司与B公司合作开发一个包括两期工程的房地产项目,双方的分工是,B公司提供土地,A公司提供资金并负责房屋建成后的销售工作。因该房地产项目分为两期,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非常详细、复杂的款项分期支付安排,包括A公司支付定金的时间、支付第一笔款项的时间,之后每笔款项按月支付的时间等等。随后,第一期项目如期完工,A公司对外销售房屋并获利。这时,因为A公司实际控制第一期房屋对外销售的回款账户,A公司擅自将部分款项从回款账户中支出。即,本案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出现了A公司一方面按月支付第二期项目建设合作款,另一方面从第一期项目回款中抽取资金的情况。随后,A、B两公司对于A公司是否按约履行付款义务发生了纠纷。这时,A公司是否违约的关键点在于,A公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及金额支付款项。这时,对于本案事实的梳理,就集中在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与实际履行的付款进度的对比。这时,我们可以绘制如下时间图:上图中,在时间轴线图的上方,我们用红色表达了按照合同约定A公司应付款项及时间;在时间轴线的下方,我们用蓝色表达了A公司实际履行的付款情况,并通过上下方的对比,集中体现了A公司未履行义务的时间及金额。可见,我们可以使用时间轴线图的上下空间表达对比关系,既可以是不同当事人之间行为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当事人的不同行为的对比。2、合理利用纵向空间进行行为分层除了表达对比关系外,当案件事实变得更加复杂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纵向空间,使各主体之间的行为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时间轴上进行分布。即对比是把时间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当这一功能不足以展现案件事实时,我们可以将时间轴在纵向上分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空间。以下面这个案件为例:1996年5月8日,某银行和某信用社行社脱钩纠纷,将信用社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当月14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区法院制作了调解书。然而,信用社始终拒绝按调解协议履行。1998年5月,银行向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7月份,法院作出执行裁定。2003年,信用社向市中院提起申诉,市中院于当年6月25日指令区法院重新审理本案。2003年12月9日,区法院作出49号判决。24日,信用社提起上诉。2004年2月3日,市中院作出15号判决。当年9月份,银行因不服15号判决,向省高院申诉。2006年12月8日,法院作出68号裁定,指令中院再审本案。看完上面这段关于案件程序性事实的描述后,相信大家的想法都是——怎么这么乱!这时,我们就需要一张案件事实图,将本案的程序事实进行梳理。在选择图表类型之前,我们先明确,本案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时我们发现,本案贯穿始终的要素就是时间,也就是说,本案图表的目的,就是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程序性事实。因此,本案应该选择时间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绘制本案的时间图呢?我们当然可以先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本案事实在时间轴线上进行逐一罗列。但这样的时间轴线图,本质上与上述文字版的案情简介没有任何区别。即对案件事实的平铺直叙,并不能使本案事实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简化。对于受众而言,本案全部程序性事实仍然是“一团乱麻”,图表并不能帮助受众对案件事实进行分类整合。这时,我们可以先按照上文论及的对比的方法,将图表所涉事实分布在时间轴的上下两侧。那么,如何分布呢?我们回到案件事实可以发现,本案事实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银行和信用社发生纠纷后,分别向各级法院启动了一些程序;其二,各级法院根据银行和信用社的申请,分别作出了一些裁判文书。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两类案件事实分布在图表的上下两侧。如此调整后,本案图表如下:可以看到,相较于平铺直叙的时间图,将案件事实分类后分置于时间轴上下两侧,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现案件事实。但此时的图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即银行和信用社作为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两者的行为未作区分;同时,省高院、市中院和基层法院的裁判行为也未作区分。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图的基础上,对时间轴线的上下空间进一步进行区分,如下图:通过上述图表,读图者能够第一时间对于本案的双方当事人(银行、信用社)和三级法院(高院、中院、基层院)的各自行为进行清晰的分类。当然,我们还可以给不同的行为类别进行颜色区分,如下:这样,我们就把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性事实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了清晰展示。综上所述,时间图的纵向空间是我们对案件事实进行对比和分层的主要阵地。当案件事实越来越复杂时,为了对案件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轴线的上下两部分空间,将不同的案件事实进行合理布局,使我们的图表在传递信息时更加清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