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寡人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拓展:君主自称一、予一人“予一人”这个自称多用于商周时期的天子,后世也有用的,不过比较少。二、寡人“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算是帝王对自己的谦称。三、孤“孤”这个自称,和“寡人”是分不开的,有个词语就叫“称孤道寡”,说的就是为人君主。“孤”的本意其实就是孤独、孤寡,对于帝王来说也是一种谦称。四、不谷这个应该算是流传比较少的。不谷,又作“不榖”,“不榖”的本意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不榖”、“不谷”。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榖”、“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这个称呼一般在先秦时代用的多五、朕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灭六国以后,天子始自称朕,只有皇帝能自称“朕”。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别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望其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籍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亚父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参乘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