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研究相关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研究意义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及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需水量持续增长。许多地区为了维系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当地地表水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超采,导致了大面积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土地沙化、水质恶化等问题,局部地区十分突出,难以为继。1998年以前,我国地下水资源采取分级、分部门管理模式,地下水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调整了部门职能分工,将地下水管理职能划入水利部,改变“多龙管水”、工作交叉、责任不清的局面。近年来,水利系统在加强地下水管理,强化地下水监测、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2002年新《水法》的颁布,确立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新《水法》确立了取水许可、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等制度,这些法律制度相继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推进了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地下水开发实行总量控制和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是《水法》等法律、法规对地下水开发做出的明确规定。对于地下水而言,实施总量控制和地下水控制水位管理是维系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政策、措施和具体的技术方法指导,这两项规定在许多地区尚未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为此,开展相关理论探讨及示范研究,摸索在不同类型地区实施两项规定的经验,对于推进全国地下水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拟在东北地区选取一个示范区,开展地下水开发总量控制及控制性水位管理示范研究,以期通过示范研究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地下水开发总量控制与控制性水位管理政策,提供示范和奠定基础。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本研究为应用性基础研究,在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重点分析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与地下水可开采量总量控制双重管理模式下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其根本目的与宗旨在于如何更合理的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地下水资源日常管理提供服务。目前关于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概念及理论在国内外尚不多见,但针对由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生态及环境问题的典型研究相对较多。如牛修俊(1998)以天津市为例研究了地层的固结特性与地面沉降临界水位控沉,认为超固结地层中地下水临界水位值是客观存在的,并可用实验资料确定其临界水位值;高长远(2000)在总结干旱地区水文地质及水文特征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干旱区水土开发中潜水位最佳埋深值;张长春等(2003)针对华北平原,确定了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的上限为防止土壤盐碱化水位,下限为地下水获得最大补给的理想水位,并给出了相应的临界水位值;张丽等(2004)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适宜地下水位区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忍耐度;张鑫(2005)等针对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梁宗仁(2006)通过对盐渍化过程的机理分析和对影响盐渍化的因素分析,提出了以积盐和洗盐平衡点作为评价浸没问题的地下水临界埋深的概念,分析了沼泽化浸没和干旱荒漠区浸没两种极端情况的浸没特点,提出了根据工程区具体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确定临界地下水位埋深的观点;马龙等(2007)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科尔沁沙地植被生态型及典型样带调查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植物生态型与地下水位埋深及土壤含水率的定量关系;孙才志等(2007)对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界定了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分类及其特征,论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原则、依据及地下水生态调控量的计算方法,其中地下水生态调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通过设置两种情景,构建了两套地下水生态标准,计算出地下水生态调控量。荣丽杉等(2009)从合理地下水生态水位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各类估算合理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分析应急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埋深与胡杨样枝生长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合理地下水生态水位埋深为4~6m;金晓媚等(2009)借助遥感方法,结合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我国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及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国外针对地下水特征水位的研究主要有:vanetc(2006)研究了地下水位抬升情况下含水层矿物质及不同植被的影响规律,及土壤养分(C、N、P等)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种植提供了依据;Ahmadietc(2007)利用kriging和cokriging方法计算评价了在不在气候条件(干旱、湿润及正常)下平原区地下水的适宜埋深值,为应对未来不同气候变异条件下的地下水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Gundogduetc(2007)研究了土耳其西北部农灌区地下水灌溉系统中地下水位对水盐平衡及植被生长的响应关系;Subbaetc(2007)利用水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印度Guntur地区地下水中盐分的控制性关键因素,为农业灌溉、地下水供水等提供了依据。总之,通过上述国内外研究发现,目前针对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系列理念分析还不完善。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位对地下水水盐平衡、地下水生态、地下水地质环境问题、植被生长、海方入侵等特定问题开展了部分研究,提出了部分地下水临界水位或生态水位的概念及确定方法。相应的成果对地下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尤其是结合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总量控制方式与地下水位相结合的双重管理基本没有太多的涉及。因此,为了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能够进行合理的管理及指导,有必要对上述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特定环境下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基于控制性关键水位与总量控制的管理模式,为管理部门科学与合理决策提供支撑与服务。参考文献:[1]I.S.BABIKER,M.A.MOHAMED,T.HIYAMA,etal.AGIS-basedDRASTICmodelforassessingaquifervulnerabilityinKakamigaharaHeights,GifuPrefecture,centralJapan.[J].SciTotalEnviron,2005,345(1-3):127-140.[2]S.H.AHMADI,A.SEDGHAMIZ.Applicationandevaluationofkrigingandcokrigingmethodsongroundwaterdepthmapping.[J].EnvironMonitAssess,2007.[3]A.JAMRAH,A.AL-FUTAISI,N.RAJMOHAN,etal.AssessmentofgroundwatervulnerabilityinthecoastalregionofOmanusingDRASTICindexmethodinGISenvironment.[J].EnvironMonitAssess,2007.[4]H.L.XU,M.YE,J.M.LI.ChangesingroundwaterlevelsandtheresponseofnaturalvegetationtotransferofwatertothelowerreachesoftheTarimRiver.[J].JEnvironSci(China),2007,19(10):1199-1207.[5]K.S.GUNDOGDU,S.T.ASLAN.Effectsofirrigationsystemmanagementturnoveronwatertabledepthandsalinityofgroundwater.[J].JEnvironBiol,2007,28(2Suppl):455-459.[6]R.N.SUBBA.FactorscontrollingthesalinityingroundwaterinpartsofGunturdistrict,AndhraPradesh,India.[J].EnvironMonitAssess,2007.[7]H.F.LEE,D.D.ZHANG.Perceivingland-degradingactivitiesfromthelayperspectiveinnorthernChina.[J].EnvironManage,2005,36(5):711-725.[8]B.P.VAN,A.OOSTHOEK,R.BROEKMAN,etal.Raisinggroundwaterdifferentiallyaffectsmineralizationandplantspeciesabundanceinduneslacks.[J].EcolAppl,2006,16(5):1785-1795.[9]R.Jansson,H.Laudon,E.Johansson,etal.Theimportanceofgroundwaterdischargeforplantspeciesnumberinriparianzones.[J].Ecology,2007,88(1):131-139.[10]H.XU,M.YE,Y.SONG,etal.ThenaturalvegetationresponsestothegroundwaterchangeresultingfromecologicalwaterconveyancestothelowerTarimRiver.[J].EnvironMonitAssess,2007,131(1-3):37-48.[11]A.LEONE,M.N.RIPA,V.URICCHIO,etal.VulnerabilityandriskevaluationofagriculturalnitrogenpollutionforHungary'smainaquiferusingDRASTICandGLEAMSmodels.[J].JEnvironManage,2007.[12]亢连强,齐学斌,马耀光,等.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95-100.[13]张光辉,费宇红,杨丽芝,等.地下水补给与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特征:以京津以南河北平原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31(6):879-884.[14]周卉,熊巨华,戚红祥.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01(01).[15]梁宗仁.地下水浸没临界埋深问题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05).[16]梁昌俊.地下水位上升对附加应力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5(08).[17]鲍艳,李耀辉,陈仁升,等.地下水位下降对区域气候影响的虚拟试验[J].干旱区研究,2007,24(4).[18]郑丹,陈亚宁,王忠运.干旱区天然植被恢复的合理生态水位研究综述[J].[19]周训,阮传侠,方斌,等.海潮及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拟合与预测[J].勘察科学技术,2006.[20]张鑫,盖美.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1):85-88.[21]金晓媚,刘金韬.黑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与植被生长的关系[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9(1):1-4.[22]张长春,邵景力,李慈君,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3):323-326.[23]马龙,刘廷玺.科尔沁沙地植物生态型与地下水位及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J].中国沙漠,2007,27(3):391-396.[24]孙才志,刘玉兰,杨俊.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4):15-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