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共11页,第页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张宗麟所著__《幼稚园的社会》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2.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____价值问题________,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___社会认知能力_________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幼儿的__自我中心思维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5.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____对他人的行为_______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___;新行为__________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6.根据____时代性原则______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7._交往___________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以德养性、童蒙养正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10.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11.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___游戏规则_________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___有同情心________;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___有初步的责任感__________;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3._陶冶法___________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14.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_以人为本的理念___________、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__积极价值;社会性发展__________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16._____社会适应能力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17.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___情感自主性_________的发展。18.___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1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20.___讨论法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21.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自主互动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____生成性_________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22.__社会化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2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______早期经验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24.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2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安全型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26.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价值性;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合宜性__________。27.__参观法__________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28.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情感__________三个维度。29.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人格陶冶;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渗透性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3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__促进作用__________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_____实际成效______的判断。31.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可扩充性_________。(二)简答题共11页,第页2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2.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共情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共情训练。运用共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1)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2)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以唤起学前儿童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共鸣。(3)共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学前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共情或具有自然而然的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因此,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仅能理解生病小朋友的痛苦感受,更能自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师的情绪对学前儿童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加入到共情的情境中,会极大地感染他们。反之学前儿童会产生疑惑和矛盾,不利于共情的发生。3.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此外,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这一方面发挥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进行活动,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接受大家的建议。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的是,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4.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5.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问题应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指导目的是要使幼儿某种行为增加,一般采用正强化法,或者使行为增加的间歇强化法等;而要使行为减少,可使用消除法或使行为减少的间歇强化法等。(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如某些个性内向的幼儿,生来就胆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