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部分1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第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第二,要考虑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三,要考虑个体差异,包括对物体的感知、经验、判断推理的水平、情感、意志、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论述题试阐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要素1.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幼儿而起作用,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第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第二,要考虑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三,要考虑个体差异,包括对物体的感知、经验、判断推理的水平、情感、意志、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班关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3简述教学过程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1.学习过程:指幼儿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3.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幼儿教育情境中幼儿认知能力和技能发展、游戏和活动发展、品德形成等方面的规律,揭示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2.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3.以幼儿教育心理学促进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发展。5.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幼儿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人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3)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2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目的性逐渐增强。(2)持续时间逐渐延长。(3)概括性逐渐增强。(4)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3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3)注意范围较小。4.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幼儿记忆的特点主要有:(1)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2)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3)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5.幼儿想象力的发展:1)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3)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6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2)情绪控制能力较差。(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7、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四)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二、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从前运算到具体运算,再到形式运算的过渡,在不同个体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学科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8、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l.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础。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该阶段的任入务是培养勤奋感。此时期,大多儿童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它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9简述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随班就读。二是普通班加巡回辅导。三是普通班加资源教室。四是设置特殊班。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学习产生的三个基本特征?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产生的特征有: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2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2),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态度。5.运动技能的学习;又称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等。4斯金纳的新行为塑造法链式塑造的步骤是什么?1.链式塑造: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其步骤如下:(1)终点行为:选择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2)起点行为:了解学生目前能做到什么。(3)步调划分: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起点行为达到终点行为,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4)即时反馈:对学生的每一步都给予反馈,学习任务越难,需要的反馈就越多。2.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四)程序教学: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斯金纳是当代心理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的研究局限在实验室中动物的简单学习上,缺乏对人的高级学习活动的探讨,而且他只研究外显行为,避免涉及有机体的内部状态,在这两点上他与华生等行为主义者有着同样的缺陷。5、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1)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学习者就可以把事物作为更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5)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6.试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美国奥苏贝尔也重视认知结构,但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学习进行研究。7.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及条件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第四章幼儿游戏活动1游戏的认知动力说:三、认知动力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同化说。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部分21.练习游戏(0~2岁)。也叫感觉运动游戏,是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形式。2.象征性游戏(2~7岁)。在游戏中,幼儿的象征活动主要表现在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3.规则游戏(7~1l、12岁)。规则游戏的发展,标志着游戏逐失去了具体的象征性的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这时的游戏以一些有规则的竞赛性游戏为主,如下棋、打球等。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一)社会性:游戏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二)虚构性:游戏虽然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不是真实生活本身,是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是借助想象来进行(三)自由性:在游戏中没有强制性,幼儿做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四)愉悦性: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往往被游戏的过程所吸引,而不去追求游戏以外的其他目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没有心里压力,因此游戏中总带有与愉快的情绪体验。3.游戏对幼儿有哪些教育作用?(一)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三)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四)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4.游戏有哪些种类?一、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将幼儿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二、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一)功能游戏。(二)建筑游戏(三)假装游戏。(四)规则游戏三、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六种:1.无所用心游戏;2.单独游戏;3.旁观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5、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一)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首先,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其次,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保持在30~50分钟;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应基本均等。最后,应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使三种游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保证幼儿生动活泼地成长。(二)科学布置游戏空间: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