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史学复习资料重点-1,p.574.前寒武纪末裸露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Fauna):震旦纪晚期出现的,由多门类,低等,无骨骼的印痕化石组成的动物群称之为裸露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包括:海绵类(毛森海绵)、海腮纲(伦吉虫)、环节动物(狄氏虫)、蠕虫类(皱节虫)、水母类(环轮水母)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生物。重点-2早期生物演化的7大事件7、澄江动物群:Cm1,筇竹寺阶,5.32亿年,生物大爆发;6、小壳化石:Cm1早期(梅树村阶,5.42亿年);5、裸露动物群:Z(6.3亿年);4、真核生物:美国贝克泉组,13-14亿年;3、真核生物?:加拿大甘弗林组,19.5-20亿年;2、原核生物:丰富:南非特兰斯瓦群:23亿年;出现:澳大利亚无花果树群,34—35亿;1、化学化石:格陵兰,38亿年;重点-3,p.64.华北陆核的形成过程:地层逐渐增厚,分布范围的逐步扩大,构造的叠加使地壳厚度剧增;壳熔花岗岩的大量出现,不仅使地壳增厚,而且使其分布面积向周边扩张;变质作用使地壳进一步固结和均一化;沉积作用可使硅铝陆壳加厚与扩大;总之,地壳增生是太古宙不同地质事件叠加的结果,华北太古宙的演化是一部硅铝壳(古陆)逐步增厚和扩大的历史。太古代末期,华北地区形成的初具规模硅铝壳(华北地台的雏形),华北陆核。陆核的概念:太古宙末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硅铝质刚性块体。重点-4.华北板块(地台)形成重要阶段Pt2+3末,蓟县抬升,8亿年,地台形成Pt1末,吕梁运动,18亿年,原地台形成Pt1原地台形成Ar末,阜平运动,29亿年,陆核形成(Ar末,五台运动,25亿年,陆核形成)Ar陆核形成重点-5,PZ1主要地史特征教材,p.971生物界史,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比、生态分异、生物分区);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绝灭(massextinction)事件。2沉积史,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Gondwana)大陆发育冰川。3构造史,属加里东(Caledonian)构造阶段,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上陆)。重点-6.教材,p.103CambrianlifeTwomajorevolutionaryeventsatthebeginningoftheCambrian.RapidincreaseinthenumberandtypesofPhyla:Brachiopoda,Mollusca,Arthropoda,Echinodermata,Vertebrata,MostmajorPhylafoundtodayevolvedduringtheCambrian;SmallShellyFauna;ChengjiangFauna;BurgessShaleFossils.小壳动物群(小壳化石)(SmallShellyFauna、Fossils)(p.103):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重点-7.p.1032澄江动物群/ChengjiangFauna澄江动物群: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530Ma),继小壳动物群(梅树村期,542Ma)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水母、节肢、鳃叶、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至2005年已描述160属,187多种。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侯先光,1985),寄主地层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其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科学发现之一。重点-8,生物相的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相-Biofacies生物相和生物区系(p.48+p.104)生物相(biofacies)是一类或几类生物的组合(生物群)。不同的生物相反映不同的环境。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沉积相、岩相、生物相,广义和狭义)。浮游相(笔名相)、壳相、底栖相(礁相)、混合相。浮游相,planktonicbiofacies:代表较深水、静水、还原条件。笔名相(黑色笔石页岩相)。生物相-浮游相生物—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共生岩石类型—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分布区—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实例—晚奥陶世五峰组的笔石页岩相笔名相(黑色笔石页岩相):笔石多营漂浮生活,分布广。出现在还原条件的较深海、滞流海。化石丰富,保存完整,黑色笔石页岩相。壳相(底栖相),shelly(benthic)biofacies:在滨海、浅海带,底栖(介壳)生物十分发育,与浅水沉积物一起形成壳相。以碳酸盐为主时称为介壳灰岩相(珊瑚礁灰岩相)。在滨岸带可形成介壳滩。珊瑚、苔藓虫、层孔虫等可形成生物礁或生物滩。混合相:在浅海区,浮游生物死后下沉,与底栖生物共同保存。生物相-底栖相(壳相)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台地区;实例—上扬子浅海早志留世石牛栏组。生物相-礁相,reefbiofacies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沉积环境:温暖、清澈的浅海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岩性:礁灰岩重点-9,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张夏-唐山剖面的地史特征)教材,p.111三叶虫Trilobite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中、晚寒武世—有浮游球接子类晚寒武世:头鞍前边缘窄,尾板宽大,尾刺发育中寒武世:以褶夹虫目为主(头鞍截锥形,具平直的眼脊和较小的尾板)早寒武世: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头大、尾小、分节多)横向变化及古地理华北地区寒武纪时是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梅树村期和筇竹寺期全区均无沉积,沧浪铺早期开始从南侧秦岭海槽逐步向北海侵。最早遭受海侵的是淮南、豫西一带,并经西安、陇县直达银川、贺兰山地区。横向变化及古地理(LateralChangeandPalaeogeography中寒武世毛庄期、徐庄期海侵继续延伸到吕梁山。西部贺兰山一带的海水亦向东扩大到鄂尔多斯中部。华北古陆进一步缩小。张夏期是最大海侵期,古陆仅剩下陕北和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东胜地区,其余均为稳定浅海碳酸盐沉积。横向变化及古地理(LateralChangeandPalaeogeography晚寒武世华北地区南部淮南、豫西和晋南一带开始上升,形成这一地区以白云岩为主的滨海潮上带沉积(三山子组)。从崮山期起白云岩层位由南向北升高。北部燕辽地区相对下降,海水变浅,为滨浅海灰岩沉积。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奥陶纪。重点-10:Pz2地史最主要特征,p.138-139.Pz2:165Ma生物史: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形成最早的森林、昆虫和煤;原始爬行类逐渐征服大陆;F-F,P-T之交大绝灭。沉积史:全球C-P冰川;陆相沉积开始发育;铁和铝风化矿床;膏、油气和煤构造史:经向Pangea大陆的形成重点-11:Pz2陆生脊椎动物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p.138Pz2ContinentalVertebrates重点-12:Pz2陆生植物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p.141重点-13:“象州型”和“南丹型”的古地理分布及其沉积特征,p.150.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南丹型和象州型)“象州型”和“南丹型”组成华南台槽型古地理格局。“象州型”以台地碳酸岩盐为主,生物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珊瑚、层孔虫、苔藓虫等底栖生物繁盛为特征,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类、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和复体四射珊瑚形成生物礁,反映了“象州型”沉积形成于清水、浅水、动荡水、富氧的碳酸盐岩台地条件。代地层:3统。岩石地层:8组。沉积分析:剖面位于象州一带,代表正常滨浅海,即“象州型”沉积。D/C平行不整合,示D3末升出海面融县组:白云质灰岩,气候炎热,化石稀少海水盐度较高,属于炎热干燥浅海。榴江组:含硅质岩、锰等,含棱角石,浅海碳酸盐台地较深水。应堂组、东岗岭组:正常滨浅海。四排组:为泥质碳酸盐相,浅海。郁江组:海侵扩大,生物繁盛,代表温暖的正常浅海环境。那高岭组:细碎屑岩夹灰岩,腕足、珊瑚,碳酸盐增多,反映了海侵扩大,代表滨浅海。莲花山组:与Cm2呈角度不整合(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以紫红色碎屑岩。交错层理。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腕足类Lingula等。反映河湖-滨海环境。象州型”和“南丹型”组成华南台槽型古地理格局。“南丹型”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的断槽,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以桂西北罗富剖面为代表。下统以碎屑岩为主,有腕足、珊瑚等,说明此时分异不明显,下统上部为暗色泥岩,仅有竹节石等游泳生物,说明同沉积拉张裂陷开始活动,中、上泥盆统均以黑色泥岩、泥灰岩和硅质岩为特色,有菊石、竹节石及盲眼三叶虫,代表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沉积。重点-14:Mz最主要的地史特征重点-15:EEL动物群淡水湖生生物组合—EEL动物群Ephemeropsis-Eosestheria-Lycoptera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时代J3重点-16:印支运动的概念和印支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印支运动的概念:印支运动由黄汲清1945年命名,发生在三叠纪的构造运动为广义印支运动,发生在三叠纪末期的构造运动为狭义印支运动,影响范围主要是在中国和东亚地区,使联合古陆的最后形成。印支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板块拼合—形成印支褶皱带、秦岭褶皱带、三江褶皱带等,中国几大板块基本拼合的进一步增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环太平洋带开始发育。重点-17:燕山运动的概念和燕山运动的影响。燕山运动的概念: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6年命名,发生在JK的构造运动为广义燕山运动,发生在K末期的构造运动为狭义燕山运动,影响范围主要是在中国和东亚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太平洋构造带的形成和较大规模岩浆活动。燕山运动对中国的影响:JK的构造运动为太平洋运动(燕山运动),使联合古陆开始开裂,形成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新海洋,太平洋海底的地质记录为J,板块的俯冲、挤压导致亚洲东部、美洲西部发生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在中国东部,燕山一期运动发生在J2晚期,燕山二期发生在K1中期,燕山三期发生在K2晚期。重要的岩浆活动有两期(170-140Ma,130-90Ma),形成许多铜、铅、锌、钼、锡、铁矿等(如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了中国东部近海(环太平洋)陆相油气盆地群。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1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2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形成松辽、华北、江汉盆地。3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4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