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自由化下中国国有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姓名:王航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段宏20080401金融自由化下中国国有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作者:王航宇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贾俐贞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2005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承认《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按照承诺有义务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应该说,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必然选择,是被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条硬道理。但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就会自动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好管制与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在研究中主要使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大量国际和国内学术界最新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自由化理论,考察其科学性,并通过金融自由化实践对各种流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实证,从而鉴别各流派的适用性,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直面中国金融改革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对于促进金融自由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金融开放的实践都将产生积极作用。该文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这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以宏观经济变量来衡量的技术性增长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金融自由,各个国家包括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都是有条件的自由;盲目自由化、急于自由化只会带来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该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第1章绪论之后,第2章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试图对金融自由化理论各流派作出初步评价。该章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的早期文献进行了初步梳理,尤其是对熊比特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了综述;该章以主要篇幅重点综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对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说和肖的债务中介观进行了评述,并且对金融深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作了初步的介绍;最后,该章介绍了新结构主义和金融约束等理论,对所有金融自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评估,评价了其学术贡献,并对其内在缺陷以及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因此,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它既可以为研究中国金融开放提供理论铺垫,也可从文献综述中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理论进行总结、比较和得到启迪。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3章对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系列成功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通过研究,该文发现金融自由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差距不但没有因为金融自由化而减小,反而还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处于劣势,面临尴尬选择:如果不继续进行开放,则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会更被动,被世界经济潮流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果进行开放,却又由于一系列的改革挫折而无法准确把握好今后的实施战略。对于这种两难选择,发展中国家所能做的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坚决地顺着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走下去,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第三部分是对策研究。研究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战略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第4章对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进行了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判断,得出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已经不是从零开始,已经走过了金融自由化的一段历程。但作为渐进式改革成功典范的中国来讲,前期的改革并没有为今后的改革提前买单,而是留下了不少埋伏。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有突破长期形成的金融抑制,走向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方向,才能有效克服金融抑制带来的效率损失,实现金融业的更好发展。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中国引入开放经济这一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新增变量,起步不久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上修正原有金融改革路径,加快发展,才能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最优安排。第5章是该文的落脚点,研究了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需要进一步讨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根据研究需要和逻辑推论,该文主要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困扰改革进程的问题,又是在金融改革深化阶段必须攻克的难题。该文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纳为:①明确一个概念。金融自由化是以制度调整为切入点的各国(和地区)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求各国突破传统的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资源。其核心包括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即废除对利率和信贷配置的管制)和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即消除资本管制和外汇兑换限制)。②提出一个模型。论文在对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脆弱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理论与政策、管理与操作、经验与教训、国外案例与我国现实等层面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系统分析了有关问题。在归纳出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的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模型。③提出中国金融开放要实现战略性转变。对中国金融开放实践和开放战略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有价值的分析,提出我国金融开放要实现战略性转变,并在针对入世后金融开放进程的阶段性飞跃的特点需要采取的建设性的、稳健的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等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期刊论文刘毅.申洪汭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财经研究2002,28(9)本文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常用的度量方法,首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证明了它的有效性.3.学位论文沈悦金融自由化:理论、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发展2003如果仔细阅读WTO关于金融业开放的规则和章程,我们并不能直接找到关于金融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等术语,更不存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时间表.但这些潜藏在正式条文背后的关键问题却始终现实地存在着,成为许多条款的预设前提.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辩证关系出发,对于已经作为WTO成员国的中国来讲,不管主动或被动,当我们引入全球化这一新增变量后,首先必须面对金融自由化.为了能够在全球化中争取主动,我们必须首先成功推进金融自由化.该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研究的,试图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学习、国际经验的比较,为中国成功推进金融自由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实证,解决中国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必然选择和特殊逻辑顺序、最优模型及具体推进过程中应进一步讨论的关键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该文首先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并对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方式、顺序、效应、条件及实施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此为该文研究中国金融自由化问题提供理论铺垫.然后,比较研究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并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文重点研究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特殊次序与逻辑选择.首先对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基本判断,提出由市场化向自由化推进的几个原则,并从全球角度分析,指出当我们直面金融全球化时,作为全球化的前提,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对中国向金融自由化推进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4.期刊论文易文斐.丁丹.YiWenfei.DingDan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和分析-上海金融2007,(7)本文回顾了有关金融自由化的相关文献和定义,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结合其影响程度分别赋值,得到了衡量金融自由化程度的8个指标序列,再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将这8个指标整合成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5.学位论文王秀珍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2003该文以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生成机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推动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动力、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与收益、金融自由化的序列安排以及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教训,并对中国如何顺利实施金融自由化战略提出几点建议.该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考察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自由化,说明金融自由化是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章主要考察金融风险,说明金融风险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防范金融危机发生,才能确保金融安全.第三章主要考察分析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与收益,指出金融自由化利大于弊,应实行金融自由化.第四章主要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指出金融自由化序列最优安排方案.第五章和第六章转入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将前四章的结论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第五章主要考察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实践,指出中国金融在内外两股强流的冲击下,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金融自由化.第六章围绕入世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协调与平衡问题,指出中国金融自由化只有在不断加强宏观金融政策,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走渐进式金融自由化道路才能确保金融安全,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该文的主要观点与主要结论构成了该文的创新点:(1)、理论上,该文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金融自由化的净效应,并由此得出金融自由化收益大于风险,提倡实施金融自由化战略.同时,借鉴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得出金融自由化序列最优安排.即在国内实质经济体系、国内金融体系和对外金融体系之间存在着自由化的顺序关系.国内实质经济体系的自由化改革步伐应该快于国内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而国内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步伐应该快于金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步伐.(2)、在实践上,就中国而言,该文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应紧密地与国内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相适应,完善和实施协调的宏观金融政策,使其在综合平衡与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构筑与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走渐进式金融自由化道路,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牢牢把握对关键环节的控制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服务业开放、谨慎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6.期刊论文李雪飞.LIXuefei拉美国家金融自由化历程及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z1)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放松利率、汇率和管制,通过利率水平反映储蓄的稀缺性和刺激储蓄,提高投资收益率.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为新自由主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种观点只看到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样会造成金融效率的损失.按照其改革思路实施的激进式金融自由化以及休克疗法,最终均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因此,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才是目的.稳步实施金融自由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7.学位论文胡芸金融自由化效应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选择2003金融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混业经营、利率自由化、资本帐户自由化能够带来诸多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是,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面利刃,把握得不好,可能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涉及到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和金融自由化的时机、速度、措施等问题,更涉及到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问题.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是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体.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否定金融监管的基础,相反还强化了金融监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如何把握好金融监管的度,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成本和收益是监管的核心问题.只有具备了宏观经济稳定、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既有危弱性的化解等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