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部分)1.关于文化的解释。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些其他的能力和习惯。”---2.关于文化,我国大学问家胡适认为“文化就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事物”。-------3.“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的。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现、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发现、创造价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4.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而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揭示:早在远古时期,湖湘地区就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都能与中原文化争妍斗艳,不少成就独步领先。---5.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也揭示:直到唐宋时期,湖湘地区才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接近中原文化的发展水平。----6.长江流域文明同样是中华文明之源。湖湘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楚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7.古代湖湘特别盛行建立在想象与虚拟超自然力量之上的巫风巫术,体现农耕社会原始信仰和行为特征的傩文化延续至今。---8.在长期威压重逼的生存环境中,湖南人养成了剽疾顽悍、任侠尚气的性格,形成了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民风。---9.从屈原的《怀沙》到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向何处去》,从王夫之深奥的“太极”探索到周敦颐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体系,都充满了求真的勇气与睿智。----10.湖湘四典——《怀沙》、《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爱莲说》,从世界与自我、社会与人生、向内与向外、大我与小我、执著与超脱等多个维度,抒兼济之志,述独善之怀,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已经具有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普世价值。---11.周敦颐以强烈的经世精神写下了《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等一系列针对时政急务补阙救弊的策文。--12.魏源为了“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撰成《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他还博采自清以来“切于事”、“合于今”的文章,辑成《海国图志》。---13.从湖湘文化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施为看,求变趋新是其重要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14.在特定的厉史、地域条件下形成的湖湘文化既有独特优势和卓越品格,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15.湖南省居南部中央,位于长江中游南面。因大部分区域在洞庭湖以南,所以称湖南。又因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白西南向东北流贯全境,简称“湘”。--16.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湖南纳入楚国版图,当系湖南行政区划制度萌芽。可知,湖南是最早实行行政区划制度的地区之一。--17.周朝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18.秦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19.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和江州。---20东晋时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21.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22.在清朝,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行省南北分治后,湖南独立建省。--23.宋太宗朝设道,湖南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和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宋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24.湖南地处祖国内陆,自古交通闭塞,交往不便,被称之为“四塞之省”。--25.湖南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南部为武陵——雪峰山脉,西部为五岭(统称为“南岭”)山脉,东部为幕阜——罗霄山脉,山蛉相连,地势高峻,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只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26.魏源编成《皇朝经世文编》,并在此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27.东汉时期湖南耒阳人蔡伦改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国时期零陵人黄盖是蜀国后期的杰出政治家,被诸葛亮誉为“死节之臣”、“社稷之器”。()28.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第一家近代军丁厂——内军械所,稍后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在江南机器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引进国外人才,1873年选拔第一批留学生出国。他还促进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堪称中国近代化和“洋务运动”的创始人。-----29.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探索宇宙万物演化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儒家道德具有终极意义,契合宇宙之道。-----30.唐代“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学生通过考试可以逐舍上升。湖南由此形成了“潭州三学”的升级体制。所谓“潭州三学”,即州学生月试后分高者可升人长沙湘西学院,湘西学院生徒分高者可升人岳麓书院。------31.长沙岳麓书院因位于长沙城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岳麓山下而得名,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31.距今约6500年前,湖南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大溪文化阶段。大溪文化遗址在湖南最集中的地区是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西北边缘地带。---32.史前时期湖南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区域,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苗蛮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土壤和根基。---33.楚文化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长江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4.楚人不仅与湖南的原住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创造了新兴的封建制度文化和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精神文化。---35.春秋战国时,湖南的原住民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呈现出多神崇拜的特点,楚人的入湘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湖南原住民的宗教与楚人带人的宗教、神话相互影响、融合,构成了春秋战国时独具湖南特色的宗教与神话。---36.中原文化主要通过王朝的统治与教化、贬官和流寓文人、移民和战争等方面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产生和形成。---37.宋代广德二年(764),中央在衡州设立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这就是“湖南”之名的由来。----38.湖南的行政区域至唐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39.湖南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不仅使中原文化的制度、礼仪、风俗、习惯等直接影响着湖南的本土居民,也为湖南本土的文化保留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特色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支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40.中国历代被贬到湖南地区的官员不计其数,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屈原、贾谊、柳宗元、刘禹锡等。此外还有李白、杜甫、韩愈、秦观、辛弃疾、朱熹、王明阳等文人曾流寓湖南,他们也促进了中原文化和湖南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1.中国历代被贬到湖南地区的官员不计其数,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有李白、杜甫、韩愈、秦观、辛弃疾、朱熹、王阳明等。此外还有屈原、贾谊、柳宗元、刘禹锡等文人曾流寓湖南,他们也促进了中原文化和湖南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2.贾谊开创的楚辞,不仅打破了《诗经》的诗歌体例,对后来的汉赋以及五言诗、七言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湖湘文学的基础。----43.柳宗元在湖南任内的活动和著述,政治见解及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辞赋《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等,对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4.贾谊辞赋在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鹏鸟赋》是汉代第一篇散体赋,对后来散体大赋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45.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贬官文化典型代表人物。他被贬湖南永州后写下的“永州八记”,不仅描绘了永州优美的山水,还把自己的忧愤心情寄情于景,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46.在永州10年间,刘禹锡创造了辉煌的文学业绩,在散文、诗歌、寓言、游记、杂文、小说、辞赋以及文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共留下六百多篇作品,使之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47.柳宗元在湖南期间所写的《天问》中,明确提出了“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命题,不仅在天人关系观中独树一帜,也对湖湘学风与士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8.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移民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纵观中国历史,移民主要是因战争或国家行为产生的。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以中原汉族南迁最具规模,影响最大,对其他区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49.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五星占》与《天文气象杂占》则具体地描述了金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动态等情况,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50.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介绍了283个古医方和医疗方法,计有103个疾病名称、247种药物名称,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51.东汉后期,随着《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湖湘医学有了标志性成就。52.1897年,在湖南总督陈宝箴的支持下,湖南建立了时务学堂,成为湖南新政的一个核心机关。此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又在陈宝箴的支持下创办南学会、《湘报》和浏阳群荫学会。-----53.道家在秦汉时期就已对湖南地区的文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以后道教在湖湘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幅古地图,说明当时湖南天文学与地理学已发展到较高水平。-----54.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长沙麓山寺,建于西晋初年。-----55.东晋罗含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56.黄兴先后翻译了《日本宪法分、《国际私法》等有关国家制度和法律的著作,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57.隋唐时期,湖南还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之始,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58.南北朝时期,以湖湘学派的崛起为标志,湖湘文化走向成熟,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59.南宋时期,北方的广大疆域沦入金人之手,一直居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北方的地位开始下降,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崛起,此时南方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北方,湖南更是成为南宋王朝所倚重的重要地区。-----60.唐代是湖湘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其标志是湖湘学派的崛起。------61.与先秦儒学和汉唐儒学相比,湖湘学者们不仅是从社会政治或者生活实践的角度大量地讨论儒家伦理问题,而且是把这一切置于“性与天道”的宇宙论、世界观的哲学角度来考虑,使先秦以来的儒学发展成一种更为精深、具有系统性的学说,重新获得了生命力。-----62.理学奠基人王夫之的《太极图说》与《通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本体系。------63.湖湘学者们在吸收和批判佛、道的宇宙论及思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诠释儒家经典,重建儒学体系,重振儒家信仰,创立理学,形成湖湘学派,为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64.“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濂溪”是指朱熹。------65.流寓而定居湖南成为“湖南人”(原籍福建)的朱熹,开创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以理学为学术特征、内圣外王并重并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湖湘学统,成为“湖湘学派”的奠基者。------66.名列天下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在宋代引领着全国书院的发展,使湖湘士人获得了文化的自信,为湖湘文化和湖湘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7.王学(王阳明学说)在湖南传播的结果是与湖湘学融合,最终使得湖湘学和王学都得到了改造,同时,王学在湖南的传播对于后来王夫之学术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68.明中期民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便一改而为“湖南熟,天下足”,说明清代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69.明清之际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阶段,湖湘学人谭嗣同是这个阶段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是湖湘理学的继承者,他承传了两宋形成的理学型文化,并对理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是促进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