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读书报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高层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多,地基不均匀沉降是高层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造成影响。随着时间的积累,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建筑物结构开裂,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严重的会造成建筑安全事故,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软土地基上的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与使用质量,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从建筑施工准备时做好地质勘查,采用有效的方式做好加固处理,确保地质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除了地基问题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造成地基沉降,因此需要加强地基沉降的管理,做好综合处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人为原因1、人员失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勘探过程中不是认认真真地采集准确的信息,从而造成在以后的施工建设中无法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地基方式建设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对于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准确地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对处理后的部分场地和没有经过处理的场地之间的差异忽视,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房屋建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房屋构件前后距离较小忽视,导致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无法协调。2、勘探失误勘探资料的不完整,不正确是各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它是建筑施工的第一个步骤,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失误,那么会直接导致后面的施工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在勘探的过程中,勘探人员往往过分依赖往年的勘探资料,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是在城乡的交界处,这些位置往往只有很少的勘探资料,而这些建筑物是一些住宅小区,由于开发商的项目多、开发区域增加等方面的原因,对于勘探资料,有些开发商根本无暇顾及,所以这就直接的造成了勘探人员制作的地质剖析图不具有连续性和可靠性,而对于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有些勘探人员根本无法全面有效的去反馈。3、地基处理措施失误对于地基的处理方法,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也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式方法,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压密注浆、粉喷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和振冲成孔灌注桩等,而这些方法往往有一定的缺陷性,如难度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些就要求在处理地基的过程中施工队伍要具有一定的施工能力,并且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错误地以为有问题的场地不用处理的话,就会对以后的建筑埋下隐患。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4、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失误当建筑物竣工后,往往要进行沉降观测,以便确定施工达到的预期效果。一些施工单位将水准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内的建筑物、电线杆或其他物体上,而对于后期的复测更是没有按时进行,这些直接导致观测数据的不可靠性、不准确性。而且有些观察人员的观测设备由于多年的反复使用,导致设备老化,无法达到应有的准度和精度。在现在,由于建筑施工体制的不完善,建筑施工后的观测没有相应的观损单位,造成了名义上建筑物竣工后有观测工作,而实际上这项工作却没有如期的进行。这些都会对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1、确保勘察报告真实性,做好地基处理在建筑施工前,需要确保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于场地条件、场地地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地基的承载力能否满足建筑的需求。如果建筑地基属于软土地基,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合理的选择排水固结法、加筋法、高压喷射法等方法,加强地基强度,确保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满足地基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对于已建成建筑结构的,可以采取静压灌浆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使灌浆向地基外侧进行均匀扩散,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为了确保地基勘察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提供合理的指导,需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地质勘察机构,确保钻探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建筑结构设计为了提升地基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地基条件,合理的设计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的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从而减少对地基的压力,防治不均匀沉降,同时确保建筑各处对于地基的荷载相对均匀,避免结构复杂产生不均匀沉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结构简单合理,设计的建筑物应该力求简单,立面高差不应该相差较大,平面开头应力应该简单,避免转角设计,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除了结构之外,建筑的自重应该尽量减轻,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能够减轻建筑自重,从而减轻不均匀沉降。2)减少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控制变形值,采用比较大的基础底面积能够减少基底的附加压力,从而减少了沉降量,在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限值以内进行计算,以确保基础沉降量与偏心距的计算在规范内,采用不同的基底附加压力能够降低沉降差异,从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率。3)设置沉降缝,对于结构较长的建筑结构进行施工时,将建筑物分为各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之间设置沉降缝,对于层高差以及荷载明显不同的需要在转折处设置施工缝。相邻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确保各单元的沉降不相互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相邻建筑物的影响,避免因为距离较近引发的应力叠加。4)适当调整建筑标高,建筑单元的标高会随着不断的沉降而改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标高能够确保设计更加合理。3、加强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工程图纸交接基坑开挖时尽量避免扰动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mm左右的土,如果发生扰动应该进行回填夯实。建筑施工应该先施工高、重部分,使其有一定的沉降后再施工轻、低部分,能够减少一部分的沉降差,确保施工衬砌结构满足结构需求。对于重点建筑,应该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合理的观测直到下沉稳定为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技术1、换土垫层法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地基浅层软土挖除,然后用高强度、低压缩性且无侵蚀性的材料进行换填,并分层夯实,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部分沉降,有效地消除地基的胀缩性和湿陷性,并改善土的可液化性。此方法适用于不均匀地基及浅层软弱地基的处理。另外,在寒冷地区采用砂垫层可以有效防止地基土的冻胀,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亦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消除。2、预压法预压法是在拟建构筑物的地基上,预先加载相应的静荷载,让土体中的孔隙水慢慢排出,使地基土固结密实,然后卸除荷载,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就地取材、机具简单、造价低、工期短等特点,所需预压时间的长短由地基土层的厚度、渗透特性及预压静荷载的大小等因素决定,其适用于粉土、软黏土、泥炭土、杂填土等地基类型。3、强夯法强夯法是将质量为8-10t的重锤吊至10~20m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利用重锤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来夯实土体,使土体密实,以达到增加土体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强夯法是利用重锤具有的夯实能振冲软土地基表面,来击实浅层图的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对处理非饱和黏性土、砂性土以及杂填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强夯法不仅可用于陆上施工,还可用于水下夯实,操作简单方便,施工成本较低,工期较短,加固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施工振动大、噪声大,并且对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大,一般不宜用于房屋密集区。4、振冲法振冲法又名振动水冲法,是用起重机将振冲器吊起,并启动潜水电机带动振冲器的偏心块,使其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将水泵开启,通过振冲器下端的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振动和水流冲击的共同作用下,使振冲器下沉至地基土设计度。经清孔后,再将碎石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人,使其在振动作用下挤压密实,待达到所需密实度后提升振动器,重复此过程,在地基中形成一个较大直径的密实碎石桩体,并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振冲法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对粉质黏土、粉土、砂土、松散砂卵石、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3、桩基础处理法1)土桩及灰土桩土桩及灰土桩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由填夯的桩体和桩间挤密土组成,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土桩及灰土挤密桩是在地基土中形成若干个桩孔,然后用土或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形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深度5~15m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人工填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基。深度达到地下水位以下或地基土含水量超过25%的,不宜采用该施工方法。2)砂桩砂桩也称为挤密砂桩或砂桩挤密法,是散体桩复合地基的一种,于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欧洲,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其施工工艺也才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该方法首先是在软弱地基中,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进行开孔,然后将砂挤入土中,在土体内形成直径较大的密实砂桩体,以加固软弱地基。砂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黏性土、粉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较低的工程,饱和黏土地基亦可采用砂桩进行置换处理,此外,砂桩还可用于处理具有可液化性的地基,而对于变形控制要求严的工程,饱和黏土的处理,能否采用砂桩法最好是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3)水泥粉煤灰桩水泥粉煤灰桩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复合地基,其桩体是由水泥、粉煤灰、砂、石屑或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后在土体内形成的高黏结强度桩,并与桩间土、褥垫层共同作用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该法在粉土、砂土、黏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等地基处理中均有大量成功的典型实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及筏基也都有应用。对淤泥质土应通过现场试验或按地区经验确定其适用性,该法具有施工简便、适用性强、工期短、效果好等优点。4)混凝土桩混凝土桩具有造价低廉、经久耐用、施工便捷等优点,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水利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常用于基坑支护及边坡的抗滑或隔水。混凝土桩有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桩两种,按其施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挤土类桩和非挤土类桩,前者包括沉管灌注桩(沉管方法有静压、锤击、振动等)、预制桩(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后者一般均为现浇桩,包括冲(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按照桩截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矩形桩、方形桩、圆形桩和环形桩等,方形桩和环形桩是最常用的。此外,除了上述的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外,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法还有许多,例如:电渗法及降低地下水位法,该类方法的核心是让软弱地基充分的排水固结;挤密砂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爆破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孔内夯扩桩法,该类方法是采用振动、挤压的方式,减小被压地基土体的孔隙比、提高强度,从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树根桩法、加筋土法、锚固法,该类方法主要是改善土体的性质,从而增强地基承载力及其稳定性,减少沉降。4结语:总之,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地基结构作业涉及到的问题众多,而如何能够利用符合工程本身的施工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管理手段去解决好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与常见问题等至关重要。为此,这就需要及时分析问题所在成因,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才能逐步克服诸多难题。阅读文献:[1]丁兵勇,靳永涛.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其施工处理技术综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0).[2]黄宏庆,刘少华,焦洋洋.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5,41(7):53-54.[3]史纪检,王国梅.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导报,2014(13):140-140.[4]沈建辉.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和应对措施[J].魅力中国,2014(24):318-318.[5]钱民强,赵希,刘克坡.浅谈高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