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离线作业1、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什么样的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如无脊椎动物中的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因为硬体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抵御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2.生物遗体的保存条件:在高能的水动力环境下,生物遗体容易磨损。PH值小于7.8时,碳酸钙组成的硬体容易遭溶解。氧化条件下有机质易腐烂,在还原条件下容易保存下来。此外,还会受到生活着的动物吞食、细菌腐蚀等因素的影响。3.时间因素:生物死后迅速埋藏才有可能保存为化石。长期埋藏并发生石化作用才能保存为化石。4.埋藏条件:生物死后因被不同的沉积物质所掩埋,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会有差别。如果生物遗体被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所掩埋,硬体部分易保存。但若被粗碎屑物质埋藏,由于机械作用容易被破坏。在特殊条件下,松脂的包裹或冻土的埋藏,可以保存完好的化石。5.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在碎屑岩中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重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细微结构遭受破坏。2、简述叠层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生长于潮间带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类吸附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在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能被迅速加固3、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5)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4、简述印支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变迁。三叠纪为印支运动构造阶段,全球处于联合古陆增生、扩大、鼎盛至古陆逐渐分裂、漂移的过渡时期。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三叠纪后期,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分裂,特提斯海向西延伸,形成近东西向、较狭窄的提特斯海西段,冈瓦纳大陆本身也开始分裂,印度板块、澳洲—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非洲板块分离,同时提特斯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发生强大的构造运动(即印支运动)。5、论述中国古近纪、新近纪的地质概况。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以贺兰山-龙门山为界,分东西两大区域;海相地层仅局限于西藏南部、塔里木西南缘及台湾、雷州半岛。中国东部:与中生代相比,主体沉降带东移,西侧中生代的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滇中盆地抬升为高地(或高原);东侧出现了一系列以陆相沉积为主新生代盆地,如渤海湾盆地、江汉盆地、苏北盆地、南雄盆地、百色盆地等。中国西部:出现多个被高地、山脉所环绕的沉积厚度巨大的内陆盆地,如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盆地呈东西向或北西向展布,以河湖相及山麓相沉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