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班级:姓名:课前:对标梳理一.巩固复习承上启下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阐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二.明确目标揭示要点1.明确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知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识记矛盾的含义,理解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含义并明确二者的关系。3.明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4.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一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5.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三.立足基础教材导读1.什么是矛盾?2.什么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二者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如何?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7.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如何?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8.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9.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牛刀初试自主检测(一)填空题:1.请把对应的原理或方法论填写在空格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原理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论与论的统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比较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区别外延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个就“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个内涵是完整的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方面指矛盾的一个侧面,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作用决定决定方法论要求既要抓,集中力量解决,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要求看问题把握本质和,但又不忽视关键词判断主要矛盾的字眼,如等判断矛盾主要方面的字眼,如等联系复杂事物包含的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所规定的。(二)判断题: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2.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矛盾的转化就是发展。()3.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既要看事物的优点,又要看事物的缺点。()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5.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特殊性包含矛盾的普遍性。()6.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三)选择题:1.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的普遍性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009江苏卷.2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所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它所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是非,抓住事物的主流C.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D.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4.(2009福建卷.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5.(2009全国Ⅰ卷.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偶然联系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五.自我分析展惑示疑课上:对点构建一.明确重难探究解决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难点:矛盾的基本属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探究1: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材料中的鹿和狼是什么关系?据此说明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鹿的大量死亡到鹿群恢复生机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2:材料一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公平问题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比较明显。但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专家指出,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矛盾和问题都不容忽视,它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实现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在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1)材料一中“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和材料二中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共同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2)中国古代、英国莫尔时期、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么启示?(3)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一种什么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具体阐述二者关系的表现。(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实现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专家为什么又说“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矛盾和问题都不容忽视”?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5)材料二中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着若干矛盾和问题,却又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和谐的”,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二.构建体系知识升华课下:标点运用一、有效练习迁移扩展(一)选择题:1.(2011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011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2011上海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4.(2012北京卷.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2全国卷.32)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①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1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09安徽卷.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8.(2009上海卷.26)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从哲学家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C.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9.(2010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是哈七十三中学高二政治学案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10.(2010四川卷.30)“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果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个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主观题:1.(2012福建卷.39)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