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努力,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了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已被广泛接受的学生主体论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新课标,决定了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走下神圣的殿堂,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素质教育以来已经施行了很多年,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问题也开始呈现。有的学习者竟然还“画虎不成反类犬”。那么,学案导学在应用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呢?又该怎样的解决这样问题呢?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的探索和解释。二、对研究的理论界定学案,即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学的方案,教师依据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生命的全面健康成长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学案”实质上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有效的沟通“学”与“教”两个环节的桥梁纽带,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能力的一种媒介,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健康生命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是相对过去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案而提出来的,两者之间,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学案不同于教案,它们的目的、性质和角色均不相同。教案是为了教师上好2/11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准备的;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是为学生自行完成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提供帮助的。教案教学中,以“教师为本”,是为教设计的,不为学生所知,缺乏教学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学案的设计则与之完全相反。教案的主角是教师,而学案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学案与教案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案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体现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两者只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否则,矫枉过正,老师只是按照学案的内容和流程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而没有在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预设,学案教学也就变成了练习的处理,那么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反而本末倒置。三、目前关于学案导学的研究状况及现状分析1.关于学案导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学案特征概括类的研究有:单丽微的《“学案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紫竹院中学的刘爱玲老师的《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等,这些文章主要指出:“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题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所谓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编写的,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或者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学案自己模仿编写自己的学习方案。学案设计方面的研究有:臧淑梅的《新课程视野下中学语文学案设计的探索》、陈庆林的《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赵修瑞的《“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张允军的《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等等。这类研究的主要观点是:中学语文学案设计的编写原则,时间性、问题原则、方法性、梯度性、参与性等指导原则。认可学案导学教学的研究居多,如崔金波赵家深的《“学案导学”初探》、陆婷婷的《中专语文学案式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史淑霞徐宝贵的《学案导学3/11法的课堂运用》等等。他们的主要的观点是叙述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学案导学在课堂运用中的基本过程,并认为学案导学法是有特色的且效果突出的。对学案导学进行反思的研究也不少,如高慎英刘良华的《学导式教学实验范式的解题方式及其危机》、慕桂杰的《“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研究主要阐述了学案导学模式在运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例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矛盾如何解决?目前,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多是停留在对自己学校实行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报告这一层面上,刊物发表的多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学术价值大一点的多是针对学案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其构建原理的阐述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方面的研究更加匮乏,期待发展。2.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处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存在不足在所难免,学案的设计多种多样,精彩纷呈,语文教师在运用学案教学时往往把学案当成了教案,当成了练习的工具,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内涵严重缺失,不仅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思维特点,也失去了语文学科的艺术魅力。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运用研究,将本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原则,抓住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语文味的前提下,对教师对学案的操作层面做一些探索和研究,从而保证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旨的高中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有法可循,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全面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人才。四、选题的意义1.实践意义语文学案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本土进行的语文教育改革实验活动。这种实验始于何时、始于何地、我们无法考证,只能说这是一种自发的却又集体无意识的改革行为。目前,这种实验已经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悄然展开,在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考察语文学案基本结构、体认其实验价值,反思教师在实验中的困惑,提出一些有实践价值的设想,不仅对引导学案改革实验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4/11有现实意义。2.理论意义学案导学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对话式教学的教育理论。所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被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能更好的丰富和发展这些语文学习心理学理论。五、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只是获取表象信息,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才能揭示学案导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真正问题所在,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做好充分的分析准备。1.访谈调查鉴于研究的范围与水平,以就近原则,选取北京唯一一所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校(首师大某附中)的高二语文组的一名老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内容涉及她的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的认识,以及她在教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2.问卷调查根据访谈调查的初步结果,设计指标体系,编制问卷,在首师大某附中的高中语文组及高二的4个文科班进行投放和回收。教师问卷的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制、应用及效果等方面,学生问卷的内容涉及导学案的使用及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师问卷有各年级语文组长负责发放和回收,学生问卷由高二年级班主任负责发放和回收,以保证回收率,但却不能保证样本的随机选择,也许会造成选择偏差,影响解释性。问卷的分析采用是spss软件,分析和检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指标代表的实际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六、研究结果1.访谈的结果1.1关于访谈的必要说明:访谈的对象是首都师范大学某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她为人随和,工作积极,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经常帮助其他教师完成辅助性的教学工作。选择的原因是,研究者是访谈对象的见习导师,对她的状况比较了解,容易理解她的话语体系,进入她的意义世界,此外,该老师5/11属于内敛稳重型,但对待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为访谈对象是比较合适的。由于访谈双方都比较熟悉,因此谈话都比较轻松,没有太多的顾虑;即使研究者提出录音要求,被访者也欣然接受,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访谈可以看做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的。1.2访谈内容研究者按照预期计划,对被访者进行了一次非结构性访谈。内容涉及被访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该校实施两年以来的的真实感受和点滴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得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3呈现分析结果首先,教学案的编写是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学案都是统一编制,统一使用。编写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及年级段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心理发展状况,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各家经验,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个平台。其次,学案是每发必收,每收必改,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从而保证及时反馈的结果能得到完善。再次,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依据,重点讲解预习时出错比较多的地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上一般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先有每组的成绩较好的同学负责帮助学习较弱的同学,然后再由老师解决学生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好的贯彻了新课改理念。最后,学案的题量不能过多,不允许超过一张8开纸,因为现在学生的课业比较繁重,所以就要求老师精挑细选,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又不能采用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负担。通过访谈可以得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确实有着其优越性。但是不难发现,有一通百通的学案吗?每个班的学生情况肯定不一样。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真的是集体备课吗?实际上一个人写一个学案,大家通用,这就很难保证学案的高质量。学案发放以后,学生都是认真独立完成的吗?监控问题如何解决?2.问卷调查结果6/112.1必要的说明。问卷的内容都涉及了导学案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教师共投放了26份,全部收回,问卷有效。学生问卷共投放了120份,全部回收,问卷有效。2.2问卷结果分析A.教师问卷大部分老师按学校要求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形成的主渠道是下载、改编、共享。可见,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认为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主要作用是前预习22人。在新课前一天发导学案给学生的,要求学生认真结合课本去做并收回检查的仅6人,大部分有时会,有时不会(18人,69.2%)。学生预习不充分时是否上课,大部分老师选择“看情况”,上与不上的各为6人。大部分老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授课,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1人,80.8%);5人认为不能,占19.2%。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师认为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70%左右,14人;53.4%;50%左右,11人,42.3%;1人,30%)。在导学案设计时花费时间最多的:11人(42.3%)认为是策划学生活动;10人(38.5%)认为是“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4人(15.4%)认为是书写教学设计文稿(导学案)。关于“利用导学案授课急需自己改变的”方面,有14人(53.4%)老师认为“知识结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都要改进。其次是课堂教学模式,9人,34.6%;再次是教学观念,3人,11.5%。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方面,22人(84.5%)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人(11.5%)认为要在教学中注重细节的研究;1人(3.8%)认为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人(76.9%)部分考虑了。6人(20.3%)全部考虑了。教材处理(整体顺序和内容)----16人(61.5%)结合实际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5人(19.2%)利用教参、教辅充实教材内容;4人(15.4%)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2人(7.7%)变动教材顺序后进行教学。课前设计好导学案的主要目的----22人(84.5%)选择“是,为教学做准备”;7/113人(11.5%)选择“是,为应付检查”,另有1人(3.8%)选择“不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