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20个,40分,60个)1、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貌学、大气学、水文学等一切以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2、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3、将今论古思维方法:用现在观察到的地质规律去解释地史中所发生的同类过程的一种历史的比较方法。4、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测值与重力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5、地温梯度: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6、岩石圈: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7、软流层:位于地下深60—250公里之间,局部物质呈液态,熔融的物质约占1-10%,散布于固态物质之中,使其塑性增加可导致产生缓慢的运动。8、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9、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10、洋脊:海底的巨大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11、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百分含量。12、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以及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矿物的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打击后沿某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现象,这种光滑面叫解理面。14、岩石:自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15、岩浆岩: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16、岩浆岩的结构: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17、沉积岩: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18、层理构造:指沉积岩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层状的现象。19、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的沉积岩。20、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21、变质岩:由母岩经变质作用生成的一类岩石。22、矿床:地壳中出产的能被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23、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24、化石: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25、地质作用:指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26、构造运动:主要由内力引起的岩石圈的缓慢的机械运动。27、大地构造旋回:一般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开始到相对强烈结束为止,作为一次大地构造旋回。28、岩层:由两个大致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均一的层状岩体。29、地质构造:岩石受力后产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30、褶皱构造:岩层呈连续弯曲的地质构造。31、褶曲:岩层的一个弯曲,其形态可分为上拱形合和下凹形。32、断裂构造:指岩体受力后其连续性发生了中断的地质构造,它包括节理和断层。33、节理: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节理中的破裂面叫节理面。34、断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35、地震: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振动。36、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37、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38、构造地震:由构造活动引起岩体断裂产生的地震。39、岩浆作用: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40、熔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41、变质作用:指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42、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43、风化作用: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44、风化壳:指风化作用的产物覆盖在陆地地表上构成了一个不连续的薄层。45、土壤:指含有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堆积物。46、剥蚀作用:指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47、河流袭夺现象:一条河流切断另一条河流,并将被切断河流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的现象。48、河流裁弯取直现象:河水从上一个弯道直接流入下游的另一个弯道之中。49、搬运作用: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50、沉积作用:指当搬运介质的动能减弱,搬运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改变或在生物的作用下,搬运物在新的环境下堆积的作用。5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当流速逐渐减弱时,碎屑颗粒依其由大到小、由重轻先后堆积的过程。52、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53、三角洲:54、地下水: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表之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体。55、喀斯特或岩溶: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地貌。56、沼泽:陆地表面常年湿润,嗜湿性植物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57、潮坪: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的海岸地带。58、泻湖:一个与外海呈半隔绝的水域。59、冰期:全球气候显著变冷时期60、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比重一般在1.5---2以上。二、基本常识(10个,10分,30个)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地球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或地壳运动及产物地球或地壳发展历史规律地学的应用2、依地温的来源,从地表往下可以划分哪几层?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3、地磁三要素包括哪些?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强度4、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可以分出哪些地貌单元?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5、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哪些?块状、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6、常见的变质岩构造有哪些?板状、片状、片麻状、块状7、确定地层相对年龄的原则有哪些?(1)地层学方法:沉积岩形成时,一般是下老上新,若地层遭构造运动破坏,则可以通过沉积构造等判断岩层的顶、底部,恢复原来的生成顺序。(2)古生物学方法: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的化石生物越低级,反之亦然。(3)构造地质学方法: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会导致岩层的切割穿插关系,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8、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哪些?(1)走向(2)倾向(3)倾角9、剖面上常见的褶曲组合有哪些?(1)按横剖面上轴面与两翼岩层产状分五类:A、直立褶曲B、斜歪褶曲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2)按褶曲枢纽产状分三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倾竖褶曲(3)按褶曲转折端形态分四类:圆弧褶曲、箱状褶曲、尖棱褶曲、扇形褶曲。10、剖面上常见的断层组合有哪些?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地堑、地垒11、火山喷发的类型有哪些?熔透式、列席式、中心式(宁静式、爆烈式、递变式)。12、常见的侵入岩体有哪些?岩基、岩珠、岩床、岩墙13、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哪些?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14、常见的变质作用类型有哪些?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15、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6、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包括哪些?岩石释重、热胀冷缩、冰劈作用17、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包括哪些?氧化作用、溶解、水合、水解18、风化壳从剖面上可以划分出哪些层?半风化岩石层、残积层、土壤层19、流水搬运碎屑的方式包括哪些?悬运、跃运、推运20、三角洲可进一步划分出哪三个部分?海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湖成: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21、常见的岩溶地貌有哪些?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洞、溶原22、常见的溶洞滴石有哪些?石钟乳、石笋、石幔23、地史时期主要的成煤时期是哪几个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第三纪24、常见的冰蚀地貌有哪些?冰斗、角峰、刃脊、冰蚀谷25、常见的冰碛地貌有哪些?终碛垅、鼓丘、底碛26、常见的风蚀地貌有哪些?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戈壁27、风搬运碎屑的方式有哪三种?悬移、跃移、推移28、植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包括哪四个阶段?藻类植物阶段、蕨类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阶段29、脊椎动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包括哪些阶段?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30、地史时期的三次大冰期是指哪三次?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级大冰期三、简答题(6个,30分,18个)1、简述岩浆岩的基本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SiO2<45%45~52%52~65%>65%喷出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浅成岩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深成岩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2、简述碎屑岩的分类。砾岩(>2mm)、砂岩(2~0.1mm)、粉砂岩(0.1~0.01mm)、粘土岩(<0.01mm)3、简述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1)粒屑结构:由波浪和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如灰岩、白云岩(2)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生物骨架构成,如生物灰岩、礁灰岩(3)泥晶、微晶结构:由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沉积而成,如灰岩、白云岩(4)残余结构及晶粒结构:如白云岩化灰岩、白云岩(5)晶粒结构及残余结构:重结晶的灰岩、白云岩。4、默写地质年代表。寒武纪、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三叠~、侏罗~、白垩~、古近~、新近~、第四纪5、简述地质作用的分类。(a)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b)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6、简述褶曲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依据核部与翼部地层相对新老,褶曲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背斜:核部地层老,两翼地层新;向斜: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老。7、简述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及其基本特征。张节理由张应力形成,一般节理面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开口较大,不平整。剪节理由剪应力形成,一般节理面产状较稳定,延伸较远,节理面开口较小,较光滑平整,多发育为“X”形、共轭节理组合等。8、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依据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三种类型:(a)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b)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c)平移断层:两盘岩水平方向运动。9、简述地震的成因类型。(a)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岩体断裂产生的地震(b)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c)陷落地震:由岩层大规模崩塌或陷落引起的地震(d)人工地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地震10、简述熔岩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超基性熔岩:SiO2含量小于45%,颜色比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绿色,相对密度很大,一般在3.0以上,很坚硬,常具有致密块状构造。基性熔岩:SiO2含量在45%-52%,挥发成分少,温度高达1000-1200℃,粘性小,流动性大,冷却缓慢。中性熔岩:SiO2含量在52%-65%,温度为900-1000℃。酸性熔岩:SiO2含量大于65%,温度为700-900℃。11、简述岩石空隙的成因类型。岩石释重引起岩体趋向于向上或向外产生膨胀,形成与地表近于平行的裂隙。热胀冷缩:白天岩石受太阳照射升温,由于岩体内外膨胀率不同,产生与地面平行的微裂纹;夜晚降温,岩体仍处于膨胀状态,表层收缩产生与地面垂直的微裂纹,渐渐地岩体层层剥落,坚硬完整的岩体崩解为碎块。冰劈作用:气温升高,盐会发生结晶,体积膨胀,使孔隙扩大;气温降低,盐分吸水潮解、下渗,同时将盐分溶解下渗到新产生的孔隙中,如此反复,使岩石崩解。12、简述海洋分区。依据海水深度、海底地形以及生物分布等,海域可分为:(a)滨海:位于平均高潮线(高潮海面与地形面的交线)与平均低潮线(低潮海面与地形面的交线)的水域(b)浅海:自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130~200m之间的海域(c)半深海:位于200~2000m间的海域,相当于大陆坡之上的海域(d)深海:水深大于2000m的广大海域。13、简述湖泊依湖水含盐度的分类。依据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分界点分别为0.3‰、25‰、250‰)。14、简述冰川的类型及其特征。(a)大陆冰川:分布在高纬度和极地地区,又称冰盾或冰盖。其特点是雪线位置低,分布面积大,常呈面状分布,不受地形控制,运动相对较快,冰层厚(达千米以上),中厚边薄,并由中间向四周流动。(b)山岳冰川:分布于高山地带,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川、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其特点是雪线位置高,规模小,运动慢,冰层薄,受地层控制,呈线状分布。15、简述冰碛物的特征。(1)纯为碎屑沉积;(2)碎屑粗细混杂,缺乏分选性;(3)无定向排列,不具明显的层理;(4)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岩屑表面可见冰擦痕或冰溜面;(5)以粗大粒级为主,含细粒的泥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