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文关键词]本校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特色数据库[论文摘要]叙述了海南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海南地域优势,注重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通过网络服务,将海南的历史、文化、经济、民族宗教、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各种产业、民族习俗以及本校的特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参考文献6。近几年来,海南大学立足海南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特色学科研究,使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项目不断增加。怎样支持和确保这些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项目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海南大学图书馆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明确其特色服务对象的教育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并对服务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和认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文献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使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性,才能为本校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项目提供高效益的信息服务。1注重地方文献建设1.1地方文献建设目标近几年,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了支持学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项目,为了服务整个海南,特别注重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此专门成立了多个反映海南地方特色的海南地方文献研究室(图1),并以海南文献题录数据库与海南旅游数据库为基础,全面启动地方文献建设。其总体目标是:开展海南岛以及周边相关地区的地方文献收集、信息服务以及研究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一个具有一定收藏规模和研究能力的海南地方文献机构。其远期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包括海南岛及其南海诸岛,辐射东南亚、环北海湾及南海地区的具有现代化标准的网络化、数字化海南地方文献收藏中心、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并能高效高质地为海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事业提供高效益的信息服务。其近期目标是:在三年内初步建成具有一定收藏规模和一定科研能力的海南地方文献中心;建成书目级数据库和一定规模的全文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情报服务,成一批关于海南地方文献的科研成果,产生一定会效益。1.2地方文献建设范围及成效海南地方文献是珍贵的文化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信息和科学价值。为了全面完整地收藏,保护和利用海南地方文献资料,建立海南地方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特收藏记录着海南及其南海地区自然、历史、社会现象以及该地区人士所著述的一切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这些文献的内容涉及本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语言文字、民族宗教、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各种产业、生活习俗等,且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薄籍及相关实物等等。并对收藏文献不限何种载体和何种出版发行形式。海南大学图书馆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收集到的地方史料有: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族谱、地方统计年鉴、日本侵琼史以及地方风情录等反映各种内容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近4000种。最具成效的是:海南宗谱研究室把举凡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外国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2005年之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海南各民族家谱,包括以家乘、族谱、支谱、房谱、宗谱等命名的谱牒,无论刊印本、未刊稿本、抄本,抑或是复印本、微缩复制本,旁及具有家族世系、考订家族世系源流等资料图籍,概加收录。并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料进行了深层次整理、加工、分类。如该馆与本校海南历史学者共同编纂成功的《黎族藏书》,是一部总汇了1949年以前黎族古籍的大型丛书,是一部弘扬黎族文化的重要传世著作。该书具有汇集和抢救黎族历史文献材料的性质。根据内容共分成若干卷(暂定2O卷),每卷3O5O万字。每卷可由某一种书目单独成卷,或由若干种书目合并成一卷。全书总字数约在800~1000万左右。再如:《海南现存碑碣匾额图志》反映了海南历史珍贵文物的收集及保护情况,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项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文化工程,该馆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编印这份不定期的内部工作刊物,及时为参与此项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们提供信息和介绍经验。该项工作对搜集、记录和保护海南现存碑、碣、匾、铭、额等珍贵文化遗产作为全省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有着非凡的意义。2注重数字化建设的特色性2.1数字化建设目标该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特别注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所有能反映海南地方的特色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后数字化,从各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而又清晰地完完全全地把海南的历史、文化、经济通过网络推向全国、推向全球,让用户通过网上浏览方式了解海南、认知海南、接受海南、选择海南。其近期目标是:通过特色数据库建设提高馆藏质量,为本馆资源建设制造亮点。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校内用户的特色文献需求,同时还通过网络远程服务,满足全国兄弟院校和社会用户对本馆特色文献的需求。该馆数字化建设是海南省数字图书馆系统在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在国际标准规范及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整体发展战略和实施指南的框架下,在海南省信息智能岛建设的大环境中,本着国际化、民族化及本地化原则,建立开放、统一的海南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的总体原则和实施指南,以此丰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引导和规范海南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该馆在数字化建设中严格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原则。2.2数字化建设成效该馆数字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已建立了《海南旅游数字资源库》《张云逸专题数据库》《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海南学者文库》《日本侵琼数字资源库》《罗门蓉子诗集数据库》《中国黎族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等。逐步实现《海南历史名人数据库》《海南侨民侨胞捐赠芳录数据库》《海南历代著作及研究作品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中国黎族多媒体数字资源库》是该馆与美国西蒙斯图书馆和信息学研究生院教授陈钦智博士(Prof.Ching—ehihChen)领导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个“国际数字图书馆项目——全球记忆网”的合作项目j。也是2005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性计划项目——“海南省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标准化建设及应用研究”的一个实验性数字资源库,该数字资源库旨在成为海南省数字图书馆系统采用国际数字图书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的第一个范例。数据库包括中、英文两个版本,应用了“全球记忆网:海南黎、苗少数民族多媒体数字资源库”所采用的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对象描述、数字资源组织描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系列国际标准和建设成果,并将有关黎、苗族文化、历史、习俗等方面的高清晰数字图像及数字多媒体资源,利用全球记忆网系统平台,建成了“全球记忆网:海南黎、苗少数民族多媒体数字资源库”。通过全球记忆网的平台,海南独具特色的黎族文化,打开了一扇通向全球、让世界了解黎族、认识海南的窗口。《海南旅游数字资源库》分《海南古迹文化游》和《海南自然风光游》两部分,此数据库的建设是在对海南自然旅游景点和古迹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查后,对每个景点进行动态摄像和静态拍照,并对每个景点参考相关文献对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进行编辑处理,最后形成了文字、图形、图像、解说、音乐、超文本等多媒体数据库。这一特色数据库不但反映了海南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背景,而且还向社会各界提供了海南旅游特色服务。读者在网上检索阅读时,动态摄像、文字配音及背景音乐可同时出现在画面上。《罗门蓉子诗集数据库》收集了创作大系2O本。罗门生于海南文昌,早期辗转到了台湾与著名女诗人蓉子结婚后对诗入了迷,从事诗创作3O多年,著作颇丰,成就巨大。著有1O多本诗集,作品选入《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部分被英、法、日、韩等国用外文出版。1966年《麦坚利堡》一诗被世界桂冠诗人协会(uPu)誉为世界近代的伟大之作,获菲律宾总统金牌奖,1969年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与蓉子获大会“第一文学伉俪”奖,入选《世界名诗人辞典》。此数据库受到了本地人民特别是诗歌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张云逸专题数据库》到目前为止共收集整理出200多条反映张云逸将军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著作文章、深情回顾、图片资料、纪念场所、研究评论、相关报道、相关文献等记录。张云逸将军作为海南文昌人,是海南人民的骄傲。此数据库的建立为海南人民纪念张云逸将军和了解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有一名本地将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海南学者文库》的建立,其目的是收藏海南所有学者的科研学术成果,海南本地的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其成果具有地方性、特色性,为后续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查询资料的方便,是各学科研究者的情报源。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特色资源收集特色文献、建设特色馆藏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特色资源共享。该馆在现有的特色资源建设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把收集到的特色文献尽可能的完善其网上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同时如何突出体现学校的特色资源,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所以加大开发建设学校特色资源力度是重中之重、特中之特。积极与学校出版社、研究生处、科研处、教务处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取得全校师生和有关单位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学校科研处制定出学术成果提交制度,使文献收集和特色资源建设获得制度保障,对收集到的学校特色文献做认真分析、仔细整理、深层挖掘,最后进行网上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最终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求。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