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课外社会实践论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课题调查报告指导教师:周莹莹创新协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课题组2011年3月成员名单姓名班级调查地方调查分工组长郑亚平09计科4班台州课题总体策划问卷设计、实地调查调查报告写作组员陈良峰10计应1班台州问卷设计、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组员朱胜渊10计应1班温州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组员薛盛月10计应1班温州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组员单秀乐10计应1班温州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组员陈蒙10营销2班台州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摘要]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本文章调查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看法,进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多角度的寻求解决方案,最后从学校和学生的层面提出如何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多角度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高考指挥棒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组成员来自台州.温州.嘉兴,降低了地域这一不稳定因素.本次发放问卷106,回收106,有效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9,有效问卷率93.40%.调查对象为高中生和大学生,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本调查特点;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1.年级本次调查针对高中学生和大学生.被调查的高一学生占5.1%,高二学生占6.1%,高三学生占9.1%,大一学生占52.5%,大二学生占23.2%,大三学生占2.0%,大四学生占2.0%.2.社会经验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在假期有打工经历,参加社会实践的占58.6%,没参加过的占41.4%.其中高中生中有社会经验的占52.2%,大学生中有经验的占67.3%.大学相比高中有了跟多的时间,时间需要自己掌握,所以大学生要比高中生有根多的机会参加工作和实践.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做事情,如果我们用心去做,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有54.5%的学生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每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有37.7%的学生认为重要,只有7.8%的学生称一般.而没有人说不重要.说明每个人心里都有创新和实践的意识.可见发扬创新精神和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众望所归的。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二).创新能力和很多息息相关,学生表示兴趣比较重要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创新能力也是各有差异的.先天的是无法改变的,但后天的却与生活的环境相关.在回收的99份问卷中,有31.2%的学生表示与自身性格有关,有63.6%的同学认为与自己的兴趣有很大关系,有5.2%的同学认为与学校的指导有关.可见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相互作用.自己有兴趣才会积极去实施。010203040506070成绩性格兴趣老师指导人数(三).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学校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我们至少60%的时间呆在学校。所以学校的教育启迪对我们很重要。但调查显示,24.7%的学生表示学校有较多的社会实践,66.2%的表示学校社会实践较少,而9.1%的同学表示学校无社会实践。可见学校在注重知识的传授时,忽略了对社会实践的培养。(四)根据调查所得,学生表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做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说能提高就能提高的,是靠慢慢积累的。作为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这以有一个认知。有24.7%认为小学就应开始培养,35.1%认为从中学开始培养,23.4%的学生认为从高中开始,而认为从大学开始培养的占16.8%。可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经历,应该从小抓起。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出了社会(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每位导师指导注重的指导不同和每位学生所需被指导的不同有关从问卷上看,80%的导师注重创新精神的指导,而在研究方法和专业知识上也占了很多比重,但在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方面,导师们注重的相对较少。在学生看来,70%的学生认为拥有参与课题研究机会和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他们也认为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导师的指导也是有效途径。(六)在导师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或其它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的情况问题,学生表示一般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发达,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内容时采取的形式都不同。但对老师准备的内容是否充实,11.7%的表示充分,28.6%表示比较充分,48.1%表示一般,9.1%表示较少,2.5%的表示从不。由此可见,在老师认为教材充分的情况下,可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比较充分一般较少无三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对策和建议面对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政府积极的投入到当中。当今社会的现状,实践机会太少,能力不够,,社会不重视学生实践问题,学生自我实践意识不够,认知少。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学校层面1.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变机械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多给学生一些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教师除了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教,而不考虑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师讲授某些简单技术操作的过程时,我总要先邀请学生中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解操作步骤。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讲解中错误、不规范的地方加以弥补纠正,规范操作的步骤。这样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解、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旁认真地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者、指导者的作用。大学里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创新机会,要有老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养成一个创新思维的能力,学校要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属于他们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充分把自己的实力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2.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开启学生创新智慧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是真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思维过程的双向公开与沟通。教师授课时既要讲知识的结论和技能的要求,也要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技能的练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行其然,更要明白其所以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多提“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方法?”等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基础的、有发展的、能迁移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的教学往往以讲代学、以干代学,都是缺乏思维力度的,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3.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科技创造发明史上,凡是做出非凡成就的伟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也都有着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由此可见,创造力同浓厚兴趣有着必然的联系,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由于兴趣对于学习、钻研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固有的,要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需要教师的感染和影响,启发和诱导。所以,教师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创造激发兴趣的良好情景,也必须以身作则,对所教的劳技项目及相关的创新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4.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学训练从调查中看出,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性实践——独立性实践——创造性实践——”的顺序发展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和自主性学习,逐步形成了某项劳动的基本技能。学生虽然有了“一技之长”,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此时,正是创造性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认真审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通过把操作与观察结合、与思维结合、与创造结合的整合过程,使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这是操作能力的科学训练,它能促进操作技能向创新实践的转化,能揭示创新思维对实践操作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把劳动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并大胆地投身于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5.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验课上,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着眼于学生的“会学”和“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来做,使学生聪明智慧的潜能在创造性学习中充分发挥。实验课时要少讲解、少示范,多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多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教师有效的调控下,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主体地位,自己去发现——思考——理解、质疑——释疑、联系——归纳——综合……。总之,用学生的独立思考去进行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会大大提高。6.开展各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近代科学研究也无可辩驳地证明,手和脑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结合性活动对人的发展作用最佳。实验课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而必须在实验实践中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也不应死记硬背,而要在实验实践中操作、体验、探索、感悟……。总之实践活动非常重要,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开辟更多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实验课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活动化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开展;也可与“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相结合。大自然与社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大更好的“课堂”。7.学习创造方法,临摹“创造发明结合课外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老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创造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是求异、想象创新;通过改变设计方案创新。培养创新能力还可以采用“临摹创造,再现发明”的方法。模仿制作的选择材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选择贴近生活,易学、易用、适合操作和改造的内容,特别是可以选择一些本学校、本地区学生的发明成果和科技创新获奖作品,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体会和感悟发明创造的过程,掌握一些创作的技能、技巧。这样学生既可对创新发生兴趣,又为自己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给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生层面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创新主要靠学生自己,要主动创新,积极创新。1.从小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该从小开始,从小开始的话,便于在学生小时候建立和培养。多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