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地震带是怎样形成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地震带是怎样形成的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新西兰南岛的地震刚平息,就接连发生了云南盈江5.8级地震和日本9级地震。新西兰和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而云南则处在欧亚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虽然形状有所不同,却是在同一时间、由同一原因形成的。太阳系原本只有7颗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地球、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6500万年前,有一颗大约是太阳质量的三分之一的天体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太阳系,它先是和金星撞了个正着,金星被撞飞出去,在它的轨道上留下许多碎片,这就是我们今日观察到的小行星带。此时,金星就像太阳系中的流浪儿,它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运行,近日点在地球和水星之间,远日点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这样它每公转一周就要两次穿越地球轨道。这种状态不知持续了多少年,可能几万年,也可能几百万年。终于有一天灾难发生了,这一次,金星要斜穿地球轨道,而地球在自己的轨道运转时又恰好在这个时候经过这里,碰撞就这样产生了。打一个车祸的比方。两车相撞有三种方式:迎头相撞、追尾和十字路口不肯相让侧面相撞。金星和地球相撞像第三种车祸但又不完全是。地球好比一辆10吨的大卡车直行,经过六岔路口,右后方蹿出一辆8吨大卡车与之相撞。它们的速度都是30千米/秒,比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快上1000倍!金星由远日点飞向近日点,虽有微小的加速度,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西向东撞击,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如果金星由近日点飞向远日点时撞向地球,则对地球产生更大的破坏性。从理论上说,两物体相撞,质量小的物体要吃亏。但在这一事件中,地球未必占便宜。地球虽然质量较大,但岩石壳较薄;金星虽然质量较小,但岩石壳较厚。这就好比10吨大卡车用普通钢板制成,8吨大卡车用加厚钢板制成,两车猛烈相撞,其结果可想而知。金星是在当地时间清晨时分由西北撞向东南的,即由日本海东面的地区撞向南美洲秘鲁海岸的。撞入点位于北纬30°,东经150°左右;撞击时与地面的夹角为45°。这一夹角十分重要,它能最大限度地剜出地球的一团物质。如果夹角在80°—90°之间,只能把地球撞离公转轨道;如果夹角在30°以下,只会削出一小块物质,对地球的震动也小得多。撞击点和撞击方向对地球的命运也是至关重要的。按照当时的撞击方式和撞击力度,地轴被撞偏了23.5°;如果当时撞入点在赤道附近,方向由西向东,那么地球也不会像今天那样有四季变化,只会加快昼夜交替的频率。大家知道,今天指南针所指的南北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地壳的自转轴和地心的自转轴没有重合。在6500万年前,两轴是重合的。地壳和地心之间是粘稠的地幔,金星撞击的是地壳,地幔起了缓冲作用,结果地壳倾斜了23.5°的同时地心只倾斜了12°,两者相差11.5°,这就是磁偏角。今天的磁北极位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境内。金星是从日本东部海域撞向南美洲的,撞击使后来成为月球的那部分地壳和地幔发生松动并略微旋转。这就好比一个人推着旋转门的这一边,对面那扇旋转门会反向旋转。这部分物质最后在美洲的西海岸脱离地球冲上天空,这就必然使美洲西海岸的地壳隆起,成为长15000千米的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山体较宽,一般海拔在1500米——3000米左右。南美洲以安第斯山脉为主,山体较窄,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其中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西半球的第一高峰。由安第斯山向西300千米处是6000多米深的智利海沟,在如此短的距离内落差竟达13000米,只有天体碰撞才能带给我们的地理奇观。金地碰撞带给我们的另一地理奇观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金星坚硬的壳体直捣地幔的深处,致使北纬30°以西的岩浆受到巨大的挤压,这些岩浆只能在地壳较薄处寻找出路。当时地壳较薄处在我国的青藏地区和地中海的北部,岩浆的巨大压力致使这些地区的壳层向上隆起,这就是今日的喜马拉雅山系和阿尔卑斯山。刚刚隆起的喜马拉雅山海拔也许有10000多米高。天体有很强的修复功能,质量愈大,其修复功能也愈强。修复功能指尽量缩小最高处和最低处的差别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天体保持圆形或因自转引起的椭圆形。碰撞过后,地幔的压力恢复正常。喜马拉雅地区的地幔不堪重负,致使上面山峰的高度逐年下降。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地理教科书上标明珠峰高度是8882米;1975年,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得珠峰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我国勘察人员再次登上峰顶,测得珠峰最高的岩石面的海拔为8844.43米。30年间珠峰降低了3.7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正逐渐变矮。这次天体碰撞使地球变得面目全非:剜出了一个太平洋,弹出了一个月球,造就了“三座大山”。喜马拉雅山系和阿尔卑斯山是由于地幔的压力骤增致使较薄的地壳鼓胀起来,科迪勒拉山系则由于地幔脱离地球时把岩浆往上提拉而形成的。第三纪的“造山运动”不是凭地球的内力缓慢地发生、终于在5000万年前完成,而是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与第三纪相交之期由金星碰撞顷刻完成的。这次创伤给地球留下了两道永远都无法消退的伤疤。第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新肉”和“旧皮肤”总连接得不那么牢固,常常出现裂缝,地球中心积聚的能量乘机宣泄出来,这就是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第二条是从亚速尔群岛经土耳其、伊朗、印度北部、我国云南直至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带。这条地震带的走向与金星撞击地球的方向是一致的,当初金星撞击地球时,地震带以北的地壳硬是朝东南方拉扯,致使这一带的地壳出现裂缝。其实,地球上还有一个地震高发带,那就是青藏高原周边地区,青藏地区由海洋突然隆起一万米,然后逐年下沉,必然和周边地壳发生摩擦。我国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的地震就属于此类地震。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