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建设方案一、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现状(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1.巩固了“校系共管、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校、系两级管理,建立和巩固了“校系共管、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职责分工明确,实现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重心的下移,确保了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组织结构图如下:2.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2003年至2006年,学校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聘了37名党员、干部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200,目前,他们中在读研究生2人;学校为全校各班级配备了以专业教师为主的班导师,他们中教授4人、副教授23人、硕士34人,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2006年学校完成交通部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1项,获得省市学生教育科研成果奖6项。学校重视制度建设,2006年4月,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生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检查,受到好评。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第二课堂为教育主阵地,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外的各项教育活动规划整合,把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为支撑,构建以社会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组成结构图(二)具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到2008年底实现以下主要指标:1.完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2.建成优质活动性课程8门;3.按1:80的标准为毕业年级学生配备企业兼职辅导员,建立由专职辅导员、班导师、企业兼职辅导员组成的“三导”制辅导员工作队伍;4.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实训室建设,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的咨询、培训和实训工作;5.依托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建立学生创业园区,创建10个企业(模拟企业);6.从优秀企业中筛选10家单位,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培训基地;7.以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为试点,建立10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三、建设思路(一)指导思想突出高职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以学生社会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工作水平。(二)培养目标学生社会素质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为目标,围绕思想政治、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和基本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接班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核心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的建设者。学生综合素质“双线”培养模式图(三)工作原则1.整体性原则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与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拓展到社会、行业、企业和家庭,发挥社会、优秀校友、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劳动模范和家庭的作用,实施“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针对性。3.层次性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效性。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关怀,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要严格教育和管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约束力。四、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一)改进方法、创新形式,构建活动性课程培养体系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活动性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优质活动性课程。学生综合素质活动性课程体系见下图。1.按照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广泛开展社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基本能力四个模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素质构成见下图。(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块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不断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2)科学文化教育课程模块围绕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质和科学素质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3)身心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围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4)基本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围绕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6种基本能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图。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职业素质构成见下图。(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模块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企业文化的熏陶、引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图。(2)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模块结合专业特点,广泛开展技能型活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3)职业心理教育课程模块以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为标准,重视加强职业心理的研究,进一步健全心理咨询室、实训室建设,举办职业心理辅导培训、实习实训活动,优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3.切实开展有效教育、培训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活动性课程见下表。4.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育模式,构建实践教育培养体系。在广泛开展活动性课程教育的同时,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任务书》、《综合素质培养项目指导书》,明确任务和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完成“实习、实训”,使活动性课程教育内容,通过“实习、实训”得到消化吸收,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活动性课程体系与实践教育体系双线教育图表(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建设1.实施“1+2”培养模式三年制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用1年的时间开展学生社会素质教育,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用2年时间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主要面向二、三年级学生。同时,各年级学生各有侧重,二年级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的培养与提高;三年级重点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完善企业介入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过程指导和监控。以学校5个重点建设的专业(群)为试点,吸收优秀毕业生、企业管理者、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和校内专业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指导学校开展职业素质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优秀校友、企业管理者中,聘请兼职辅导员,不断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从优秀企业中,筛选出10家企业,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努力构建“教学部门指导、管理部门搭台、学生广泛参与、企业介入评价”的职业素质活动模式,增加活动的吸引力、竞技性和实效性。3.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辅导员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各系对毕业生实施综合素质答辩,学校每年对辅导员进行述职考核,学校每年对各系学生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建立健全在校生、毕业生、辅导员、各个系“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五、建设进度及资金安排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建设方案,涉及7个建设子项目,总体建设资金50万元,2008年底完成。2007年,计划投入18.5万元,2008年计划投入31.5万元,具体建设进度及资金安排见下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建设进度表序号建设项目截止时间数量资金用途资金(万元)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研究制定工作2007年10月1走访、调研,方案开发费用32优质活动性课程建设2007年12月4课程建设费用22008年12月4课程建设费用23“三导”制辅导员队伍建设2007年10月10企业辅导员津贴32008年10月20企业辅导员津贴64心理咨询室、实训室建设2008年12月2测试软件、硬件建设105学生创业园区建设2007年12月5启动资金及设备条件费用52008年10月5启动资金及设备条件费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