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适应江苏省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学院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背景(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学院广大教职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重点任务。学院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日趋凸显,已实现了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型,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1.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院占地面积942亩,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33人,教职工624人,固定资产总值达50774万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403万余元。2.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院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凸显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和优势,围绕装备制造业,建有机电设备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汽车服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制造业服务类等11个专业群,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技术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学院现有省品牌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3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3.校企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学院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办学,密切联系“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2等行业协会,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一个行业协会支撑,形成了“一座桥梁、双向服务、三方受益”的办学运行模式。学院在学生实习与就业主要区域内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将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到企业、服务育人送到岗位,显著提高了顶岗实习管理质量,形成了“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近三年,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1个,建立了472个顶岗实习基地,为企业订单培养1152人,企业投入教育基金280万元。4.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17部(评优8部、立项建设9部)。学院“基于工作任务的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及英语、数学、力学、人文知识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300余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连续三年摘金,共获得3金2银1铜。学院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开发了“三位一体”素质教育课程,该项目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学院就业率2007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5,2008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3。36.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加大内培外引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目前,全院共有教师464人,其中专任教师410人,并聘用兼职教师42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30人,占专任教师的31.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173人,占专任教师的42.2%;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67人,占专业教师的80.7%。学院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技术能手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3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7.实训基地建设成果突出学院通过校企共建、政府投入等多种途径,建设了一批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学院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实验实训基地11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95个。8.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院科技服务到账经费、获批专利总数均排名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是省农机“111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培训基地),同时学院还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承担全国机械、模具专业师资培训项目9项。学院开展10大类30个高技能和新技术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学院开展各级各类考工考证达33724人次,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9.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学院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4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职工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学院加强依法治校,注重制度建设,调整机构设置,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学院是江苏省第一批整体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高职院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进一步完善了学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学院设立绩效管理部,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10.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以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走“重内涵、创品牌、求发展”之路。2008年,学院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单位之一。同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党建考核的特色成果“赢在执行:提高干部执行力,促进学院全面发展”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2009年,学院成为“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省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市文明单位标兵、市生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自2002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连续被评为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二)存在问题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学院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方面,虽然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常州市将成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学院应大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2.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虽然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5索,但工学结合的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完善。3.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学院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转化的能力还不够强,为社会提供的继续教育的类型还不够丰富。4.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数量少,教师下企业锻炼和能工巧匠进课堂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三)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1.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产品门类较全、技术含量较高、产业规模较大的发展格局,经济总量在全省各行业和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常州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常州市装备制造业三年跃升计划,到2010年末,常州市装备制造业销售年均增速达到32%,总量进入全国前十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支撑。3.按照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区的规划,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将全面建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为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4.学院坐落在以高职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常州科教城内。常州科教城坚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发展理念,不断6创新“常州模式”。目前,常州市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了中科院、北大、清华等45家著名高校研发机构、140多家高科技孵化企业、81个海归创业团队入驻常州科教城,城区科技人才总数达到6778人。常州科教城已经成为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成为推动常州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常州科教城丰富的科技资源、企业资源和共享平台,成为学院发展的优势。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全面增强学院服务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的能力为目标,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实施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积极参与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骨干示范作用。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常州市现代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及员工培训的主要基地;建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高职学院。具体目标如下:——办学规模“十二五”期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0人左右,非全日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稳定在5000人左右,各类培训年规模达24000人次以上。7——基础建设完成老校区置换,完成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成人教学楼、学生公寓三期、食堂二期、体育馆等10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校园环境工程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1万元以上。——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专业建设重点建设6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十二五”期末,专业设置数达到45个左右;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院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以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为平台,新建“校中厂”12个、“厂中校”45个,建成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6个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构建相应的实践体系。完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0门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编写50部项目化教材。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方法,构建“五结合”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一支规模达1200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重点建设15个专业教学团队,其中3个争取达到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建立40个“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使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60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建成规模达1200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库,聘请700名左右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社会服务依托产教园和常州科教城的资源优势,构建科技服务、继续教育、对口支援等三大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到“十二五”8期末,年科技项目收入达到600万元,年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批达到30项,年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年横向项目60项。面向社会大力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年社会培训达到24000人次,年社会培训收入达到600万元,成人专科学历教育规模达到5000人。对口支援2所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不断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总支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素质普遍提高;师德师风优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全院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