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塑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必修Ⅰ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地势陡峭的华山急流跌宕的瀑布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表形态:什么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隆起或凹陷,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缓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2、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表现形式使地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岩层的隆起和凹陷产生结果褶皱山系和断裂带地势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实例喜马拉雅山、大西洋青藏高原、台湾海峡关系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1、全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带(断层、海沟、海岭、造山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2、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考点43、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之间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目前的地表形态。(1)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就会发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2)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互相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①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因厚度比较薄,位置比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它们之间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如:台湾山脉、日本列岛等。②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则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3)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是比较稳定的,在板块的边缘地壳却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陆块与陆块陆块与洋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见下表)【真题3】(2010·海南)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B【真题4】(2012·上海地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7--8小题。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CA(1)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分析板块边界分布的特征可以发现,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在大西洋中部呈“S”形分布,在印度洋中呈“入”字形分布;而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沿海或大陆内部。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带。规律总结(2)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3)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也有海洋。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4)安第斯山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外力作用与地貌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冰川、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叫做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障碍阻挡,被搬运的物质堆积起来,叫做沉积作用。考点5风化示意图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温度变化水生物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该地貌多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石柱石笋石钟乳流水化学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的形成一般需要二大条件:石灰岩广布和暖湿气候急流跌宕的瀑布流水侵蚀作用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B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顺着箭头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比重变化是?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扇形堆积地貌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力沉积作用,画出风向?移动沙丘的构造静止沙丘的构造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风力堆积作用戈壁沙漠黄土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为什么?流水的侵蚀、沉积冲积扇三角洲思考:冲积扇与三角洲有何异同?三角洲上往往形成大城市。为什么?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化?为什么?2、冰川沉积物排列与河流沉积物有何差异?为什么?思考:河流沉积:上游-下游:颗粒由大到小。冰川沉积:边融化边沉积:杂乱无章。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流水作用侵蚀(瀑布,峡谷,沟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沉积(山麓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规律总结•右边是一组地貌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2)简单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真题5】读等高线图,回答:N820840PQ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Q、P两点相对高度最大(H)可以达到多少米?()A、H=39.9B、H=40.9C、H=41.9D、H=38.9BA【真题6】(2011·北京)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下题。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A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规律总结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考点6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成特点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侵入到岩石圈上部,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致密坚硬。如: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如: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层状结构,含有化石。如: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成如:花岗岩变质成片麻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考点7岩石圈物质循环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用下面的模式图表示:【真题7】(2007·上海)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完成(1)~(3)题。(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CD(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C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图示(未侵蚀)构造地貌未侵蚀的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的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核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侵蚀后)实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考点8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断层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带判断方法概念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图示(未侵蚀)构造地貌未侵蚀的地貌两条断层之间岩块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地垒,表现为断块山两条断层之间岩块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地堑,表现为凹陷地带岩石破碎,沿断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侵蚀后的地貌图示(侵蚀后)实例庐山、泰山、华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死海、贝加尔湖【真题8】(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中abc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B.b图C.c图D.d图CD甲【真题9】(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真题10】(2012江苏卷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DC1、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地质构造的判读:(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规律总结(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断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