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长江三角洲江南丘岭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的考察,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毫米)。另外,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什么?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地表有什么影响?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球内部(热能)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两者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2、内力主导作用;3、不同地点或某个时期以某种作用为主。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据图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2、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互相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和相邻板块的彼此分离(生长边界)影响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多火山、地震。思考: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拉伯半岛等所在的板块。aa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西南方向运动。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思考:1)喜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思考: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方向运动。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分离,板块边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例如:红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板块边界分两类: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那海沟东非大裂谷喜马拉亚山脉红海自主完成: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表格板块相撞板块张裂陆陆相碰陆洋相碰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宏观地形举例边界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马里亚纳海沟形成海洋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海洋上陆地上形成裂谷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马里亚纳海沟、日本群岛、新西兰岛、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汶川地震课上习题1a(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中距离在缩短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处在消亡边界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课上习题2(04高考)(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什么是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断裂的“痕迹”叫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思考:1、什么是褶皱?2、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1、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强烈碰撞或水平挤压,可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变形。褶皱示意因碰撞或挤压作用,使沉积岩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大自流盆地是什么构造?找水:向斜储水,如大自流盆地修建隧道应选在何处?分析原因?AB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或采取特别加固措施岩层的新老关系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成山岭山岭(老)岩层下弯而成谷谷地(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一般岩层向下弯曲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谷地(老)岩层上拱而成山山岭(新)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背斜成因地形岩层的新老关系形态对地貌的影响判断依据类型褶曲的基本形态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褶皱山:阿尔卑斯山褶皱山:安第斯山脉思考:1、什么是断层?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1、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断裂位移。2、沿断裂面一侧相对上升,另一侧相对下降.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地垒。常发育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叫地堑,常发育成谷地或盆地。断层地垒: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地垒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地堑地形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为什么?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弱。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采石等。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修建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部位。原因和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修建隧道:岩层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采石场:岩层有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岩层底部低凹易于储水。断层:水库、工程建筑:岩层不稳定。(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什么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沿着地裂缝隙上升喷发。火山喷发对地形有什么影响?火山喷发对地形影响:可使地表隆起。(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地震裂缝地震↓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什么是地震?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地震对地形有什么影响?地震对地形的影响:地壳断裂、错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相互关系:裸露岩石风化作用风化物侵蚀作用侵蚀物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球内部(热能)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流水侵蚀作用: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如,瀑布。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V形谷——流水侵蚀黄土高原——流水侵蚀(1)流水侵蚀作用: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如,瀑布。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C、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流水侵蚀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1)流水侵蚀作用: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如,瀑布。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C、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2)流水沉积作用: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带的物质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流水沉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分布。山区河流出山口平原河流入海口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黄河地上河流水沉积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风蚀作用)(1)风力侵蚀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侵蚀: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河湖相沉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陡峭的小山包”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风蚀作用)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沙漠、沙丘(1)风力侵蚀作用:(2)风力沉积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移动沙丘的构造静止沙丘的构造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戈壁沙漠黄土非洲的沙漠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用?例如: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海积地貌(如沙滩等)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冰碛地貌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拱桥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冰碛地貌外力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分布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域峡谷(V型谷)喀斯特地貌瀑布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河流的中上游;沿海地区;河流的下游;出山口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冰碛地貌高山、高寒区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沙滩沿海地区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填海造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