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隔档式褶皱: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复背斜:在它的中央地带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老于两侧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复向斜:在它的中央地带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新于两侧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地垒:则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构造变动:岩石的原始层位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位和变形。地质构造: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岩石发生构造变动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形体。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引起的,主要的内能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的幅射能起主要作用)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流水、冰川等地质营力,从而产生了各种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的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分解和破坏的作用剥蚀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营力,如风、地面流水、冰川、以及湖、海中波浪、各种水流和动力流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把破碎或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地温梯度:地球深度每向下加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冲积物:河流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尖灭:当岩层向某一方向逐渐变薄并消失时,叫岩层的尖灭。将今论古原理: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来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沉积作用:被各种介质搬运的物质,当其搬运介质的动能减小或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包括生物作用条件的变化),会在新的条件下堆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其顶部可露出海面或被淹没。被淹没的称水下沙坝。沙坝是当波浪向海岸推进,因与底流相遇或因波能减弱时,使所挟带的砂粒堆积下来形成的。沙咀:是在海湾外由砂粒组成的。其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伸入海中的垅岗地形。沙咀是当沿岸流由海岸岬角部分进入海湾,因水域变宽,流速下降,使所挟带的砂粒堆积下来而形成的。二、填空(20*1分=20)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转换型边界胶结物的种类:常见的有钙质(CaCO3)、硅质(SiO2)及铁质(Fe203)等。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三、简答(5*6分=30)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及其因素、方式与基本类型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因素:温度、压力(根据压力的性质可分为静压力和动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方式:重组合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挥发分除外),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交代作用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其结果不仅形成新矿物,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基本类型:接触变质、区域变质、热液变质、动力变质、埋藏变质2、机械沉积分异与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碎屑颗粒按大小、形状、比重依次发生沉积的现象,称机械分异现象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推移式、跃移式、悬移式3、风化壳及其特征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风化壳是陆地长期处于稳定或缓慢上升的情况下,岩石长期暴露地表,经受充分风化作用发育而成的。4、节理、褶皱及断层(不同的)分类节理:几何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力学分类(张节理、剪节理)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几何关系分类——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根据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顺层断层)5、褶皱及断层形成时间褶皱时代为:不整合面之下最新地层之后,不整合面之上最老地层之前。如果一条断层切断一套较老的地层,而被另一套较新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所覆盖,可以确定这条断层形成于角度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以后和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形成时代之前,即发生在下伏地层强烈变形时期如果断层被岩体切断,说明断层形成时期早于岩体。如果断层切断岩体,则说明断层活动应晚于岩体6、断层性质判断7、大陆与海底的地形特征被海水覆盖的海底地形和大陆地形一样复杂多样,既有高山深谷,也有平原丘陵,而且规模非常庞大,外貌更为奇特壮观。根据海底地形的总体特征,海底大致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大型地形单元。其中大洋盆地的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1/2,大洋中脊则约占1/3。8、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及大气圈的分层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据大气在垂向上的温度、组成、电荷及运动等特征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9、矿物分类及常见造岩矿物呈固态的矿物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可分为晶质与非晶质两类。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六大类: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盐类矿物和卤化物。常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10、张节理、剪节理及其特点张节理: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其主要特征是:(1)裂面粗糙不平,发育在砾岩或粗砂岩中的张节理,常绕颗粒表面而过,一般不切穿颗粒。(2)节理产状不稳定,在平面上常蜿曲延伸或呈锯齿状延伸。(3)节理沿走向延伸不远即告消失,但在其旁侧又可出现同一方向的另一条张节理,形成平面上的侧列现象(4)两壁张开,有肉眼可见的节理壁距,有时上部壁距较大呈楔形,向下逐渐消失。(5)节理发育常比较稀疏,节理间距较大,频度较低。(6)尾端常呈树枝状分叉或具杏仁状结环,其分叉方向无规律,结环形状不规则剪节理:岩石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其主要特征是:(1)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发育在砾岩中的剪节理面常穿过砾石。(2)节理产状较为稳定,平面上呈直线延伸(3)沿走向延伸较远,有时在节理旁侧形成比较规则的羽列现象。(4)两壁紧闭,壁距甚小,有时肉眼只能见到一条缝迹。(5)节理发育比较密集,间距较小,频度较高。(6)节理两侧岩石沿节理面常有微小的位移,致使节理两测岩石出现错开现象,并能在节理面上留下擦痕。(7)尾端变化可分折尾、菱形、分叉四、简答题/论述题20断层性质断层倾斜与地层倾斜的关系二者倾向相反二者倾向相同断层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正断层重复(A)缺失(B)重复(C)逆断层缺失(D)重复(E)缺失(F)断层两盘相对动向下降盘出现新地层下降盘出现新地层上升盘出现新地层1、曲流河、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于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伸,河谷曲率便不断增大,变得越来越弯曲,形成弯曲的河流,称为曲流当河床在谷底迂回摆动时,河床弯曲不断增大,如果两个相邻河弯日益靠近,则在靠近处易被洪水冲开,使河床截弯取直,被遗弃的旧河床进出口逐渐被冲积物淤塞,于是原河床部分和留下的河水便形成牛轭状的牛轭湖2、河漫滩及其沉积结构河漫滩:随着谷底加宽,两侧边滩不断扩大,枯水时露出水面,洪水时则被洪水所淹没。当河水漫出河床时,河床变浅,摩擦阻力增大,流速降低,动能变小,于是大量沉积物堆积在原边滩沉积物之上,形成河漫滩的沉积。河漫滩实际上是由下部边滩的粗粒沉积物和上部真正的河漫滩的细粒沉积物两部分组成。这种由上下明显不同的两部分组成的沉积物,称为河流冲积层的二元结构。3、河流阶地及其地质意义若因地壳运动使该区域处于上升状态或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流的下切作用重新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一般洪水已不能达到,形成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若该区域地壳运动表现为上升—稳定—上升的过程,沿河谷可出现几级阶地。其中位置愈高的,形成时间愈早。4、煤、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与过程煤的形成须具备聚煤条件和成煤作用两个基本条件。过程:植物死亡→煤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6个字。(生油气层、储油气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5、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6、潮湿地区湖泊沉积的特征沉积于湖泊中的碎屑物质,主要是由地面流水带来的,少量是由湖浪对湖岸的冲蚀产生的。沉积物的数量及特点与周围地形、注入间流的径流量有密切关系,由于径流量有季节性变化,反映在不同季节的沉积数量、粒度、成分和颜色上都有一定的变化。湖泊的碎屑沉积常呈环带状分布。7、浅海沉积特征分选性和磨圆度通常较好。因有深水波浪影响,可形成对称的波痕,发育斜层理,并可形成清晰的水平层理8、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和不整合两种类型。不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在形成这两套地层的地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地缓慢下降状态,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是沉积作用从未间断,或者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沉积,这样就形成了两套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角度不整合:下降、接受沉积→地壳发生水平运动,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沉积五、读图分析(15)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系、统、阶等,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期等。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是记录相对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包括宙、代、纪、世、期五个基本单位年代地层单位是每一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的总和。年代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包括宇、界、系、统、阶五个基本单位地质年代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