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教材简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而本节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正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基础,将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其实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学生已经有不少的认识,他们对于高山,河流,海洋,湖泊,平原等并不陌生,那么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能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具体某个地方的地形。二、教学背景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有的是通过书本得知的,有的是通过电视节目欣赏到的,有的是自己实地旅游看到的,但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对这些地形进行分类与整理,更不能准确的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对于这些地形是如何形成的更是模糊不清,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点。本课是这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后面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本课也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三、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地形: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会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地形特点。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难点:掌握使用地形图的方法,能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丘陵),这是我去年旅游时拍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身后的地形,能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吗?(引出地形概念)预设:不高,山顶比较圆。师:我们家乡有这种地形吗?预设:有或没有师: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预设:内蒙古新疆西藏。。。小结:同学们去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美好的自然风光,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步感受,分类整理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吗?预设: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冰川、河流、湖泊、高山、平原、盆地……)师:观察六种地形图片,说说地形特点PPT【图片1】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图片2】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图片3】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图片4】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图片5】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图片6】……师:我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片,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张图片小组内说说它的特点。【学生活动】【出示图片】判断地形(三)深入研究,观察地形图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虽然认识了很多种地形,但对于整个地球表面的形态大家了解了吗?有没有比较便捷的方法方便我们进行研究?【预设】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看电视、看书、……师: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研究,这也是科学家经常用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认识一样新的研究工具——地形图。PPT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浙江地形图)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几张地形图,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相同点是:每张地形图中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点是:表示的地形范围大小不一样追问:同学们认为这些颜色的作用是什么?预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师: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PPT,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师:从我们国家的地形图当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提示:从颜色方面进行分析)预设:我们国家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师:从海拔上分析我们国家的地形还有什么特点?预设:西部高,东部低小结:我们国家的地形特点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形,那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变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作用它发生变化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研究。课后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资料,并最好有图片说明。六、板书:地球表面的地形平原:(简笔画表示)如:丘陵:高原:山地:盆地:……七、课外活动:查阅资料: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八、生成预见:1、学生对于地形图的认识是有困难的,引导学生分多次观察,经历初步观察——教师指导——再次观察——实际应用的过程,由易到难,逐层推进。九、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基本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特点;2、学生能否课外继续研究其他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