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左手体验,右手实践——《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案例《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一、体验+实践,初教满疮痍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新教师上一次成长课。11月22号,我又将迎来本学期的成长汇报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汇报课,11月16日,我从小学科学网中经过搜索,找到了2013年小学特级教师名师展示课的一篇教学设计。经过整理与修改,我自认为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就这么的新鲜的出炉了。11月17日上午第三节,只带着教学过程,我在501班开展了试教。教学过程初体现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地球师:地球表面是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生:光滑的生:凹凸不平的师: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吧(googleearth软件)生:凹凸不平的师: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有各种凹凸不平的形态,这些不同的形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2.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师:地球上有许多的地形,你知道哪些地形?生:河流,海洋,峡谷,陆地师:还有哪些地形?生:没有回答师:地球上的地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们知道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吗?生:没有回答反思:通过初次教学,我发现了本节课的设计已经高于学情。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知识相对匮乏,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并没有对地球表面的地形积累较多的课外知识,因此,本节课教师需要帮学生认识地形,初步构建想关概念。在软件运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错误,由于教室较亮,googleearth这个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在放大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各种图像并不是很清楚,许多学生还没有完成肯定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二、体验+实践,再教意平平通过对501班的教学,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再设计,降低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通过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地形特点的探究。同时放弃了使用googleerath软件,转而用各种图片替代,希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再体现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盆地)师:今天,我带来一张照片,想不想看一下?观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生:山很高,中间是一块平地。生:四周都是高山。师:我们湖州有这种地形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生:没有,我去过黄山,那里也有许多山,山上很冷。生:有吧。我觉得仁皇山公园周围就是这样的。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了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2.初步感受,分类整理师:地球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吗?生:去凹凸不平的。师:你有什么证据说它是凹凸不平的?生:因为地球表面有许多的高山,有河流,有平地,有峡谷所以就是凹凸不平的。师:这位同学将的很好,那我们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呢?请同学们观察12张六种地形图片,说说这些图片中的地形都有什么特点。师:请学生说说地形特点。师:这些图片当中包含着六种不同的地形,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认为是同一类地形的编号写在一起)生:小组分类地形图片。生:交流汇报分类结果,说明分类依据生:小结六种地形特点反思:为了更好让学生体验地形的特点,本节课我为学生准备了图片,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没有将“地形”这个概念树立好,其实学生对于“地形”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而我在教学当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其中的在学生比较各种地形的不同点时,我出示了两幅地形图片,让学生比较地形的异同,然而学生的回答出呼我的意料,有些说一幅图片有条小路,另外一幅没有小路;有的说,一幅图片上有很多植物,而另一幅植物很少;学生的回答让我不知所措。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对于地形概念的模糊,导致回答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其实这里,教师可以借助于形象的简笔画,把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能对地形的认识会更深一步;在接下来一个环节:对不同地形图进行分类,其实这个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对“地形”概念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的,否则就难以对地形分类,之前没有树立好地形概念,导致这个环节也失败了。三、体验+实践,三教味正浓通过前两次的教学,我发现在学生中构建原本未知或不清楚的科学概念是那么的难,学生需要经历从认知到学习,从学习到掌握这样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第三次再教前,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先用橡皮泥造地形,然后根据造的地形画出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感受地形的特点。教学过程三体现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盆地)师:今天,我带来一张照片,想不想看一下?观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生:山很高,中间是一块平地。生:四周都是高山。师:我们湖州有这种地形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生:没有,我去过黄山,那里也有许多山,山上很冷。生:有吧。我觉得仁皇山公园周围就是这样的。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了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2.初步感受认识地形师:地球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吗?生:去凹凸不平的。师:有什么证据说它是凹凸不平的?生:因为地球表面有许多的高山,有河流,有平地,有峡谷所以就是凹凸不平的。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好,那我们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呢?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板书这五种地形名称),你们知道这些地形的特点吗?生:不知道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帮手,这是一幅立体地形图(出示),它可以包括各种地形,请每个组选择一种疑难地形去研究,要保证每个组里这三种地形都有人研究,画出简图,找到特点生:看文字资料、看和摸立体地形图)(课件出示文字)1.选择一种疑难地形,找到它!2.修正这种地形的简图和特点。(5分钟后学生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按研究的地形重新分组:请所有研究山地的同学到最右边的区域,所有研究盆地的同学到中间区域;所有研究丘陵的同学在最左边的区域。)师:请同学们介绍这些造的地形都有什么特点师:盆地的特点是什么?生:四周高,中间低,在海平面下面师:意见,是在海平面的上面生:盆地高起来的地方是高于海平面的,的地方是低于海平面的师:你是怎么知道在海平面以上还是以下?生:我在地形图上看颜色确定是高于海平面的(教师在黑板上修改学生的画)师:盆地有什么特点?生:四周高峰环绕生:底面是平的师:丘陵是怎样的?生:丘陵比山地的起伏平平缓一些,顶部不是尖尖的师:看来丘陵还和山地结合起来看,山地是怎样的?3.制作地形,加深理解师:接下来,我们要利用橡皮泥制作五种地形。注意(出示课件提示)小组内两人一组制作地形,抽签决定做哪种地形,分工制作与记录。附:学生记录用的标签山地图形特点师:猜一猜:这个小组做的是什么地形?里有是什么?生:丘陵,因为高低起伏不大师:这个是什么?(看不清楚)起伏大吗?生:不大,也是丘陵师:这是什么?生:是山地,比较尖,海拔高师:这个是什么?生:盆地,因为中间比较凹,四周比较高反思:从前两次抓不住重点到现在对教材编写的不同看法,发现自己对《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认识更加清晰,课与课之间的结构、活动,思维儿童特点这些方面都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寻找有效的结合点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把握单元内部尤其是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是实发挥体验+实践效益的关键。四、实践+体验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1.如何使科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上?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清楚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如何将学生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是科学课需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本节课,第一次试教时,在揭示课题上,我直接抛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地形?,你能说说高原的特点吗?”这些提问都是无效的,因为我在课前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相对于课外知识薄弱的新居民子女,在学生无概念基础上,我应该多问“你看到的平原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调动学生的前概念,让它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以让孩子们对地球表面地形进行初步感知。因而,在这方面上,没有针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概念上与前概念脱离,不能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本课上,学生需要弄懂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课上仅仅局限中国,没有考虑到课题中需要孩子们从大范围地进行观察总结,学生没有在指出、说明分布情况后,对地形有初步感知,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不同地势所展现出来的。再则,本节课是起始课,如何在起始课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感知地球之美对于接下来学习科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揭示本节课和接下来课题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去探究接下来的课,也使得课堂永葆激起。第四,本节课的课题探究意味不浓,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直接给出学生需要探究后得出的答案,在本节课上,对于地图上怎么表示不同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图上会以颜色、文字、立体高低起伏等来区分,这才能引导明白。2.如何充分暴露学生原有思维,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在本节课上,孩子们在制作地形模型中,学生出现高山和高原区分不清,没有及时的让孩子们比较分两则之间的区别,导致措施了学生暴露出来的原有思维,也不能更加深刻的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3.什么方法可以巩固学生的认识?对于本节课的亮点,制作模型,如何让孩子们充分说一说这是什么地形?如何用你手中的沙雕来表示?在语言上需要更加严谨,才能让孩子们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更有目的的达到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目的。4.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建构完整科学概念?本节课是本节课的起始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学会有莫大的作用,如何让孩子们更加明了不同课堂之间的内部联系尤为重要。虽然本节课前后经历了三次教学,但是仍然暴露出自己一直在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在课堂上语言的简洁性和目的性,让整个课堂更加顺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