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中考不考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不久的将来,地理学科有可能变为学生的选学科目,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掌握甚少,中学地理教育陷人了极为被动的局面。鉴于此,自己设计了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来调查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初中地理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世界、中国的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区域性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地理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让学生知道地理不仅是现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在将来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调查,得出贵州省荔波县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分析如下:1、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对地理喜好程度较高,他们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教育意义——对生活有用。因此,要继续保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2、社会人士50%忽视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也有50%的人认为,地理学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需要,有助于人们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认知。现在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已经开始涉及到了地理学科,因此加强地理学科本身的改造,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愈强,地理科研成果的价值愈大,则地理教育业就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地理知识是人的社会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人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人格的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已故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早在1929年就说过:“地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养成健全之国民。……使学子能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不仅应当具有语言、数学、外语等工具类知识,而且应当具有历史、地理及其他科学知识。历史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过去,从人类的历史经验中去丰富自己。地理知识则是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让学生从家庭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认识社区、村镇、城市、国家、世界、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认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从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经验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缺乏地理环境科学知识,充满迷信思想和孤陋寡闻的人,一个对家乡、祖国、世界缺乏了解,缺乏情感的人,是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信息交流频繁,社会联系复杂,产业和职业瞬息万变的社会的。3、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地理学习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50%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只是一门考试科目,为满足考试需要而已,在解决地理问题中,要注意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学生才是主体,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认为人的三大类能力是:“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总是在与环境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文明得到进步,人的自身也得到进化和发展。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及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中进行的。因此,人的一生在与环境的接触中,必须具有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具有正确的空间观念,才能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人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1996年6月30日,法国学校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为了学校》其中一条核心观点是:从入学的义务到必学的义务。提出学校保证全部学生掌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基础知识:①会读会写;②能计算;③能理解空间和时间;④学会观察事物和有生命的实体,学会操作简单机械;⑤体育和艺术教育;⑥掌握公民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观。在“能理解空间和时间”一项中这样写道“这是认识和分析客观世界必要的条件。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地理、自然、生命科学等知识,将来能确定其所处的空间和时间方位,掌握如街区、城市、地区、国家、大洲、地球、原始时期、史前时期、古代、现代、距离比例尺、时间等概念的运用能力。这些能力作为一个现代人是必须具备的。在生活中,无论是上街买菜、发信、存钱、看病、去商店、去学校、去工厂、去田地,还是访亲会友、旅游度假,都需要确定方向和位置,确定路线,选择交通工具,甚至自己开车前往。这项能力对许多部门的职业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如:交通通信、航海、航空、军事、道路建设、旅游、城市规划设计、工业规划布局、市政建设和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经常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进行。企业的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各地的信息和动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在信息时代,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使世界大大缩小,千里之遥,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马上建立联系。但这绝不意味着不需要地理知识和能力了,电脑和便捷的通讯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但操作电脑的人,更需要极强的方位感,才能知道从哪里去获取这些信息,到哪里去建立联系。电脑能解放人的左脑,取代人的大脑所完成的信息存储加工处理和逻辑推理计算的许多工作,但人的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电脑还难以代替,还要靠人的右脑来实现。经研究,人的右脑完成计算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创造性活动。开发右脑将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伟大使命。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开发学生的右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4、如果取消地理学科的学习,你认为会影响整个初高中学业的完整性吗?对于这个问题,90%的人,都认为若取消地理学科,则会影响整个初高中学业的完整性。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其中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后这一概念被国际社会和政策组织所接受并广为传播。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可持续发展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1994年3月25日我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其主体思想就是实现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关系着人类生存与进步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都要加以渗透。在迎接新世纪,制定各学科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时候,地理是唯一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这是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地理才从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诸方面综合起来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人类要在地理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掌握环境本身的发展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的人,就必须具备地理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具有正确的保护环境的观点及全球意识。了解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而这些都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知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就是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本身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具有科学的保护环境的知识、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形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村”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中国21世纪议程》第六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教育建设行动中写道:“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21世纪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达到利己与利他、当代与后代、自律与互律、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如何实现资源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并将建立全球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