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必修3第一至四章地理试卷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荒漠化的本质就是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2、下列生态工程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A.平原绿化工程B.“三北”防护林体系C.沿海防护林工程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A.相对一致差异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4、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恢复自然植被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C.集资防治D.设置大沙坝固沙5、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消费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8、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首先得益于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外…………○…………装…………○…………订…………○…………线…………○…………A.良好的区位条件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C.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的投资、引商、引资D.劳动力资源丰富9、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为获取炼铜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D.炼钢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0、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电─钢④煤─铁─钢⑤煤─气─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12、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13、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A.土壤B.热量C.水分D.植被15、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的“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A.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C.地势平坦,土质黏重D.全球气候变暖16、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东北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纬度高,松嫩平原纬度低B.两地虽然都是雨热同期,但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的土壤肥沃,松嫩平原的土壤贫瘠D.长江三角洲的水力资源丰富,松嫩平原的石油资源丰富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7~18题。第5页共14页◎第6页共14页…………○…………外…………○…………装…………○…………订…………○…………线…………○…………17.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18.该省的主导工业是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读下面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1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干流的落差均较大B.上游地势起伏较大,中下游地势起伏和缓C.对丰富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20.利用图中资源,田纳西河流域可以大力发展的工业是A.冶金B.普通服装加工C.航天D.生物制药图1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21~22题。图1第7页共14页◎第8页共14页…………○…………外…………○…………装…………○…………订…………○…………线…………○…………21.图中①地(三江平原)分布着大片沼泽,并经历了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新“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形成新“北大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保护滩涂B.保护草地C.保护林地D.保护湿地22.图中②③两地共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体污染B.大气污染C.土地荒漠化D.固体废弃物污染图2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23-24题。图22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2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25、读下图,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外…………○…………装…………○…………订…………○…………线…………○…………第Ⅰ卷(选择题25题共50分)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0分)26(24分)、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3)我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第11页共14页◎第12页共14页…………○…………外…………○…………装…………○…………订…………○…………线…………○…………图3图427(14分)、图3和图4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3和图4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3和图4,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外…………○…………装…………○…………订…………○…………线…………○…………28(12分)、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DAABCBACCBB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CCADCCCD二、非选择题26、【答案】(1)资源状况: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2)输煤(晋煤外运)——减轻了当地环境的污染;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3)①加大能源勘探力度;②建立能源战略储备;③调整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④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利用效率;⑤实行循环经济;⑥能源进口多元化,增加进口渠道(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7、【答案】(1)图3: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4: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28、【答案】(1)劳动力价格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地价优势(2)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弱;人才队伍小;经济腹地小(3)耕地减少,农业基础削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