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聚焦袁孝亭东北师范大学yuanxt@nenu.edu.cn题目缘起•教学存在过分注重形式而相对忽视学科“核心”的倾向•教学存在太过感性而“理性”思维熏陶不足的倾向•在批“学科本位”的背景下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倾向以六大地理问题、地理学家看问题的方式为线索进行聚焦以地理学尺度思想为线索进行聚焦以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辩证关系为线索进行聚焦以地理知识的性质为线索进行聚焦本讲座提纲以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辩证关系为线索进行聚焦•一般法则(共性)和特殊描述(个性)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地理学密切的统一。•地理学中的一般法则是比较少的,因此,更应高度关注一般法则的教学。•“特殊性描述”为一般法则下更具体、更细化的描画;更具个性的事物或特征。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案例分析:•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聚焦•应关注“一般法则”与“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教学思考方向:有哪些一般法则?如何把握“特殊”?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处理“一般法则”与“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为佳?地理学思考问题的“空间逻辑”•将特定地理空间经实证所获得的空间规律性法则,透过演绎法类推应用到“其它的空间形式”上,借以类推“其它的空间形式”也存在这样的空间规律性;或藉以分析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因果关系。•启示:注重总结空间规律性法则;注重空间规律性法则的类推应用。地理有哪些一般性法则?•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等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地理原理类(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气候因素、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等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地理方法类(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空间推理方法,等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还有什么?把握“特殊性描述”的角度地理学家最关心的是对地区特性贡献最多的要素,比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这些要素决定了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性。人文方面呢?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对地理教学的启示高考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1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类似地:•为什么世界大河中唯有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现象?对地理教学的启示•虽然看似特殊,但必须从一般性法则出发,对“他处所无”的地理现象进行阐释;(即将特殊还原为一般)•仅仅注重一般性法则,不能圆满解释“特殊性”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机制。•重点在于,要从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个别做具体分析。•应重点关注地球表面具有差异性的地方和区域。•结论:把握一般法则是教学的核心。能力训练着眼于一般法则的灵活运用。案例:特殊还原为一般•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案例:特殊还原为一般樱花开放时间的南北变化、东西海岸的差异、内陆与沿海的差异以地理学尺度思想为线索进行聚焦先思考几个看上去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学习大洲、国家以及一些区域的时候,要认识其面积的大小?为什么学习某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关注其空间展开的范围的大小或宽窄?为什么有的地理事物要从全球的角度去加以认识,有的要放到“地方”的角度加以阐释?“空间尺度”思想的内容•内容一:地理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并有一定的等级,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要对尺度大小进行选择。•地理学家认为地理区域的内部复杂性和差异性是由尺度决定的。•内容二:大小尺度间的相互依存,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要在大小空间尺度之间作相互转换。•这种相互转换或者由小尺度转向大尺度,或者由大尺度转为小尺度。教材编制案例:日本地理教材对尺度思想的渗透•小尺度:置身机场内——分布的细节•尺度稍变大一点儿:起飞到一定高度后空间变大——有些细节“淡”了•尺度再大一点儿:机场变为一个点了•尺度再大一点儿:?启示:尺度大小关系到对细节与整体的把握•从一般情况看,随着尺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将会降低,因为其间的很多细节将会被忽略。也就是说,在大尺度上我们比较多地关注于空间的整体特性。•那么,小尺度的区域呢?总结•尺度的大小反映了基本的地理学思想。•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去分析地理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的概括性与普适性是不同的。聚焦1.如何增强学生对尺度大小的敏感性?2.如何使学生体会运用“划区”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妙味”,使学生掌握”划区“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方法?3.将教学对象作为“空间单位”来对待增强对尺度大小敏感性的教学策略—从高考试题中得到的启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展开范围的比较及其原因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占相当的比重;•对地理区域尺度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案例:对空间展开范围大小的考查——2001年广东卷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共同特点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主要原因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在西风带在西风的作用下将海洋的水气带到大陆上。此外还有暖洋流的作用。不同特点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得多(1分);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1分)主要原因欧洲的地势平坦利于西风的深入和暖洋流的深入;北美洲由于西面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水气的深入。简要分析•此题对于两地气候不同特点,答案要点是从地理事物的展开范围上来归纳的。其背后反映的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大小这一角度的把握。这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掌握这一点,会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案例:对空间展开范围大小的考查——2004年•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重要启示:围绕地理事物的空间展开范围大小教学•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范围内,但以这一分布规律对照在各洲的分布区,则其所跨纬度幅度互有差异,这便会启迪人们对各分布区作进一步探索。•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地理观点的“教学点”。为什么某一地区的地中海气候超出或略小于这个纬度范围?2005年高考地理(上海卷)•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项选择)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东北信风影响C.地势平缓D.西岸有寒流流经案例:基于空间尺度大小的考查设问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3,回答9~11题。•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从较小的尺度着眼,分析“细节”•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比较:•如果从全国尺度着眼分析气温分布特点,则山东半岛的一月份气温分布图中的两个闭合区域这一“细节”则被忽略。教学中应注重基于尺度大小的教学设计•把气旋、反气旋作为空间单位看待•把气团、锋面作为空间单位看待•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空间单位”?以六大地理问题、地理学家看问题的方式为线索进行聚焦•六大地理问题•地理学家看问题的方式六大地理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哪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地理学家看问题的方式•确定事件发生所在地的空间区位•解释所观察事件的空间变化,了解该地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事件特性,筛选区域特征,将地表空间划分成适当分区,以确认该地区各分区的空间特性。•该地的发现和其它区域有无关连?或为全球此类事件整体之一部份有关。要点概括•1.确定空间区位•2.解释空间变化•3.了解人地关系•4.筛选区域特征•5.划分适当分区•6.确认空间特性•7.发现区域关联•8.全球整体相关地理学家处理问题的步骤•建立事件所在的正确区位,即绝对区位或相对区位•制作地图,并根据分析结果,解释该地区内部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区以确认该地各分区(带状区)的空间特征。•比较目的在于揭示地理现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认识其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以及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关系。•模式化处理要点•1.建立正确区位•2.地图制作分析•3.解释人地关系•4.确认分区特征•5.揭示异同所在•6.特征成因规律•7.相互联系关系•8.归纳现象类型•9.形成原理原则对教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培养什么能力等提供了一条线索。您来“聚焦”一下?以地理知识的性质为线索聚焦•地理知识是对世界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的结果。•什么构成了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呢?什么构成了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尺度转换;•可以随时转换视角、陈述及想象力;•理解高级和低级的关系及参考框架;•理解空间序列问题;•理解距离效果;•理解空间关联性;•理解方位性和方向性;•理解空间分类;•理解聚合和扩散;什么构成了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理解空间变化和空间延展;•理解非空间和空间等级制度•理解密度及密度衰退;•理解空间外形及样式;•理解位置与场所;•理解覆盖与溶解;•理解地理学性质的一体化;•理解空间封闭性;•理解空间靠近与空间邻接;•认识空间构成。地理学以独特的方式思考和推理世界及其居民•空间思维、空间想象和空间表征(地理学家组织思维并向其他人呈现的方式)是这一学科独特的方式。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空间概念和联系•基本内容:认识具体的地方、区位、时间、距离、边界•推导出的概念:分布、排列、区域、参考框架、方向、空间的等级等。•较高层次的概念:格局、聚丛、传播、空间协作、密度和距离消减等。特别提示:•这就意味着地理学科像其它学科一样,有语言和知识基础,这种基础不是偶然的或轻易就能获得的,相反,它是一种概念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建立在经常性的具体的思维和推理模式的基础之上。•这段话有何启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