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思维突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思维突破厦门市科技中学黄美娇国家课标一卷选择题的命题特点与教学要求2014201520162017近3年高考增加全国卷使用情况全国1卷全国2卷大纲卷河南、河北、山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辽宁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和安徽?全国高考地理卷命制阶段1977-1990阶段:以知识立意为主1991-2009阶段:以双基立意为主2010-2019阶段:以能力立意为主2017(2019)—阶段:以核心素养立意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地理素养一个具有良好地理素养的人,表现为有一双敏锐的地理眼睛,一个睿智的地理头脑以及头脑中储备的丰富、精准、富有逻辑的地理词汇量。全国卷选择题稳定于4大题组(3332),4幅图表,共11题。(通常3题较难)一、全国卷1选择题主要特点及启示1.组题设计有层次(14年全国1卷)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14年全国卷1的4-6题;15年全国卷1的4-6组题,5-8组题;(有梯度)(2015全国1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有逻辑)启示:解题前先浏览整个题组。练习选取与设计:层次、梯度、区分度、知识点覆盖面。1.组题设计有层次以相关联的题组形式出现,是为了避免蒙猜。记忆是基础能力,区域地理增强高考的勇气和底气。选择人迹罕至地区和新情境,更具公平性,并考查即时学习能力。(区域只是载体,不要考成乡土地理就可以了)少考地理信息技术,是要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地球运动部分,淡化运动本身,强化地理意义.即考与生活有关联的,不考抽象空洞。抽样考查,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但不回避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复考查。(如风沙、生态文明)必修与选修不完全分离。2.内容上依据国家考试大纲(你懂得)(2010全国大纲卷)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9.S地的纬度A.与M地相同B.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D.低于M地11.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立体几何想象力,难度较大,不考了!(2015新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15年全国1卷)甘德国际机场(14年全国1卷)新疆吐鲁番附近启示:不过度强调空间定位;储备区域地理相关知识。2.区域地图新尺度渤海及附近区域3.计算能力要求高(11年全国卷)读图1,完成6~8题。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B.40mC.65mD.90m(12年全国卷)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580等高线580山峰、高程/m河流、湖泊、瀑布桥梁Q图4(2013年全国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等压线/hPaLN0100200km甲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2013年全国卷)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总人口增长总人口增长1981~19901991~2000-3-2-101234-3-2-101234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3.计算能力要求高(14全国卷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4.计算能力要求高(15年全国1卷)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甘德纽芬兰岛50°60°45°50°机场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66.5°NB.60°NC.53°ND.40°N启示: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3.计算能力要求高解题时不一定用严格的数学方法10题:读图,从1910年到1970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后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①符合,11题:根据前面分析,在①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1950-1970年。从迁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对。4.等值线出现频率高(含综合题)11年等高线图1次12年等高线图2次13年等高线图出现3次,等压线图1次14年等高线图出现4次启示:重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开设等值线专题。15年等温线2次、等高线图各1次5.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较高启示:进行学科间的融合(2014新课标1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6.抽样考查,重视迁移。抽取基础性与框架性的知识,体现学科的基本理论;抽取生长性和生成性知识,与高校相衔接;抽取迁移性和应用性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题目材料呈现方式多样,文图表皆有,情境新颖,设问具体精细。8.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偏重于人文地理。9.试题生活性、时代性强,关注社会热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雨水花园)(青藏铁路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全国卷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精准的审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图像的判读能力,时空的转换能力科学的计算能力,灵活的思辨能力原理的运用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1.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二、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思维突破B.滚动训练,避免前学后忘B.整理错题,题不多错C.测试限时限量,提升应试技能。A.课堂提问、调板,保持课堂适当的紧张度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A.合作探究,学生讲题(知识建构思维过程方法创新)2.厘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二、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思维突破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地名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地理概念地理成因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地理知识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概括分析推理分析地理知能管理能力(思维导图)河流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源流河流水文特征位置源地流程流向上游河段中游下游冰期含沙量流量流速输沙量水位汛期海水顶托风向形状弯直支流汇流流向二、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思维突破3.建模与破模(2)地理问题探究:以发散思维进行,并归纳与演绎。(1)区域案例探究:从问题产生—问题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由“地”及“理”到“人”,逐渐深入,呈现全过程。空间范围的大小决定了我们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大范围更多的从整体性(一般性)认识问题,小范围更多的是从差异性(特殊性)认识问题时间尺度思想让我们考虑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动静状况反映哪一种区位因素在起作用。动态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较短的时间尺度要侧重考虑社会经济区位因素。静态的变化不大的侧重考虑自然区位因素。地理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思想建模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有效整合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怎样建模?建模——指围绕某一主干知识或地理问题,对大量零散的相关知识点或地理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农业区位知识建模示例:农业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规模、距离)交通(运输方式、通达度)劳动力(数量、素质)政策农业基础(或生产经验)饮食习惯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风及组合状况)地形(类型、坡度)土壤(肥力、酸碱度、疏松程度)水源(水量、水质)科技因素培育良种冷藏保鲜技术机械化水平环境因素地价破模贴合设问要求和命题意图突破已建知识模型的束缚怎样破模?破模——指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已建知识模型难以直接解决某些实际或特殊地理问题而采取的“突破”已建知识模型束缚的策略。策略一:立足于设问,“缩放”已建模型策略二:立足于材料,“摆脱”已建模型策略三:另建“新”模型1、全(要点齐全)2、细(深入细致)3、主次(主次分明)破模知识建模建模要“全”,破模要“活”!小结一是地理位置定位思维模型:对经纬网绝对位置和与海陆、江湖、地形、板块、农地、工厂、商店、交通、城镇等相对位置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判定、描述、评价。二是地理分布思维模型:对面积、形状、集散、疏密、方向、与重要地标相对位置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如描述、归纳、比较。三是地理特征思维模型:对自然要素及自然环境特征、人文要素及人文环境特征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如描述、归纳、比较。四是地理规律思维模型:对地球运动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大气循环、水循环、大洋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等自然地理过程原理,以及区位理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人文地理过程原理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如想像、阐述、推理。地理问题的七大思维模型五是地理成因思维模型:对地质、地形、气候、河流、洋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市场、交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军事等人文因素的思维过程与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