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学案_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一[考纲要求]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温馨提示]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的特点的区别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2)能量:放射能→热能→机械能。图甲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乙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温馨提示]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2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三、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L为未定板块边界,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如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3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消亡边界[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温馨提示]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一)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4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1)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2)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2.找水(1)“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2)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3工程建设(1)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2)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5第二章学案_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二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1.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祼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沉积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流水沉积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地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地区和高纬度地区6(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2.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的方法(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如在梯田上耕作;填海造陆。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如在坡地上耕作。课堂巩固1.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主要受到的地质作用是()7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图,回答13~14题。图L2254.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5.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6.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图L226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87.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甲—风力侵蚀B.乙—流水侵蚀C.丙—冰川侵蚀D.丁—人类活动9.下图为一位旅行者拍摄的某地自然景观的一张照片,照片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还原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地理野外考察研究的内容之一。完成11-12题。10.右图所示花岗岩石林地貌是我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之一。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11.右图所示云台山红石峡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构成石峡的是红色砂岩。下列对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其中①地壳上升②地壳下沉③岩浆侵入④流水侵蚀作用⑤沉积作用⑥海浪侵蚀A.③→①→④B.⑤→①→④C.①→⑤→④D.②→③→⑥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17~18题。12.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9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13.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B[解析]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因为河水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2.A3.A13.C14.D[解析]第13题,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14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