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嘉陵江北碚段课程名:地貌学指导老师:张远瞩姓名:徐炼学号:222012318011163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来实地观察流水地貌、重力地貌以及构造地貌三大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熟悉野外实习技能及相关知识,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三大要素。3、了解三大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实习地点嘉陵江北碚段(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帚状山脉北碚向斜北段)三、实习时间2013年11月24日四、实习内容(一)嘉陵江北碚段地貌形成条件1、地质特征据查及的资料可以知道在地质构造上,北碚区整体来看为西南地台、川东南坳褶带,华蓥山隔挡式复背斜帚状弧形构造区重庆弧的一部分。组成区内地壳的地表地层主要是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岩性以灰岩、页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它们褶皱形成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的三个背斜阳三个向斜,它们构成了北碚区地貌形态的骨架,而我们实习段则大体上是一个向斜,主要是以砂岩和泥岩为主。2、气候条件在气候上,北碚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明显,气温高,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冰雪很少,风力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丘陵谷地里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毛温最,高43℃,最低零下3.1℃。无霜期年平均约334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78.65毫米,最高1544.8毫米(1968年),最低740.1毫米(1961年),降雨集中于5—一9月(占全年雨量70%),且多夜雨。由于我们实习地段也是北碚区的一部分,所以它的气候条件也基本如此。3、水文条件北碚区水系以嘉陵江为主干,主要溪流有龙风溪,马鞍溪、运河、郑家溪,明家溪、万家溪等,成羽枝状分布,并汇流于嘉陵江。嘉陵江的水量为长江各支流的第二位,在北碚多年流量平均为每秒2130立方米。最大年均流量为每秒3120立方米。最小值为1140立方米。在北碚水文站处最高洪水位为214米。嘉陵江为长江水系中含砂量最高的支流,多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含泥沙2.33公斤,极端数据为32.8公斤.北碚区地下水有三种主要类型: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红层承压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地下水也都汇流于嘉陵江,其年径流量为1783万立方米。这有力的水利条件对我们这次研究的三大地貌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流水地貌。4、植被就植物而论,北碚区内已发现维管束植物201科836属1666种,其中资源植物达619种。区内森林覆盖率为17%,尤其珍贵的是在缙云山存留着典型的地带性自然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全国263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其嘉陵江北碚段植被类型也十分丰富。(二)嘉陵江北碚段地貌类型及特点嘉陵江沿岸地貌大体有流水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三种典型地貌类型,以下对各地貌作出具体说明。流水地貌就是指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1.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首先是洪积扇:我们在杜家街下游马鞍溪河口处看到有一个大约四到五百平方米的洪积扇,是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后,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洪积扇表面坡度较小,形态比较扁平。经过老师的解释,我们知道这是由于沟谷暴雨出山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加上暴流出山后流水分散成放射状,单宽流量减小,促使暴流搬运能力大大削弱,因而在沟口处堆积大量泥沙和砾石,形成扇状地貌。其特征是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2.河床地貌(1)石质滩:北碚嘉陵江岸的碚石,是由基岩砂岩组成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流水冲刷,水位下降使得基岩裸露,并且砂岩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我们还了解到在这碚石沿江的上下方为较为软弱的泥岩,易被流水侵蚀。(2)壶穴:我们在碚石处发现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壶穴。形成原因:急流冲击岩石节理或破碎带,掏蚀河床,形成深潭里的水流漩涡夹着砾石对河床进行磨蚀。(3)浅滩:是高程在平水位以下的分布在冲积河流的河床的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物。我们在嘉陵北碚段实习中观察到的浅滩有边滩和心滩。边滩与河岸相接,在枯水期露出水面,主要分布于宽浅河床的岸边,展宽河段两侧的回流区和弯曲河段的凸岸边。心滩位于河心,主要分布在束窄河段上游的壅水区、迅速展宽的河段,或有支流汇入的河段。我们观察到的心滩,据说其位置多年来也发生着移动。心滩形成原因是输沙能力小于含沙量,大多是在流速沿程突然变小,环流的减弱或消失,洪枯水流流路不一致等时形成的。(4)深槽:浅滩之间,我们还观察到了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一般与浅滩相伴出现。形成原因:在河湾凹岸和河床的束窄段,易受水流冲刷。3.河漫滩:在实习路段终点的强盗湾处的嘉陵江凸岸有一块较宽大的粗粒堆积滩地。河漫滩是指分布在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平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被淹没、具有二元沉积结构的滩地。此滩地呈一系列弧形垄岗状沙坝与洼地相间的迂回扇地形。形成原因:在弯曲型河床中,凹岸被蚀,凸岸堆积作用。洪水期凹岸大量坍塌,凸岸堆积成一条顺岸弯曲的沙坝;平水期堆积物较少,成为分隔前后两次洪水期的两列沙坝之间的洼地。如此不断发展,形成迂回扇地形的河漫滩。4.阶地:我们站在嘉陵江边可看出对岸明显的阶地地貌,据老师解释,有证可靠的有三级阶地。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阶坡上出露了基岩和明显的阶地面。由于第一级阶地面上是我校的桑树种植基地,所以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原始阶地地貌,而在这岸的阶地已被居民建筑等占用。第二级阶地则有一些工厂建在上面。而第三级阶地几乎无人居住。形成原因:在此先发育了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而后因构造运动地面抬升,使得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重力地貌指的是坡面上的风华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这一次实习我们观察到的重力地貌有塌岸和滑坡。(1)塌岸:途中我们经过了马鞍溪,这是一条不是很大的溪流。在马鞍溪河口上游地段的凹岸有明显的河岸整块下挫坍落现象,此现象就称为塌岸。形成原因:由于河水对岸边的冲刷与掏蚀,使得斜坡基部被掏空,上部的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河岸整块下挫坍落。(2)滑坡: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其旁边还有一滑坡体,据资料显示,这次滑坡发生于此处滑坡发生于2011年9月,可明显找出滑坡壁遗迹、滑坡泥、擦痕、滑坡面和被填塞的裂缝,以及马刀树,从课本中我们可以知道马刀树常用来判断古滑坡的存在。滑坡形成原因:地处河流凹岸,基部常被河流冲刷和掏蚀。大雨、暴雨使得河流的水位暴涨,浸水范围扩大,使土体容量骤增,加大滑动力,减小土体抗滑强度,导致发生滑坡。构造地貌构造地貌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此次嘉陵江北碚段实习的构造地貌主要以褶皱地貌为主。比较明显的有单斜地貌,它是经过褶皱后的岩层呈倾斜状,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其中,老师还特地向我们介绍了在强盗湾处的猪背山,猪背山指的是组成岩层倾角较陡,山两侧的坡度都较陡的单斜山。经观察,大家发现嘉陵江岸有许多坚硬岩层形成的单斜山和沿软弱层发育的单斜谷。也有许多岩层的弯曲倾斜,还有次成河的出现。(三)嘉陵江北碚段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针对流水地貌来说,我们在强盗湾附近看到的心滩,其常常位于河道的中部位置,这对于我们的航行产生较大的阻碍,在我们一路上还提及了航道浅滩,这对航行都是极为不利的。有时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边滩上也可以成为人们赚取经济利益的地方。其次针对重力地貌来说,比如人们经常也会在一些比较稳定的滑坡体上种植庄稼,树木等植物。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滑坡等重力地貌也常常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威胁。最后针对构造地貌来讲,我们看到的主要就是阶地,在一级阶段上居民种满了桑树,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地,另一方面也有净化空气等作用。在二级阶地上修满了建筑物,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具有危险性地貌的地方,应尽量避免靠近,以防发生意外。五、总结这一次地貌课程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三大地貌类型,对它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然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通过这一次实习,知道只有加深对地貌类型本身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以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