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商业银行的原始状态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的古国时期。2.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3.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资本主义商业银行通过两种途径产生: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而来,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后者是主要途径。4.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设,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英格兰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鼻祖。5.1897年在沪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6.20实际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业务产生深远影响,表现在: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竞争出现新格局;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与工具不断创新,金融业务进一步交叉,专业金融业务分工界限有所缩小;金融管制不断放宽,金融自由化趋势明显;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证券市场蓬勃发展;金融一体化趋势明显。(国际化、证券化、一体化、集中、放宽、创新)7.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特殊性:经营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责任特殊。8.商业银行作用和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闲置转化为可用;消费转化为投入;短期转化为长期);支付中介,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信用创造,是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基础上产生的;金融服务9.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外部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分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内部组织形式(股份制银行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10.单一制银行的优点:限制垄断,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与当地政府合作,更好的为当地经济服务;管理层少,管理灵活;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大;缺点:不利于业务规模扩大;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业务发展和创新受到制约;易受行业、区域和经济发展状况波动影响,风险较为集中。11.分行制又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制总行本身也对外营业,优点:有利于规模效益;有利于分散风险,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水平,便于金融当局宏观管理;缺点:不利于内部管理,容易形成垄断12.单一银行制曾经是美国最主要的形式,现在最为流行的是银行控股公司制,为了逃避监管而形成的。分为非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控股公司金融创新空间增加,并可以实现金融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经济,但金融控股公司极易形成关联交易,风险控制难度大。13.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种常设委员会、行长或总经理、总稽核、业务和职能部门、分支机构。14.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的职责:制定银行目标、确定银行政策模式、选举管理人员、设立委员会、提供监督和咨询以及为银行开拓业务,常设委员会职责:协调各部门管理,互通情报,定期或经常性召开会议处理问题。15.商业银行管理系统由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五部分。16.实施银行业监管的原因:为保护储蓄者利益,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银行业综合化发展17.存款保险制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以后的美国,设立的宗旨:重新唤起公众信心,保护存款者利益,督促并促使银行安全前提下经营。组织形式三种:政府设立,如美国;政府与银行联合设立,如日本;银行自行设立,如德国。存款保险制度行使相应的监督功能,起到了保护银行体系稳定的作用,但银行对从事高风险的担忧在减少,一定程度刺激银行高风险投资,加剧道德风险。18.次贷危机后,美国监管改革最先,2010年7月15日,通过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并与7月21日正式成为法律,特别关注系统性风险监管、消费者保护、银行业务限制以及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等问题,还包括将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围,设立破产清算机制,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监管职责,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管,对公司治理机构的监管,强化对证券经纪商、信用评级机构和对冲基金的监管。19.银行的资本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关键作用是息收益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主要作用:是银行免受损失的“缓冲器”,有助于树立公众信心,银行启动资金,扩大经营和业务创新的资金,银行增长的监测者。20.银行资本来源:商业银行创立时筹措的资本和经营利润的一部分。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重估储备、权益性资本(一般准备)、次级债务。21.《巴塞尔协议》即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规定了12个参加过应以国际间可比性和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国的银行资本标准。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应与资产风险相联系,银行资本构成应取决于资本吸收银行损失的能力,而不是银行资本的不同形式。主要思想: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最低资本限额为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低于风险资产的4%。22.我国2004年2月人民银行公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我国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和附属资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合并报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23.长期次级债务的原始期限不低于5年,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次级债务工具可列入附属资本,在距到期最后五年,数量每年折扣20%。24.判断资本充足率的辅助性方法:管理质量、资产流动性、银行的历史收益及收益留存额、银行股东的情况、营业费用、经营活动效率、存款的变化、当地市场行情。25.2004年6月修订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加入了操作风险计提资本的要求,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等计算方法。新协议更为强调监管当局结合各国银行业的实际风险对各国银行进行灵活的监管,对风险的敏感度和灵活性增加,复杂性也加大。可以看做是对1988年《巴塞尔协议》及其历次修改的总结,反映了当今金融风险复杂多变的特性,尤其是银行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相互割裂的风险,而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风险体系,需要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去应对。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综合风险的模型建立和量化管理。26.OECD经合组织27.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二级资本最高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100%,作为二级资本的次级债务和中期优先股的总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一般准备金可以包括在二级资本中,但不得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1.25%。28.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根据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计算,包括标准法、初级的内部评级法和高级的内部评级法、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法。29.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指标法、标准法(IRB)、高级计量法(AMA)30.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权头寸风险和商品风险。31.新协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在风险加权资产中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相对而言,新协议更适合风险计量、管理水平较高、资本雄厚的国际活跃银行。32.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定了不同权重:一级为0%,二级为10%,三级为20%,四级为50%,五级为100%;人民银行将资产分为六类:一类为现金,二类为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三类为对公共企业的债权,四类为对一般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五类为同业拆借,六类为其他。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2007年1月1日达到。33.新协议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市场约束。通过三大支柱,鼓励银行改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有利于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有利于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适应不同银行需要的资本制度框架。34.合格的外部评级机构满足六要求:客观性、独立性、国际通用性和透明度、披露、资源和可信度。35.内部评级法(IRB-internalratingsbasedapproaches)36.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37.新协议对我国银行风险监管的意义:我国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更突出,内部评级法的提出促使我国着手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扩充引导我们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38.衡量资本规模的方法:账面资本(权益资本GAAP)、管理资本(RAP)和市场价值资本(MVC)39.银行资本的需要量影响因素:有关法律规定、资产负债结构、宏观经济形势和银行信誉40.最佳资本需要量是指银行资本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银行资本过高会降低财务杠杆比例,增加筹资资金的成本,影响银行的利润,资本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银行的边际收益下降。41.银行资本曲线受到银行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及其面临的市场状况的影响,小银行资本成本曲线远离远点,不仅最佳资本需要量大,而且资本成本高。42.银行资本计划分为四个阶段:银行的总体财务目标、银行的资本需要量、利润留成从内部产生、实现最低筹资成本选择相应的筹资手段。43.银行资本的来源:内部融资(未分配利润是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很大程度受到银行本身的限制)和外部融资(出售资产和租赁设备、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中长期债权、股票与债券互换)。44.商业银行负债的目的:增加盈利性和提高流动性45.存款的种类:交易账户(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货币市场交易账户MMDA和自动转账制度ATS)和非交易账户(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46.核心存款(对市场利率变动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反应不敏感度存款,银行的交易存款账款和不流通的定期存款账户属于)和易变性存款。47.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银行经营实力、银行经营目标等相联系。48.存款的定价: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49.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同业拆借、央行再贴现、证券回购、国际市场融资、发行中长期债券50.同业拆借利率由拆出行和拆入行共同协商确定,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实现了市场化,业务范围也扩大,保险公司也是一员,分为隔夜拆借(不需抵押)和定期拆借(书面协议)。用途有严格规定,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解决头寸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困难,不能把拆借资金用于弥补信贷缺口长期占用,更不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51.向央行申请贴现一部分通过再贴现一部分通过再贷款。52.证券回购是银行持有政府短期债券,可以隔夜回购也可以较长时间。53.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最典型的是欧洲货币存款市场,起源于欧洲。当银行所接受的存款货币不是母国货币是,就是欧洲货币存款。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浮动利率应用广泛,中长期融资参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54.非存款性资金来源(银行的资金缺口)取决于存款量和投资与贷款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并考虑成本、风险程度和法规限制。55.负债成本:利息成本(不变利息和可变利息计算)、营业成本(广告宣传费、工资和薪金、设备折旧应摊提额、办公费用、服务费用)、资金成本(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可用资金成本(相对于可用资金而言的银行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负债增加引起的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对新吸收负债增加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的缘由负债增加的开支)56.可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是银行总的资金来源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即扣除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关联行或往来行存货及其他现金项目后的资金。57.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吸收的资金58.可用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59.成本分析方法:历史加权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包括单一和加权),历史加权平均成本法能够准确评价银行的历史经营状况,单一边际成本法帮助银行决定选择那一种资金来源更合适,加权平均边际成本法为银行提供盈利资产定价的有用信息。60.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