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基本知识一、药物管理的分类1、处方药(Prescriptiondrugs,Rx)•凭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使用的药物。2、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drugs,OTC)•不需要医师处方可以自行购买使用的药物。•药物的安全性较好。•正常用法和用量一般不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二、购买使用OTC的基本注意事项1、选用有国家统一标识的OTC2、认真查看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国产合格药品应明确标示:国药准字Z×××号•进口药品应明确标示:进口药品注册证Z××号•所有药品应有以年月日班次组成的生产批号关于保健食品质量判断的基本标准(1)有国家认可注册的保健食品标志(2)生产厂家通过GMP认证OTC3、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药物是否变质。4、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5、严格按说明书用药,不要随意超量、长时间用药。三、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常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引起,难以预测,发生率较低而死亡率较高。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2、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理作用延伸,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或损害引起的反应。3、特异质不良反应是指由于个体的特异性体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4、过敏反应是指由于药物致敏后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值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6、停药反应:长期用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出现病情加重。五、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1、过敏反应:瘙痒;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2、胃肠道反应: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胃肠出血;胃肠穿孔。3、肝脏损害:急性肝坏死;药物性肝炎。4、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肾炎;肾功能损害。5、造血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6、神经损害:听力受损。7、皮肤损害:皮肤坏死;剥脱性皮炎;皮疹。8、损害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影响乳儿发育。六、按药物效应的OTC分类1、解热镇痛药:本类药物用于解热服用3日,止痛服用5日,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生咨询常用药如阿司匹林等2、镇静助催眠药:用于助眠,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周。3、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扑尔敏、苯海拉明等。4、感冒用药:服用一周,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生咨询。5、消化系统用药(1)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服用一周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生咨询。(2)止呕、止泻药(3)胃肠解痉药胃肠解痉药:服用1日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生咨询。(4)缓泻药6、呼吸系统用药(1)镇咳药:服用一周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2)祛痰药(3)平喘药:服用3日,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生咨询。7、维生素与矿物质8、皮肤外用药9、眼鼻喉用药10、妇科用药、避孕药七、正确服药的注意事项1、再次详细阅读说明书,确定是否有禁忌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按医嘱服药。2、尽可能站立或坐位服药。3、用至少100ml温开水送服,多饮水有益于药物吸收和排泄。大多数药物不能用牛奶、奶制品、茶水及饮料(特别是含碳酸的饮料)送服。4、禁止与含酒精的制剂合用。5、注意药物剂型不同用法有异。糖衣片、肠溶片、胶囊、控释片、缓释片一般不可掰开或咬碎后服用。6、掌握服药时间,避免影响药物疗效及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均匀的浓度。八、部分常见疾病的治疗用药原则(一)呼吸道疾病1、支气管哮喘(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2、上呼吸道感染(休息、补充水分、中医药、抗病毒)3、支气管、肺部感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二)胃肠道疾病1、消化性溃疡(系统进行抑制胃酸分泌和灭菌治疗)2、肠道感染(休息、禁食、补充水分、抗生素)(三)泌尿道感染休息、多饮水、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