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1.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化学结构为其特征2.有些含生物化石3.多具层理构造、有规律的层状4.粘土岩分布最广,其次是砂岩、石灰岩研究断层的意义1.矿床的形成、矿体产状及其分布等,常常受断层构造的控制。在采矿过程中遇到断层,矿层或矿体便会突然中断,只有搞清断层的产状、性质和断距,才能求出矿层等的去向,然后决定下一步开采步骤和生产施工方案。2.进行工程建筑、水利建设等,必须考虑断层构造。凡是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据有所在地区的断裂构造等地质资料。3.断层构造与地下水的运移和储集具有密切关系。4.断层构造是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5.断层和地貌发育的关系至为密切。如块状山地、掀斜地块、断陷盆地、断层谷、飞来峰、大裂谷以及某些水文现象(如湖泊的形成,河流的发育等)都与断层有关。6.研究大型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规律,对于认识区域构造的发育历史和进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以及探讨全球构造的演化规律,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板块边界类型1.生长边界:板块活动时相互张烈,东非大裂谷就是在这种板块活动下所形成的。2.消亡边界:板块活动时相互碰撞挤压,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就是这样形成的。3.剪切型边界: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如太平洋板块的中隆。全球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3.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火山地震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全球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界,板块与板块的活动使地壳和岩浆在运动,从而造成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形成了火山地震带。判断断层存在的证据1.岩层上的标志(1).岩层的不连续:断层常把原来连续的地层、矿脉、岩脉、变质带以及各种构造线错开,使它们发生不连续或中断现象,特别是横断层、倾向断层和平推横断层,这种现象非常明显。(2).岩层的重复或缺失:加厚或变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无论是正断层或逆断层)必然会产生岩层重复或缺失的现象。(3).岩层产状的变化枢纽(旋转)断层形成时,断层线两侧的岩层产状发生很大变化。2.断层两侧的伴生构造标志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形成一些伴生的褶皱、节理等构造,作为断层存在的证据,并可用以判断断层的力学性质和两盘的移动方向。(1)拖拉褶皱:又名牵引褶皱。柔性较大的岩层断开时,断层面一侧或两侧常发生一些拖拉而成的小褶皱,这种小褶皱的特点是:①多为倾斜或倒转褶皱;②离开褶皱面一定距离,这种小褶皱即渐消失;③拖拉褶皱的形成过程,正断层和逆断层的拖拉褶皱形态不同。根据拖拉褶皱的形态可判断两盘的运动方向,从而进一步确定断层的性质。其方法是:拖拉褶皱的弧顶所指的方向指示其所在盘的移动方向。拖拉褶皱的弧顶指向和箭头方向是一致的。(2)伴生节理: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因上下盘错动产生若干组有规律的节理。3.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2)断层滑面(镜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可引起断层面上的温度升高,使一些铁、锰、钙、硅等成分的物质粉末重熔,敷在断层面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叫断层滑(镜)面。(3)阶步: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所形成的小陡坎(台阶)称阶步。阶步的陡坎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4)断层构造岩:断层作用常在断层带形成各种构造岩。典型的断层角砾岩常见于正断层(或张性断层)。(5)构造透镜体:在压性、压扭性断层带中,因常形成两组共轭节理,把岩石切成菱形方块,然后又沿节理面滑动。棱角部分或大部分消失,呈透镜体状,叫构造透镜体。在透镜体周围往往环绕着片状矿物,形成片理。4.断层的间接标志(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断层面(一般是上升盘)露出地表形成悬崖,叫断层崖,是断层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2)山脉错开或中断:山脉的山脊或山峰一般顺着岩层的走向延伸,如果突然错开、中断或呈大角度拐弯,或截然的与平原相接触,则可考虑有断层的可能性。(3)断层谷、断陷湖、断层泉:顺断层线或地堑常形成断层谷,或形成一系列断陷湖盆。有时沿断层线出现一系列泉水。如果水系突然呈直角转折也可能与断层(或节理)有关。(4)火山分布:第四纪火山锥常沿着断层线或断层的交叉点分布,因此有规律分布的火山锥或侵入体,可能与断层有关。(5)有时断层带为地下水富水带,生长着茂盛的或喜湿的植被。海底扩张的证据海底岩石比较年轻,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威尔逊旋回六阶段1.萌芽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当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裂谷。2.初始阶段: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经出现洋壳。如:红海、亚丁湾.3.成熟阶段: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又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如大西洋.4.衰退阶段: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渐趋减小。如太平洋.5.残余阶段:随著洋壳海域的缩小,终于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小型洋壳盆地。如地中海.6.消亡阶段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