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药材-附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道地药材——附子一、【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曰: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李时珍曰:初种为乌头......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同一物也。在形态方面,李时珍引宋杨天惠的《附子记》中的描述:其茎类野艾而泽,其叶类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黄蕤,长苞而圆......再参考《证类本草》所载龙州乌头(龙州及今四川平武县)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附子附图,均可认为即是本品。附:(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蜀本草》:“附子、乌头、天雄、乌喙、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并不及前法。”②《本草图经》:“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键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耘籽,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已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傍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侧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③《彰明附子记》:“绵州,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产附子。合四乡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斤已上,然赤水为多,廉水次之,而会昌、昌明所出微甚。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蓝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独专附名,自余不得与焉。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其实皆小;种一而子二、三,则其实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其实特大。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为上,有节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矣。又附子之色,2以花白为上,铁色次之,青绿为下。天雄、乌头、天锥,以丰实盈握为胜,而漏蓝、侧子,不足数也。按《本经》及《志》载,附子出犍为山谷及在山南嵩高、齐鲁间,以今考之,皆无,有误矣。又曰,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大谬。又云,附子八角者良,其角为侧子,愈大谬。与余所闻绝异。”二、【附子概述】附子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为常用中草药,块茎药用。气微,味辛辣而麻舌。三、【栽培】生长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壤土中。主要栽培在四川江油、彰明一带,现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四、【原植物形态特征】乌头别名:铁花(四川峨嵋山),五毒(河南)。AconitumcarmichaeliDebx.──毛茛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的侧根(子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倒卵形,直径可达5cm。茎直立。叶互生,具柄;叶片卵圆形,革质,宽5~12cm或有时更宽,掌状三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上部再3浅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总状花序窄长,花序轴上被贴伏反曲的柔毛,花青紫色,盔瓣盔形,长1.5~1.8cm,宽约2cm,侧瓣近圆形,外被短毛;蜜叶1对紧贴盔瓣下,无毛,有长爪,距长1~2.5mm;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蓇葖长圆形,长约2cm,无毛。花期8-9月,果期10~11月。五【生长习性】(一)乌头生态在11-12月,当温度在10℃以上时,栽种川乌,7天后发出新根;次年2月当地下10cm处温度在9℃以上时,从地下茎节长出基生叶5~7片。抽茎后,地上部分生长加快,尤其是3月上旬(气温在13℃~13.8℃)生长最快。茎每天增加高0.6~0.71cm,中叶片数也迅速增加。每4天可生出一片新叶,为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3月上旬以后,地下茎节生出扁平的白色根茎,不久即向下伸长而形成块根。特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部分的生长超过了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种根较大而肥料又充足的情况下,粗壮的地下茎可以在同1节上生长2个块根。在9月中、下旬,气温在18.4℃~20.6℃时,顶上总状花序开始出现小的绿色花蕾,花3蕾逐渐变大;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为17.5℃左右,花蕾由绿变紫时开花。当主花序结果时,第一侧枝才开花,以后由上至下地开放到下部侧枝。在1个花序内,花自下或自中部先开。1个花序的花3~7天开完,花开放后的第2天,花丝伸长,3h后,花药成熟破裂,此时柱头已先熟。在11月中旬(气温11℃左右),蓇葖果成熟开裂,散出大量种子。(二)附子生态1.与乌头基本相同。但须经历须根生长发育期(从栽种至出苗)、叶丛期(从出苗至抽茎)、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抽茎至摘尖板芽)和块根膨大充实期(修二次根至收获)4个时期,共240天左右。特别是采用了摘尖、掰芽、修根等促控枝术;地上部分在摘尖掰芽后,干物质略有下降,以后由于叶长大及茎的加粗,干物质迅速回升;以后由于修根时去掉部分脚叶,养分向下转运等,干物质再度下降。与此同时,块根干物质迅速增加,在5月下旬块根干物质重为10.20g/株;干物质日增长量为0.197g/株,6月中旬当10cm处地温为26.8℃左右时,块根生长最快,块根干物质重为19.9g/株,干物质日增长0.65g/株,为5月下旬的3.3倍左右,由于附子块根是由地下茎的基部向上逐渐生长,随着侧生块根生长期的缩短,块根由圆锥形变为长条形,为了集中养分供应地下基部的块根,使他们长得更大,采用留大刮小及截除块根周围须根的办法。试验表明,修根提高了附子质量,但总产量低于未修根的。2.附子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附子在气候温和、润湿的地区生长较好。其年降雨量为1179.4mm、年平均温度为15℃、年日照量为1327.7h均可栽培。3、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土壤质地土壤由粗细不一的颗粒组成,通常把粒径小于0.01mm的叫粘粒,0.01~0.03mm的叫砂粒。这种不同大小土粒的组成比例叫土壤质地。川乌、附子宜在壤土中生长,特别是在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壤土中生长。但不同种类的中药对土质仍有不同要求。为了培育好川乌、附子,必须了解土壤的性质。4、土壤的性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在中药生长过程中,需要向土壤不间断地供应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中药所需要的水分,同时由于好气细菌活动强烈,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土壤质地的砂性或粘性也影响土壤的水、肥、热、气等状况。砂土土粒大,孔隙也大,通气性、透水性都好,但保水性较差,土壤温度变化也大,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于流失,因此在施肥方法上最好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较为有效。粘土土粒间孔隙很细,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慢,前期肥力不易发挥,后劲却比较足,干时往往成块,湿时粘性重,耕作困4难。最好的土壤是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土粒的排列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结构,土粒被腐殖质胶结成较大的土粒称为团粒)。附子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红泥和油沙土壤。六、【种子的采收】11月(霜降-立冬)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挖出川乌,截去过长的须根,留1.5厘米左右。选出侧根即附子,剔除焦巴、水漩,然后分为三级,把一级最大的和三级小块根作繁殖川乌的种根,立即栽种或把种根作短暂的室内摊晾后再栽,含水量较高的坝区川乌种根,应先用竹帘摊晾至半蔫后栽;中等大的二级块根作栽培附子的种根,贮藏下种。在堆放与运输途中的夜里,均应在室内的地面上摊晾,以免发热霉烂,影响出苗。七、【附子的采收】附子栽培到第二年的小暑至大暑间收获,如延迟到大暑后,正处高温多雨季节,附子块根腐烂严重,造成损失。采收时,用二齿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将母根与子根分开,去掉须根。母根晒干,即为川乌。子根即是泥附子,再按大小分开后进行产地加工,一般每亩可产泥附子400~600千克。八、【加工炮制】(一)处方用名附片,制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二)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生子根加工品。根据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可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三)炮制沿革汉代首载火炮法(《玉函》)。唐代有蜜炙(《千金翼》)法。宋代有炭火内烧令黑,醋浸法(《圣惠方》)、醋炙、黑豆青盐制、浆水制、黄连制(《总录》),姜制(《博济》)、(《三因》)法。明代有地黄制(《普济方》)、甘草汤炒(《景岳》)、童便制(《回春》)等法。清代有甘草防风童便同制法(《说约》)。现行,有炮、甘草制,姜制、豆腐制、矾水煮、黑豆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四)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取乌头一二三级侧根(即泥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二水氯化钙)内浸泡,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中医处方和中成药投料用的附片。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1.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过程如下:5(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7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浸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至胆附子透心为止。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翻动一次。(5)切片:将浸漂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漂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漂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8)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2.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2)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