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等方法,感受父子为何了不起。2、以品读文章抓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写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上一节我们用记叙文六要素的方法概括了课文的大意。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讲?运用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人记述事件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适合用六要素串联法来概括文章大意。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感受他们的了不起。二、品读语句(一)了不起的父亲上一节我们在文中画出了许多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请你再次默读这些语句,捕捉准确的信息,用词语的形式批注你的感受。示例:在第X段,我批注的词语是————交流读,谈感受。交流: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匆匆赶来……你批注的词语是什么?永不放弃。你真会读书,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在支撑着父亲一刻不停地继续挖呢?支撑这位父亲的原来是这样一句对儿子的承诺啊!——儿子在等着我当他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引读——————当众人阻挡,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畔的仍然是这句话,引读————————————二、学习第12段。我们来聚焦第十二段。这是文章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一幅画面。(点击课件)谁来读?回忆批注的词语是什么?预设:1、有什么感受?2、大家注意到了么,他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时候,语气越来越强烈,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这样读?师:大家觉察到了吗?课文并没有直接写36小时,而这样写8小时……把时间一点一点向前推进呢与原句比较一下,什么感觉?比较读,什么感觉?谈一谈。我仿佛看到钟表上的分针在一点一点向前走。是啊!时间如此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而且挖掘了这么长时间,想象一下,他在挖掘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名答。36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扒开碎石,搬掉水泥,挪走砖石,浩大的工程啊!你能把时间的漫长和父亲内心的焦灼,挖掘的艰难表达得再强烈一点吗?请关注这一句:没有人再来阻挡他。齐读。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真好,联系上下文就能更好地读懂课文。分角色读好心人、警察、消防队长的话。这位父亲,他乞求帮助,却无人回应,他目标明确,却不被理解。孤军奋战36小时啊!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在支撑着父亲一刻不停地继续挖呢?自由答。支撑这位父亲的原来是这样一句对儿子的承诺啊!(点击课件)。自由答当他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引读——————当众人阻挡,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畔的仍然是这句话,引读————————————36小时之后,他成了什么样子?指名读。你为什么声音如此低沉?大家想象一下,这36小时里,他经历了什么。仅仅是疲劳和饥饿吗?往更深的层面想一想。想象一下,当时的现场会发生些什么?(爆炸,余震)也许,父亲曾经触摸到过一具冰凉的尸体,他在瞬间充满了……后来当他发现不是自己的儿子时,他又……父亲的心就这样一路颠簸,交替着希望和绝望,几乎要破碎了呀!他一方面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精神的巨大压力。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个悲壮惨烈的场面。你的朗读催人泪下,这样的父亲一定会感动上苍,找到儿子。引读: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被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他挖了……眼睛红肿了,布满血丝了,他没有停止,困了,饿了,疲惫不堪了,他没有停止,他挖了……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一句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凭着顽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堆满了钢筋混凝土、砖块、碎玻璃的废墟。因为下面有他的儿子,他说:儿子在等着我!刚才我们通过关注人物的动作“挖”,语言“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以及外貌描写体会了父亲的执着、坚定。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要想表现人物品格,就要抓住这三方面来写。三、写话:(二)了不起的儿子:文章最后说文章最后称赞儿子是了不起的,同学们已经批注了词语。现在请你快速浏览X——X段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把你的批注将给大家听。交流。孩子们,这压在废墟底下漫长的第36小时之后,废墟中的阿曼达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他会放弃求生的欲望吗?他能想到父亲在废墟之外苦苦守候,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救助吗?(点击课件)谁来读一读课件上的提示和要求?(有错)音乐慢慢起。指名读。师:让我们一起陪伴阿曼达来到黑暗的废墟中,此时我们就是阿曼达,眼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四周空间狭小,只能蜷缩在墙角里……饿了,没有食物吃;渴了,没有水喝;困了,无法入眠,恐惧和黑暗像巨石一样压抑着他们,阿曼达只听到周围有的在绝望的哭泣,有的在撕心裂肺的呼喊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他们,有的可能已经体力不支即将晕倒。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耳畔是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阿曼达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你写下来。像作者一样,抓住他的语言、动作、外貌来写、为了加上心理活动。阿曼达的四周一片漆黑,他听到————————,有————,他感觉——————,他想,他说可以抓住提示的一点来写,也可以面面俱到,也可以别出心裁。点击音乐。是啊!废墟之外,支撑父亲的是这句话,引读——废墟之内,给儿子信念与力量的仍然是这句承诺,引读——(点击课件,父子说的不同的话)。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出现了!父子相见的那一刻,14个孩子还活着!正是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废墟外的父亲对儿子永不放弃,废墟内的儿子毫不畏惧,他的底气来自于对父亲的深深信赖。试想,如果父亲和儿子,任何一方中途放弃,也许永远没有父子相见的那一刻,也许,最终父亲见到的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五、拓展: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褪色,不会改变的爱啊!补白:这父爱就在()里。教师示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填充。父爱就在一声声呼唤里,就在不停歇的挖掘里,就在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篇文章《血色母爱》,看一看在这篇文章中哪些句子又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配乐读。指名读最打动你的句子。如果说父爱在废墟外的一声声呼唤里,在满身的血迹里,在……在篇文章中,母爱就在()。六、结课:危难时刻,父母之爱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在365个平凡的日子里,你又从生活中的哪个细节里读懂了父母的爱。可以模仿今天的句式写诗,也可以具体谈一谈事例。诗人孟郊在《游子吟》里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父母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如此博大,如此无私,我们就像那小小的草,这小小的,稚嫩的草怎能报答得了这绵绵无尽的恩情呢?老师所希望的是当我们得到到这份沉甸甸的爱之后,能竭尽所能回报这份爱,并把这份爱辐射到更广阔的地方。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