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但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被中国人民所掌握。•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具有活力,才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核心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继承与发展•①这一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析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当今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②这一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对人民群众创造的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③这一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的理论品质。•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应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既包括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对原先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及对原先认识中错误部分的纠正),也包括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①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③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及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近代中国的性质与中国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反对帝国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①革命对象(没收官僚资本,不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②革命目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③革命动力(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同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主要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妥协性)这决定了它虽然可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的政策,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④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国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无产阶级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天然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现的。•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主要有:第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同盟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这是解决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第二,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两大策略。第三,掌握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第四,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⑤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错误观点)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喻之为文章的上篇与下篇)•右的“二次革命论”:这种错误的实质是否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实际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从而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通过封建所有制来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同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相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