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二小防震减灾教师培训教材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地震基本常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个:一是“弹性回跳说”——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二是“岩浆冲击说”——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三是“相变说”——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二、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四川省所有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公里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大。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这类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近震——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内的地震称为近震。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微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三、震级与烈度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应就越大。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一度时人完全感觉不到;三度时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四度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六度时,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七至八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至十二度为毁灭性的破坏。四、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1、地下水异常。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2、动物的习性异常。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五、地震预报1.地震预报三要素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合称地震预报三要素。一个完整的地震预报(主要指短临预报),必须包括三要素,同时包括对震害的预测。2.地震预报分类地震长期预报——指对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地震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地震短期预报——指对未来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3.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七、地震观测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大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震台。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了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南京市浦口地震前兆观测台就位于江浦街道西门求雨山上。一、积极避震,化险为夷强烈地震给社会带来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在地震灾害面前不是束手无策。无数幸存者和罹难者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地震发生时,对求生者来讲,瞬间决择是非常重要的。地震瞬间决择是指在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或倒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时人们对避震时间和空间的选择。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时,倒塌体与支撑物所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空间。尽管地震发生是突发的,决择时间是短暂的,人们所处环境又是复杂的,但是,地震发生后的时、空选择为人们创造了求生的时间和空间,只要震前做了充分的备震准备,又掌握了一定的避震知识,就有生还的希望。二、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避震多数地震属于中小地震,只会引起房屋的晃动,一般不会造成倒塌,你自不必惊惶失措。破坏性地震会造成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脱险人员要尽快加入抢险救人的行列中,在外援到来之前尽力抢救他人。三、地震时要牢记的事项1、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3、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4、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抗震救灾一、我校紧急避震方案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发生地震时,同学们该如何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秩序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呢?为了更好地疏散、让同学们及早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我们学校制定了“紧急避震方案”。通过平时的充分演练,万一真有地震发生,才能把损失减至最少。二、检查家居,扫除隐患为了做好家庭防震准备,我们要查找家中在地震时可能造成破坏或伤害的隐患。如家具倾倒、物品掉落伤人;易燃易爆品容易引发火灾和危害等。制定解决办法,消除不利防震的隐患。所谓住房环境,是指地震时,你的住房周围有没有容易倒塌的建(构)筑物,或者你的住房是否地处岸边、陡坎或不稳定的边坡地带,因为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次生灾害。高楼、高烟囱、水塔、大型广告牌下的房屋,震时极易被震垮的建(构)筑物砸压;处在高压输电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的房屋,震时电器容易短路,电线震断落地,容易引起火灾;危险品生产工厂或仓库附近,震时易引起爆炸或有毒气体泄漏。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包、氧气瓶等),有毒品(杀虫剂、农药等),这些物品极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妥善存放,做到防撞击、破碎、翻倒、泄漏、燃烧和爆炸。三、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较高家具上不堆放笨重物品。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为每个家人准备一个轻便家庭防震包,里面放置现金、矿泉水、干粮、手电筒、收音机、电池、雨衣、轻便夹克、卫生纸、纸笔,家中的病人或老人准备他们常吃的药等。睡觉的位置四周不要放置危险物品,把逃生急救背包放在睡床旁边。四、家庭防震演练震时避险,很多事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包括:避险、撤离、联络等,通过演练,能很好地检验家庭的防震准备工作,使家庭防震准备更趋完善。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干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动方案后再做演练。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应急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灭炉火。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四、研究性实践活动:防震减灾在社区五、震后互救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震后救人时间要快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