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2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题号一二三卷面书写总分[一][二][三]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②,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③,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诸葛亮)⑤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⑥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李贺)⑦窈窕淑女,。(《诗经·周南》)⑧巴东三峡巫峡长,。(《三峡》郦道元)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有一些灯zhǎ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xiāo。(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玄机()灯zhǎn()不禁()一笔勾xiāo()(2)文中“”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2分)(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是。(2分)(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在《水浒》中,绰号“智多星”的人是。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遇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2)《伊索寓言》是一部。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手法。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生,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分)(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得分评卷人(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6分)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一词改为“”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8分)《论苦难》(周国平)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得分评卷人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⑧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5.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6.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分)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⑵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60字)(5分)链接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几百人在一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二](22分)《山的呼唤》(琼瑶)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9.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4分)答:10.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⑴白天的玉山:⑵夜晚的玉山:11.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12.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13.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6分)[三](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鱼可百许头可:(2)蒙络摇缀络:(3)佁然不动怡然:(4)悄怆幽邃悄怆: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6.《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又用了侧面描写,如“”“”。(3分)17.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这个词语上。(4分)三、写作(55分)18.题目:我心中的____________提示与要求: